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博

作品数:11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成像
  • 4篇磁共振
  • 3篇原发性
  • 3篇原发性醛固酮...
  • 3篇增多症
  • 3篇肾上腺
  • 3篇醛固酮
  • 3篇醛固酮增多
  • 3篇醛固酮增多症
  • 3篇静脉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瘤
  • 2篇静脉成像
  • 1篇低剂量
  • 1篇低剂量CT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样
  • 1篇动脉瘤样骨囊...

机构

  • 1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遵义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赵博
  • 8篇张雪宁
  • 3篇陈莉
  • 2篇刘辉佳
  • 2篇彭艳敏
  • 2篇富彦
  • 2篇李京津
  • 1篇赵阳
  • 1篇徐国萍
  • 1篇郭明霞
  • 1篇李桂来
  • 1篇梁猛

传媒

  • 2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天津科技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中国毕业后医...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3
  • 5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RI在胎盘植入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9年
胎盘植入(placental adhesion disorder,PAD)包括侵入性胎盘、植入性胎盘和穿透性胎盘,通常由胎盘绒毛入侵子宫壁的深度来分级。在胎盘增生时,胎盘绒毛不会侵犯蜕膜层,仅附着于肌壁;在胎盘植入时,入侵子宫肌层;在胎盘穿透时,子宫浆膜层被胎盘绒毛穿透,甚至邻近器官也可能被侵及。即使胎盘植入不常发生,但在过去50年间其发生率已经增长近10倍[1]。胎盘植入越来越被认为是导致产科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曹琳赵博曹琦吴虹仪张燕燕武明豪张雪宁
关键词:胎盘植入敏感性成像序列MRI
CT颈部淋巴结自动分割的方法及系统
CT颈部淋巴结自动分割的方法及系统,包括:S1、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通过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基础特征,将原有的DCNN网络替换为U‑Net Efficient网络;S2、多尺度特征融合,将S1中提取的特征输入到空洞空间金...
赵博洪江彭艳敏郭丽雨璇李京津陈莉徐志广
应用大鼠模型和DTI技术评价放疗后延迟期脑白质纤维束的损伤
目的 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放疗后大鼠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探讨放疗后不同脑白质区放射损伤的变化情况. 方法25只SD大鼠接受单次右侧大脑半球放疗,照射剂量27.5Gy.从照射后第2周至第20周,选择5个时间...
赵博徐国萍刘辉佳陶应伟张雪宁
关键词: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肾上腺静脉成像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的病因之一,其分型和病变定位对于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影像检查包括肾上腺静脉采血、增强多层螺旋CT以及非增强MR血管成像等,其中增强多层螺旋CT成像可清楚显示肾上腺静脉的形态和位置。将常用的评价肾上腺静脉的影像检查方法加以阐述,并讨论其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吴虹仪赵博曹琳张燕燕张雪宁
关键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静脉采血
腰椎骨母细胞瘤伴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腰椎骨母细胞瘤及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腰椎骨母细胞瘤伴动脉瘤样骨囊肿病人的CT和MRI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T示病变呈膨胀型骨质破坏区,周围可见硬化,病变内可见斑点样高密度影。MRI示L3-4右侧附件区可见类圆形异常信号区,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上呈等高信号,并可见"液-液"平面分层,伴相应水平脊髓受压、椎管狭窄。动态增强扫描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L3椎体骨髓亦呈强化效应改变。手术病理为骨母细胞瘤。结论腰椎骨母细胞瘤及动脉瘤样骨囊肿临床虽少见但其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吴虹仪赵博陈莉刘辉佳张雪宁
关键词:骨母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肿骨肿瘤磁共振成像
腹膜后神经节细胞瘤的螺旋CT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腹膜后神经节细胞瘤的CT特征性表现,提高对该病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7例腹膜后神经节细胞瘤患者的术前CT平扫和增强扫描资料,总结腹膜后神经节细胞瘤的CT影像特征性表现。结果 33例腹膜后神经节细胞瘤边界清晰,31例形态规则,30例钙化,5例囊变,CT值25~40Hu。CT增强扫描发现30例表现为典型渐进性强化,17例病灶包绕血管。结论 CT诊断腹膜后神经节细胞瘤具有较高的价值,典型的渐进性强化方式和病灶包绕血管征象是其特征性表现。
李桂来张雪宁赵博
