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启云

作品数:116 被引量:253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专利
  • 38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48篇天文地球
  • 10篇电子电信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机械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1篇探空
  • 25篇气象
  • 16篇探空仪
  • 15篇气象探测
  • 12篇高空
  • 11篇流层
  • 10篇雷达
  • 9篇探空系统
  • 9篇气球
  • 7篇平流层
  • 7篇观测数据
  • 7篇充气
  • 6篇数值模拟
  • 6篇天线
  • 6篇卫星
  • 6篇共振腔
  • 6篇放音
  • 6篇值模拟
  • 5篇掩星
  • 5篇探空观测

机构

  • 111篇中国气象局
  • 10篇南京信息工程...
  • 9篇天津讯联科技...
  • 8篇中国化工株洲...
  • 7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成都信息工程...
  • 2篇天津华云天仪...
  • 2篇邢台市气象局
  • 2篇天津云遥宇航...
  • 1篇安徽省气象局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兰州中心气象...
  • 1篇云南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合...
  • 1篇国防科技大学

作者

  • 116篇郭启云
  • 41篇杨荣康
  • 35篇曹晓钟
  • 31篇赵培涛
  • 20篇雷勇
  • 14篇夏元彩
  • 13篇李伟
  • 10篇刘凤琴
  • 8篇安涛
  • 8篇张玉存
  • 8篇李欣
  • 6篇梁丽
  • 5篇王广河
  • 5篇李昌兴
  • 5篇郭然
  • 4篇楼小凤
  • 4篇马旭林
  • 4篇施丽娟
  • 3篇徐鸣一
  • 3篇张林

传媒

  • 7篇气象
  • 7篇气象科技
  • 5篇应用气象学报
  • 4篇大气科学
  • 3篇气象水文海洋...
  • 3篇气象学报
  • 2篇电子测试
  • 2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电子测量技术
  • 1篇仪器仪表学报
  • 1篇电子测量与仪...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2007年中...
  • 1篇第十二届中国...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第一届中国大...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仪器仪表...

