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伟强

作品数:78 被引量:759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4篇天文地球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电气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41篇地表
  • 28篇青藏高原
  • 27篇青藏
  • 13篇藏北高原
  • 12篇遥感
  • 8篇气候
  • 8篇热通量
  • 8篇卫星遥感
  • 8篇非均匀地表
  • 8篇边界层
  • 7篇地表特征
  • 7篇地表特征参数
  • 7篇能量通量
  • 7篇ASTER
  • 6篇地表通量
  • 6篇土壤
  • 6篇干旱
  • 5篇地表辐射
  • 5篇地表能量
  • 5篇通量

机构

  • 76篇中国科学院
  • 20篇中国科学院大...
  • 11篇兰州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西...
  • 7篇中国科学技术...
  • 5篇成都信息工程...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日本京都大学
  • 3篇三峡大学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京都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神户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甘肃省气象局
  • 1篇冈山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作者

  • 78篇马伟强
  • 60篇马耀明
  • 30篇李茂善
  • 15篇孙方林
  • 15篇王介民
  • 15篇胡泽勇
  • 11篇仲雷
  • 7篇赵逸舟
  • 7篇韩存博
  • 6篇王永杰
  • 6篇王宾宾
  • 4篇文军
  • 4篇刘莲
  • 3篇田辉
  • 3篇胡晓
  • 3篇宋敏红
  • 3篇戴有学
  • 2篇李栋梁
  • 2篇刘新
  • 2篇石川裕彦

传媒

  • 30篇高原气象
  • 6篇冰川冻土
  • 4篇地球科学进展
  • 3篇气象学报
  • 3篇干旱气象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大气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遥感学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高原山地气象...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2007年中...
  • 1篇第30届中国...

