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昕

作品数:70 被引量:448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农业科学
  • 30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沙地
  • 21篇毛乌素沙地
  • 19篇油蒿
  • 15篇干旱
  • 14篇半干旱
  • 12篇土壤
  • 11篇沙蒿
  • 10篇生态系统
  • 10篇黑沙蒿
  • 10篇干旱区
  • 9篇叶片
  • 9篇植物
  • 9篇半干旱区
  • 8篇旱区
  • 7篇土壤含水量
  • 7篇含水量
  • 6篇叶绿
  • 6篇叶绿素
  • 6篇水分
  • 6篇利用效率

机构

  • 67篇北京林业大学
  • 4篇浙江大学
  • 3篇北京市八达岭...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国家林业局
  • 1篇北京农业职业...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市房山区...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北京松山国家...
  • 1篇学研究院
  • 1篇北京市园林设...

作者

  • 70篇贾昕
  • 54篇查天山
  • 27篇田赟
  • 11篇秦树高
  • 10篇刘鹏
  • 7篇吴雅娟
  • 4篇杨强
  • 3篇钱多
  • 3篇徐铭泽
  • 3篇郭晓楠
  • 3篇王根轩
  • 3篇毛军
  • 3篇王奔
  • 3篇穆家伟
  • 2篇张克斌
  • 2篇甘毅
  • 2篇吴斌
  • 2篇郭建斌
  • 2篇唐思凌
  • 2篇冯薇

传媒

  • 20篇北京林业大学...
  • 13篇植物生态学报
  • 8篇生态学报
  • 6篇生态学杂志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林业科学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林业教育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年份

