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爽

作品数:16 被引量:103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黄帝
  • 7篇黄帝内经
  • 7篇《黄帝内经》
  • 4篇针刺
  • 2篇性关节炎
  • 2篇脏腑
  • 2篇针法
  • 2篇针灸
  • 2篇中风
  • 2篇偏瘫
  • 2篇气至
  • 2篇卒中
  • 2篇缪刺
  • 2篇脑卒中
  • 2篇肩痛
  • 2篇关节
  • 2篇关节炎
  • 1篇道炎症
  • 1篇选穴
  • 1篇血流

机构

  • 15篇北京中医药大...
  • 7篇北京世纪坛医...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重庆市涪陵中...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深圳市宝安中...

作者

  • 15篇刘爽
  • 6篇姜敏
  • 4篇罗辑
  • 2篇刘钧天
  • 1篇黄琰
  • 1篇罗红敏
  • 1篇杜若桑
  • 1篇穆岩
  • 1篇李然
  • 1篇李萌

传媒

  • 5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河北中医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环球中医药
  • 1篇基层中医药

年份

  • 5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帝内经》五体层次分间及针刺深浅探析
2025年
《黄帝内经》中关于五体层次分间及针刺深浅的论述,主要集中在《素问·刺齐论篇》《素问·刺要论篇》《灵枢·官针》等篇。后世学者对此多不细辨细究,五体之虚实不分,针刺之深浅不别,针至病所及气至病所不辨,刺之要不识,致针刺之效不彰。文章细析五体层次分间,诠释及发挥《黄帝内经》针刺之深浅及刺之要,以针刺之要,在明气之虚实,知其深浅,刺虚空分间为要,使气至病所为要。
刘旭斌刘爽郝昊隆姜敏俞裕天
关键词:《黄帝内经》腠理肌肉针刺深浅气至病所
观察脏腑经络辨证针灸干预对中风偏瘫后肩痛患者康复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脏腑经络辨证针灸干预对中风偏瘫后肩痛患者康复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中风偏瘫后肩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脏腑经络辨证针灸干预,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肩关节屈曲、外展、外旋活动范围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P<0.05);两组患者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脏腑经络辨证针灸干预可明显提高中风偏瘫后肩痛患者肩部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刘爽刘姗姗李萌
关键词:脏腑经络针灸中风偏瘫肩痛生活质量
“关、阖、枢”理论体系探析
2025年
“关、阖、枢”理论出自《黄帝内经》,多被误作“开、阖、枢”。“关、阖、枢”其名分别取自门户之部件“门闩、门板、门轴”,《黄帝内经》以之比喻六经,比喻脏腑、经络、腧穴气机之升降出入。门有内外之分,人身同之,六经、脏腑、经络、腧穴有阴阳之别;在阳者重在言气机之出入,在阴者重在言气机之升降。明乎此,上可解析《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古籍诸疑义,下可启迪后学,运用及发挥其理论内涵,佼佼者如“脏腑别通”。
刘旭斌刘爽姜敏俞裕天
关键词:《黄帝内经》气机
《黄帝内经》“经刺”解
2025年
《黄帝内经》中“经刺”一词,见于《灵枢·官针》《灵枢·禁服》《素问·诊要经终论》和《素问·缪刺论》,后世医家多把各处“经刺”视为同义,实有谬误。文章通过对《黄帝内经》相关篇章的综合分析,认为“经刺”一词多义,系统梳理其全部义项。着重阐述核心义项“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名曰经刺”,认为其意为“(脉)不盛不虚或‘微病’状态,以常道取之”。明乎此,方可进一步而解读《素问·缪刺论》之“经刺”及“缪刺”。冀以正确地理解、运用和发挥相关经文。
刘旭斌刘爽姜敏俞裕天
关键词:缪刺《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大络”解被引量:1
2024年
《黄帝内经》中“大络”散见于各篇章,后世多把“大络”理解为“十五络”,并把“邪客大络”之“缪刺”理解为刺对侧络穴。文章通过对《黄帝内经》相关篇章的综合分析,探究“大络”的本义,认为“大络”为血脉理论体系下转输气血之络,与表示联系之“十五络”明显不同,“缪刺”更非指刺络穴。明“大络”,方能解读和运用与其相关之经文。
刘旭斌刘爽姜敏俞裕天
关键词:《黄帝内经》十五络缪刺
《黄帝内经》“燔针”与“焠刺”探析被引量:5
2024年
“燔针”与“焠刺”出自《黄帝内经》,二者并不等同,后世将其作为火针同义词,有失偏颇。以《黄帝内经》原文为据,诠释其义:燔针意为烧针使其热,系泛指;燔针劫刺更明晰的表达应为“劫刺,热则无用燔针,寒则燔针,宜先劫刺而后燔针”;焠刺是指先烧针而后刺,有特指。同时厘清燔针、焠刺、焠针、烧针、温针、火针之源流及区别,指出以燔针与焠刺为代表的诊治体系可为针、灸联合之轨范。
刘旭斌刘爽姜敏俞裕天
关键词:燔针火针
不同针刺选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选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针刺取穴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髓海组穴和三肩组穴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28 d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外旋、内旋、外展、后伸及前屈活动角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37/40),对照组总有效率72.5%(29/4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疼痛VAS均降低(P<0.05),FMA评分及MBI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疼痛VAS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及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肩关节外旋、内旋、外展、后伸及前屈活动角度均增大(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肩关节外旋、内旋、外展、后伸及前屈活动角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髓海组穴和三肩组穴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较常规针刺取穴治疗更佳,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标本兼治,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刘爽刘钧天李然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偏瘫肩痛针灸疗法
针刺联合萆薢祛风饮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萆薢祛风饮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影响。方法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洛索洛芬钠片,观察组在口服基础上结合针刺联合萆薢祛风饮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关节压痛和关节肿胀积分、血沉和血尿酸及炎性因子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1.11%)(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压痛和关节肿胀积分均降低,观察组治疗后关节压痛和关节肿胀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沉和血尿酸水平均降低,观察组治疗后血沉和血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降低,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RP、IL-1β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刺联合萆薢祛风饮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且可减轻炎症反应。
罗辑刘爽
关键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针刺炎性因子
热敏灸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及TNF-α、IL-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7
2020年
目的:探究热敏灸对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疼痛及TNF-α、IL-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KOA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常规艾灸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热敏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统计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肿胀与功能评分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1和IL-6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46/5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4.00%(37/5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与功能评分、血清TNF-α、IL-1和IL-6水平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3/5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0%(10/5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可有效缓解KOA患者临床症状,降低TNF-α、IL-1和IL-6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且疗效优于常规艾灸治疗。
罗辑刘爽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热敏灸疼痛白介素-1白介素-6
《黄帝内经》分刺理论体系探析
2025年
分刺,法出《黄帝内经》,是其核心刺法之一,是守病所而刺分肉之间。笔者基于《黄帝内经》而探析之,以为其指导理论体系有三:营卫学说、卫气行学说、冲脉学说,而后者统之。气从冲脉,或循脉,或循肓膜,而行于分肉之间。基于“卫气不营,邪气居之”,可分刺以祛邪致真。而根据病所深浅不同,笔者立卧针三刺、立针三刺、递针三刺三法,多以之主治痛痹、偏瘫、面瘫、带状疱疹、失眠、肌肉痉挛诸疾,或以之辅佐脉刺。并指出分刺,留针并不是必须的。
刘旭斌刘爽郝昊隆姜敏俞裕天
关键词:《黄帝内经》营卫卫气冲脉气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