年份

  • 4篇2025
  • 1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11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雅鲁藏布江流域气温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被引量:15
2011年
通过分析1980~2005年间雅鲁藏布江流域7个气象台站平均的气温变化趋势和气候系数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了1960~2005年间该流域中游日喀则站和下游林芝站气温的变化趋势,研究了该流域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1980~2005年间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气温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尤其是夜间气温和冬、春季气温的升高更显著,而且该流域变暖幅度高于整个高原的平均增幅,因此该流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程度也较整个高原更为显著;而该流域中游地区的增温幅度要明显高于下游地区的,即该流域中游地区的增暖较下游地区的更为显著。
宋敏红马耀明张宇李茂善马伟强孙方林
关键词:雅鲁藏布江流域气候变化趋势全球变暖
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天气、气候效应数值模拟研究综述
2025年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加剧的背景下,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及“地球第三极”,其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对区域和全球气候系统的调节作用愈加显著。数值模拟作为理解高原复杂气候过程的有效工具,在探索青藏高原地-气系统的物理机制和天气、气候效应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文中系统综述了青藏高原地区4个主要地-气相互作用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包括陆地-表层大气过程(边界层过程)、云降水物理过程、区域水分循环过程和平流层过程,重点探讨了这些过程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表现及其对区域天气系统、季风环流和全球气候的影响。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需要通过提高数值模式的精度、优化参数化方案以及结合多源观测数据,以进一步揭示青藏高原在全球气候系统中扮演的独特角色,并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提供科学依据。
马伟强马耀明马耀明李茂善孙方林宋敏红韩熠哲胡伟刘莲苏荣明珠刘莲
关键词:青藏高原数值模拟气候效应
藏北高原地表参数特征观测与模拟分析
基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2007年7月-2007年8月的观测数据资料,同时借助于WRF模式模拟了该地区的地表通量,即通过设置4组敏感性试验(改变土壤湿度和植被覆盖度)来替代模式的初...
马伟强马耀明
关键词:WRF模式
青藏高原非均匀地表特征参数及能量通量卫星遥感参数化研究
马伟强马耀明
关键词:青藏高原特征参数能量通量
青藏高原地区COSMIC-2大气边界层高度探测性能研究
2025年
青藏高原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下垫面条件对大气边界层的探测提出了巨大挑战。COSMIC-2作为新一代掩星探测卫星,具有高精度和全球覆盖的探测能力,在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结构研究领域具有很强的应用潜力,然而,其在该地区的探测性能仍需深入评估。本研究基于2019年10月和2022年6月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地-气相互作用与气候效应”立体综合加强期观测试验数据和ERA5再分析数据,系统评估了COSMIC-2掩星观测的大气廓线数据和边界层高度估算的精度。结果表明:COSMIC-2的气温和大气折射率数据与观测数据一致性较高,平均偏差分别为−0.02℃和0.34,能够准确反映1~6 km对流层中低层的垂直分布;基于折射率梯度法计算的边界层高度平均偏差为−0.16 km,优于其他估算方法且能较好捕捉边界层高度的日变化趋势,各站点日平均高度的相关系数在0.61~0.87,平均偏差小于0.3 km;然而,COSMIC-2在东部的季节变化中未能准确反映水汽对边界层的影响,尤其在夏季表现出明显的正偏差(约1.1 km)。总体而言,COSMIC-2数据适用于青藏高原中高对流层结构和边界层高度变化的监测,但在低层稳定边界层的探测中存在不足。
马伟强马卫垚谢志鹏何佳男马龙腾飞石乐乐
关键词:大气廓线数据验证青藏高原
藏北高原地区和西北干旱区地表能量季节变化特征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基于中日合作研究项目"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之亚澳季风青藏高原试验"(CAMP/Tibet,2001~2005年)和大型野外观测试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的"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试验"(DHEX,2000-2003年) 1a年的观测数据资料分析研究了干旱区地表能量,即净辐射通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得到一些有关地表能量的新认识,最后还提出并讨论了计算地表能量通量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马伟强冯耀明李茂善赵逸舟孙方林宋敏红
关键词:西北干旱区
利用ASTER资料研究青藏高原非均匀地表特征参数及能量通量
论文主要阐述了利用卫星遥感资料求取计算区域热通量过程中需要的相关参数和一些地面观测资料应用。指出了应用卫星资料反演区域热通量的目的意义、方法、研究现状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个卫星遥感资料结合地面观测资料求取区域能量分布的...
马伟强
关键词:地表特征参数
青藏高原珠峰地区戈壁下垫面上实际蒸散发量和蒸发皿蒸发量的关系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根据互补理论得出了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珠峰站)的蒸发皿蒸发量和实际蒸散发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湿季(7-10月)的ε值(即使潜在蒸发量增加的那部分感热的比例)小于全年的ε值,干季(1-6月,11-12月)的ε值最大。其次,对珠峰站的实际蒸散发量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在湿季应用互补理论计算得到的实际蒸散发量更加接近于观测值,而干季实际蒸散发量的计算值与观测值的差距比较大。最后,通过研究珠峰站蒸发皿蒸发量和实际蒸散发量分别与风速、气温、相对湿度、净辐射以及降水之间的关系,发现由于蒸发皿蒸发量在干季主要受风速和温度影响,受相对湿度影响比较小,进而随湿度指数没有明显的变化,所以在干季应用互补理论计算得到的实际蒸散发量与观测值的差距比较大。所以互补理论可能比较适用于湿季,在干季并不适用。
郭晨露马耀明马伟强张烺韩存博孟纯纯徐超
关键词:蒸发皿蒸发量
藏北高原地面辐射收支的初步分析被引量:60
2004年
利用"全球能量与水循环亚洲季风之青藏高原试验"GAME/Tibet(GEWEXAsianMonsoonEx perimentintheTibetanPlateau)1998年加强期(IOP)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藏北高原地区草甸下垫面在季风前、季风中、季风后的太阳短波向下辐射、大气长波向下辐射、地面长波向上辐射、地面短波向上辐射、净辐射及地表反射率等特征,得到了藏北高原地区草甸下垫面辐射特征的新认识。
马伟强马耀明胡泽勇李茂善王介民钱泽雨
关键词:藏北高原地表辐射夏季风
利用ASTER数据估算藏北高原地表特征参数和植被参数
利用ASTER卫星可见光和短波红外波段数据估算了2001年7月24日和2001年11月29日藏北高原地区地表特征参数(地表温度T、地表反射率a)和植被参数(归-化植被指数NDVI、修ghd 的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
马伟强马耀明T.Matsunaga胡泽勇仲雷李茂善赵逸舟王永杰王介民
关键词:藏北高原ASTER遥感数据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