  • 5篇2025
  • 6篇2024
  • 7篇2023
  • 8篇2022
  • 7篇2021
  • 7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里木河流域珍稀、特有植物组成特征及保护优先区识别
2025年
【目的】塔里木河流域蕴含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其中不乏珍稀、特有物种,但相关资料尚缺整体梳理与更新。本研究旨在系统调查该区域珍稀、特有植物的组成特征,识别保护优先区,以应对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紧迫需求。【方法】以流域内分布的野生珍稀、特有维管植物为对象,结合最新保护植物或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检索多源数据资料,梳理出流域内珍稀、特有植物名录;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活型、科属组成及物种分布格局分析,并依据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标识别出塔里木河流域的植物保护优先区。【结果】(1)流域内分布的珍稀植物共计33科60属99种,在科、属水平上的分化程度均较高;特有植物共计20科63属117种,在属水平上的分化程度较高。两类植物均以草本为主,灌木次之,乔木最少。(2)流域内珍稀植物集中分布于西部高原山区以及中、东部的几个市县内;特有植物则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山区以及东部的个别市县内。(3)在6个县域内,识别出植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这些区域能够覆盖流域内维管植物总数的85.67%。然而,与现有自然保护区范围对比发现,仍存在部分保护空白区域。【结论】建议加强对当地珍稀、特有植物的保护,并重点关注流域西部的乌恰县、阿克陶县和叶城县以及东北部的和静县等地。本研究可为相关植物名录的修订以及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胡舒萍纪旭吴明玥张芙宁刘娜赵珮杉高广磊秦树高秦树高
关键词:植物名录濒危物种特有种
一种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条带绿化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条带绿化方法,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坡地进行绿化时,将绿化区域划分为集雨带和绿化带,在绿化带处种植绿化草木,在集雨带处覆盖塑料薄膜,集雨带与绿化带的比例可通过公式:<Image file="20...
王根轩欧晓彬贾昕甘毅
基于XGBoost-ANN的城市绿地净碳交换模拟与特征响应被引量:12
2019年
为分析城市绿地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t ecosystem exchange,NEE)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利用涡度相关法测量了2013—2016年生长季白天的NEE数据,使用XGBoost以及ANN模型对NEE进行模拟和分析,并通过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和一致性系数(IA) 4个指标评价模拟精度。结果表明,当输入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PAR)、饱和水汽压差(VPD)、空气温度(Ta)、相对湿度(RH)、土壤温度(Ts)、风速(WS)、10 cm处土壤含水率(VWC10)时,模拟效果达到最优。其训练集精度R^2为0. 712,RMSE为4. 394μmol/(m^2·s),MAE为3. 129μmol/(m^2·s),IA为0. 911;测试集精度R^2为0. 748,RMSE为4. 253μmol/(m^2·s),MAE为2. 971μmol/(m^2·s),IA为0. 920。在考虑因子间相互作用后,环境因子对NEE的重要性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PAR、VPD、Ta、RH、Ts、WS、VWC10;就单环境因子而言,对NEE的重要性由大到小依次为Ta、Ts、RH。通过计算生态系统净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NEP,即-NEE)对主要环境因子(PAR、VPD、Ta)的偏导数可知,生态系统光合作用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值为0. 087,并且当PAR大于1 200μmol/(m^2·s)时,其不再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 VPD偏导数的变化趋势表明,VPD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以抑制性为主,当VPD过大时,偏导数趋近于0,此时植物叶片气孔闭合,抑制光合作用; Ta偏导数的变化趋势说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大于呼吸作用的速率。研究表明,基于XGBoost与ANN模型能够更为精确地模拟NEE动态,在相关环境因子中,PAR、VPD、Ta是影响NEE变化的主导因子,NEE对主要影响因子的生态特征响应趋势可为理解碳循环关键过程提供参考。
齐建东黄金泽贾昕
关键词:碳通量人工神经网络环境因子
毛乌素沙地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特征与成因分析被引量:22
2017年
根据毛乌素沙地典型站点近60年(1955—2014年)逐日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毛乌素沙地各气象站点参考作物蒸散量(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_0)及研究区域内整体ET_0。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Arc GIS的协同克里格插值法用于分析ET_0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利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对ET_0的变化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60年毛乌素沙地ET_0多年平均值为1048.81mm,年际变化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年内变化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区域内ET_0空间分布整体呈现自西向东递减趋势。(2)ET_0年变化对风速的敏感程度最大,日照时数和气温次之,相对湿度最小。春、秋两季ET_0变化对日照时数最为敏感;夏、冬两季ET_0变化对相对湿度最为敏感。空间分布上,毛乌素沙地东南部地区为气温敏感系数高值区,西北部地区为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敏感系数高值区,南部为风速敏感系数高值区。(3)通过计算气象因子对ET_0变化的贡献量得出,气温是影响毛乌素沙地ET_0年变化的主导因子。夏季ET_0变化的主导因子是风速;春、秋、冬三季主导因子是气温。空间分布上,毛乌素沙地西南部地区ET_0变化的主导因子为风速,东部地区主导因子为气温。
钱多查天山吴斌贾昕秦树高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PENMAN-MONTEITH公式
荆条叶片最大水分利用效率的季节变化及其环境调控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水分利用效率(WUE)作为反映生态系统碳水耦合的重要指标,其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备受关注,然而对植物潜在水分利用能力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却鲜有报道。本研究以北京油松林下灌木层的优势种荆条为研究对象,旨在探明荆条叶片最大水分利用效率(即水分利用能力潜力,WUE_(max))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方法】于2021年6-10月,采用微气象原位观测和LI-6800便携式光合仪人工监测的方法,测定荆条叶片光响应曲线和空气温度(T_(a))、土壤含水量(SWC)、空气饱和水汽压差(VPD_(a))等环境因子。通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_(i))构建了水分利用效率对光响应模型,计算得到荆条叶片WUE_(max)。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WUE_(max)的季节动态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生长季内荆条叶片WUE_(max)在2.84~9.17μmol/mmol的范围内波动,平均值为4.79μmol/mmol,整体上呈现先下降后平缓的趋势;在湿润条件下荆条WUE_(max)主要受SWC和T_(a)的影响。其中,SWC是调控WUE_(max)的关键环境因子,荆条WUE_(max)与SWC呈负相关,SWC主要通过气孔导度影响WUE_(max);荆条WUE_(max)与T_(a)呈正相关,T_(a)主要通过调控光合羧化酶活性影响WUE_(max)。【结论】本研究初步论证了湿润半湿润环境下荆条主要通过水分资源获得策略来适应环境,且高SWC和低温为荆条叶片WUE_(max)的抑制因子。