关键词:腹膜后神经节细胞瘤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rs-fMRI数据对恢复期记忆功能的预测作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的神经活动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指标预测其恢复期的记忆功能情况及残差学习(residual learning,REL)对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性能的影响。方法 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采集35名首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1周(急性期)的rs-fMRI数据,并在卒中后6个月(恢复期)随访瑞氏听觉词语学习测试(Rey 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RAVLT)的记忆评分。利用卒中患者急性期rs-fMRI数据提取的ReHo指标,分别构建传统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模型以及基于REL的SVR(REL-SVR)模型对患者卒中后6个月时的记忆评分进行预测。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评价模型性能,并比较两个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果基于急性期的ReHo指标,SVR模型所得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0.524(P=0.001),而REL-SVR模型所得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0.671(P<0.001)。预测模型右侧颞中回颞极(权重:1.03)、右侧颞中回(权重:1.03)、右侧颞下回(权重:1.03)、右侧枕中回(权重:0.57)、左侧额上回(权重:0.32)、左侧内侧额上回(权重:0.53)、左侧缘上回(权重:1.54)、左侧距状裂(权重:0.65)、左侧舌回(权重:0.58)、左侧楔叶(权重:0.65)、左侧楔前叶(权重:0.83)和小脑(权重大于1.0)等脑区的权重较大。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ReHo指标可有效预测其恢复期的记忆功能,且REL能够提升传统SVR模型的性能。
彭艳敏丁一淼刘静纯赵博郭明霞梁猛
关键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支持向量回归卒中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颅脑疾病临床中的应用
2006年
通过对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系统分析,综合介绍了脑功能成像技术在颅脑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提出fMRI在临床中的应用目前正在逐步开发,并且对未来提高外科手术质量和病人的生存质量具有巨大的作用。
赵博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技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OLD脑功能成像技术
医学影像专业硕士研究生临床-影像融合跨学科培养模式的构建与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构建临床-影像融合的跨学科培养模式,及其对医学影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综合能力的提升效果。方法将20名医学影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名。观察组采用临床-影像融合的跨学科培养模式,每名影像专硕住院医师与5名临床医学专硕住院医师组成跨专业团队进行协作学习;对照组采用传统培养模式。通过理论考试、技能操作、临床案例分析和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理论成绩(90.2±4.4)分比(85.8±5.2)分、技能操作(92.5±3.6)分比(87.3±4.7)分、临床案例分析(89.6±4.8)分比(84.2±5.5)分和教学满意度(95.2±3.5)分比(88.6±4.2)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临床-影像融合的跨学科培养模式可有效提升医学影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的综合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赵博赵阳张雪宁陈莉李京津彭艳敏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住院医师跨学科培养
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右肾上腺静脉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研究低剂量CT技术在右肾上腺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7年9月-2018年6月临床怀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需行肾上腺Ⅲ期增强CT检查的124例受检者,依排除标准排除4例,共计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受检者分为A、B、C3组,每组40例。A组为常规剂量对照组,采用120kV,自动毫安,按动脉期、静脉期、实质期又分为A1、A2、A3组;B组为常规剂量试验组,采用120kV,自动毫安,按动脉期、动脉晚期、静脉期分为B1、B2、B3组;C组为低剂量试验组,第2期采用100kV、150mA,其余扫描参数及方法同B组,按动脉期、动脉晚期、静脉期分为C1、C2、C3组。两名影像诊断医师分别对3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测量不同扫描时期的右肾上腺静脉(RAV)、同层面临近右肾上腺(RAG)及前腹壁脂肪的CT值,记录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和比较图像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有效剂量(E)。结果两观察者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一致性好(Kappa值=0.63);A2、B2、C23组图像中B2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18,P<0.05),组内比较仅B2与A2组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03,P<0.05);客观评价B2组RAV的CT值、SNR、CNR均高于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9、6.92、9.02,P<0.05);C1与C2相比,E减少了4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9,P<0.05)。结论使用100kV150mA低管电压低管电流的对比增强多排螺旋CT(MDCT)扫描技术,在动脉晚期右肾上腺静脉检出率可达95%,并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降低约45.52%的有效剂量。
吴虹仪赵博富彦曹琳张燕燕刘爽武明豪张雪宁
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摄影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