年份

  • 13篇2025
  • 7篇2024
  • 7篇2023
  • 8篇2022
  • 12篇2021
  • 8篇2020
  • 12篇2019
  • 20篇2018
  • 2篇2015
  • 2篇2014
  • 8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 3篇2006
1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梅雨暴雨对流系统人工引晶催化的数值模式探索研究
利用耦合新的显式方案的中尺度非静力数值预报模式MM5,采用高分辨率套网格方案和适当的物理过程,对2002年7月22日08时到23日08时的一次强梅雨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并引入冰晶,模拟催化效果,结果表明:此次人工引晶催化是...
郭启云王广河楼小凤胡志晋
关键词:梅雨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长江流域梅雨锋云系的微物理特征以及人工引晶催化数值模拟的探索研究
本文利用耦合了CAMS详细云分辨方案的中尺度暴雨云分辨模式MM5V3,采用T106资料作为初始背景场,结合GMS-5红外云图、地面雨量和雷达资料等实测资料,利用高分辨率套网格方案和适当的物理过程,对 2002 年 7 月...
郭启云
关键词:长江流域微物理特征CAMS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基于星地融合反演云顶高度的方法、装置、设备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星地融合反演云顶高度的方法、装置、设备,应用于大气探测与遥感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先获取地基组网云雷达观测的云高实时数据,静止气象卫星观测的云顶温度实时数据和云检测实时数据,地表温度实时数据以及...
胡树贞陶法赵培涛宏观张雪芬郭启云茆佳佳季承荔王志成
测试指令的管理方法、测试设备和测试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测试指令的管理方法、测试设备和测试系统,测试设备包括通过PCI总线连接的上位机和下位机,下位机具有第一存储链表和第二存储链表,该方法包括:上位机生成具有指令发送时刻的第一时序测试指令,并将第一时序测...
李一路郭启云杨荣康李峰辉李兴国王鹏程温凯刘永成黄满义付乃峰张小飞
文献传递
电脑的气象产品问题动态个例图形用户界面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电脑的气象产品问题动态个例图形用户界面。;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运行程序及显示。;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图形用户界面。;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主视图。;5.图形用...
徐鸣一施丽娟赵培涛郭启云夏元彩
GNSS全向天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GNSS全向天线,所述GNSS全向天线包括:天线辐射单元阵、天线安装架、射频板和基带板,天线辐射单元阵,分布于球冠状天线安装架上,与射频板相连,用于将接收的射频信号发送至射频板;射频板与基带板相...
李昌兴郭启云杨荣康
文献传递
中国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业务发展被引量:1
2025年
气象观测技术是现代气象科学的基石,推动了学科的发展和业务的进步。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近代气象科学形成初期,老一辈气象学家就提出了“谋气象学术之进步与测候事业之发展”的中国气象学会宗旨。中国气象观测系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人工到自动化、从地面到空间的跨越式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地面观测、高空探测、卫星遥感等多元化的业务观测体系。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气象观测的不断发展,使得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及时性得到了显著提高。从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探测、海洋气象观测、空间天气观测、天气雷达、气象卫星、地基和空基遥感系统等7个方面概述中国气象观测系统业务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气象观测试验作为气象探测技术发展、探测方法研究、探测装备体系建设的重要创新驱动力在中国观测系统升级换代中发挥了重要的先导和技术支撑作用。概要介绍了中国多源综合观测与大型试验情况。气象观测系统不仅仅是对现有工程技术的应用,更是一个充满未知科学问题、技术挑战和应用领域发展的学科分支。随着观测技术的更新换代,更高精度的传感器和更先进的遥感设备的应用,中国现有的观测设备需要不断更新以保持技术的前沿性和数据的准确性。气象观测系统正在朝着智能化、立体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技术将在未来气象观测系统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张鹏张鹏李锐赵坤王劲松王劲松夏祥鳌雷勇夏祥鳌咸迪赵培涛陈玉宝杨荣康吴蕾颜鹏赵培涛王鑫郭启云刘磊杨荣康黄浩李翠娜颜鹏刘超王鑫桂华侨黄勇关敏李柏何建新刘黎平王宾宾傅云飞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探测天气雷达气象卫星地基
探空仪判断云边界分布与激光测云仪对比分析
2013年
为分析探空仪判断云边界分布与地基遥感仪器探测资料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本文在研究探空仪判断云分布方法的基础上,利用高性能探空仪探测数据对对云边界分布判断的结果,与同步观测的激光测云仪的观测资料进行了样本对比和统计分析。经分析,采用高性能湿度传感器的探空仪进行云边界特征判断的结果,与地基遥感设备探测结果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基于我国大量采用探空仪进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的情况下,使用探空仪判断云边界特征具有良好的业务应用前景。但是,由于受到目前探空仪传感器的物理特性、判别水汽相态手段欠缺,判别算法存在缺陷的影响,探空仪判别云边界分布的准确性仍需进一步开展研究。
杨荣康李峰郭启云
关键词:探空仪地基遥感
探空温度测量不确定度预算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探空温度测量不确定度预算方法、装置以及设备,应用于高空气象探测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并量化包括当前探空仪探测的温度、热峰、反照率、通风以及设备校准的误差来源;再根据量化后的误差来源,计算温度订...
罗皓文郭启云杨加春夏元彩李欣黄桉凡刘均峰王云龙
新型GPS探空仪与业务GTS1-2探空仪对比分析被引量:18
2015年
2012年8月,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在广东阳江开展自动探空系统新型GPS探空仪比对试验,对比分析其技术改进后的准确性,试验结果表明:温度测量性明显优于GTS1-2型探空仪。湿度测量结果与RS92型探空仪一致性较好,系统误差在15%RH内,标准偏差在12%RH内。气压系统误差全量程在±1.0hPa内,标准偏差在0.8hPa内。位势高度系统误差在±20gpm以内,标准偏差在70gpm内。GPS定位测风性能优于GTS1-2型探空仪配合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测风性能结果。
郭启云李峰郭凯杨荣康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