潘梦婷张德怀高娜徐铭泽徐铭泽田赟田赟贾昕刘鹏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空气温度荆条
黑沙蒿光合能量分配组分在生长季的相对变化与调控机制被引量:7
2021年
为了探明典型荒漠灌木优势物种黑沙蒿(俗名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光合过程能量中分配对环境波动的相对变化及其长期调节机制,该研究于2018年4–10月在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同时使用MONITORING-PAM多通道荧光监测仪和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量仪对黑沙蒿叶片的最小荧光产量(F_(o))、最大荧光产量(F_(m))、稳态荧光产量(F_(s))、光下最大荧光产量(F_(m)′)、净光合速率(P_(n))、暗呼吸速率(R_(d))、蒸腾速率(E)和叶片气孔导度(g_(s))进行现场测定,在实验室内计算比叶面积(SLA)、单位面积氮含量(N_(area))、叶绿素含量(C_(Chl))和叶绿素a/b(Chl a/b),分析黑沙蒿光合过程能量分配中固碳耗能占比(Φ_(A))、光呼吸耗能占比(Φ_(PR))、调节性热耗散耗能占比(Φ_(NPQ))和非调节性热耗散耗能占比(Φ_(NO))与环境参数和叶性状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能量分配各组分之间的相对变化。结果表明,光化学反应组分(Φ_(A)、Φ_(PR))和热耗散组分(Φ_(NPQ)、Φ_(NO))之间呈负相关竞争关系,两组分内部呈正相关协同关系,E和Φ_(A)、Φ_(PR)正相关,和Φ_(NPQ)、Φ_(NO)负相关。在低土壤含水量(SWC)和高饱和水汽压差(VPD)环境条件下,黑沙蒿ΦA、Φ_(PR)和SLA显著降低,Φ_(NPQ)和Φ_(NO)显著增加。研究认为,在长期干旱或高蒸散条件下,黑沙蒿通过降低SLA等途径避免水分的过度流失,同时将部分过剩光能由光呼吸代谢途径转移到热耗散组分进行耗散。波动环境下黑沙蒿形态性状的变异和光合过程能量分配的长期调节机制,反映了其利用形态与生理的协同可塑性对逆境的适应。
靳川李鑫豪蒋燕徐铭泽田赟刘鹏贾昕贾昕
关键词:荒漠植物光合作用光呼吸热耗散
北京不同林龄人工林生物量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2025年
为揭示城市人工林生物量空间变化及其空间异质性的驱动因子,阐明不同驱动因子对生物量空间分异影响的适宜范围。以北京市不同林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森林清查数据,利用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得到小班尺度人工林生物量;选取气候(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植被(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地形(高程、坡度、坡向)和人为(夜间灯光指数、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密度)因子,运用线性回归分析、多项式拟合等方法分析生物量对各影响因子的响应;利用随机森林预测不同林龄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基于地理探测器量化各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生物量空间异质性的解释力度,确定各因子对生物量影响的适宜范围。主要结果:(1)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生物量分别为35.22、75.42、88.71、96.17和148.59 Mg·hm^(–2)。(2)相较于地形因子,气候因子、植被因子和人为因子对生物量的影响更大。幼龄林生物量对各因子的响应与其他林龄存在差别,可能与幼龄林存在较多的抚育有关。(3)对生物量空间异质性解释最强的因子分别为夜间灯光指数(52.91%)、日照时数(51.28%)和降水量(45.75%)。(4)影响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均为非线性增强或双因子增强,林龄自身对生物量空间异质性的影响较小,但其与降水量、夜间灯光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密度交互后解释力度达到70%以上。(5)气温在12.3–13.0℃、降水量在526.8–542.6 mm、日照时数在2543.1–2602.8 h、NDVI在0.46–0.59范围内,中度人为干扰的平坡上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因此,生物量的空间分异是由多种因子共同作用的,想要获取更高的生物量需要综合考虑研究区的特点。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工林生物量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为后续造林工程的实施和人工林抚育等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刘新月王立平刘春和孙艳丽刘鹏田赟贾昕查天山钱多
关键词:人工林生物量
毛乌素沙地植被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2023年
【目的】探讨毛乌素沙地植被物候长期趋势特征和年际波动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利用2001-2020年的MODIS MOD13Q1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在TIMESAT3.3软件中利用动态阈值法提取毛乌素沙地植被物候指标,包括生长季开始日期(SOS)、生长季结束日期(EOS)和生长季长度(LOS),分析SOS与EOS的长期趋势与年际波动的时间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偏相关性分析法探究其与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结果】(1)物候指标的多年均值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变异:SOS平均在第(140±15)天(儒略日),从西到东以及从北向南逐渐提前;EOS平均在第(291±6)天,从北向南逐渐推迟;LOS平均在(151±18)d,从西到东以及从北向南长度逐渐延长。(2)物候指标在研究期内整体趋势:SOS呈现提前趋势(0.58 d/a);EOS呈现推迟趋势(-0.25 d/a);LOS呈现显著延长趋势(0.83 d/a)。物候长期趋势也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变异,总体上由西向东逐渐变慢。(3)毛乌素沙地植被物候(SOS、EOS)的长期趋势与年际波动都受同样的气象因子影响。毛乌素沙地SOS的长期趋势与年际波动都与季前第一个月的温度与降水呈负相关,EOS的长期趋势与年际波动都与季前第一个月的温度与季前累计降水呈正相关。【结论】随经度和纬度的增加,毛乌素沙地SOS与LOS分别呈现提前和延长的趋势。SOS的提前和EOS的推迟导致LOS呈现延长的趋势,且西部区域LOS延长的速率高于东部区域;SOS与EOS的长期趋势与年际波动在降水较多的中东部地区主要受温度影响而分别提前和推迟,而在降水偏少的西部地区,SOS和EOS的长期趋势与年际波动主要受降水影响而分别提前和推迟。
王鑫刘新月母艳梅刘鹏刘鹏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植被物候
基于影响域模型的植物间相互作用沿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种群动态调控的研究
以经典的Tilman-Grime竞争理论之争和最近备受关注的“胁迫梯度假说”为代表,植物间(正负)相互作用与环境梯度的关系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根据复杂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个体水平的相互作用是系统水平特征的驱动...
贾昕
关键词:种群动态环境梯度
文献传递
典型沙生灌木生态系统凝结水量估算被引量:13
2016年
当前对干旱半干旱过渡带生态系统凝结水量的估算及其年际变化的认识仍十分有限。本研究以宁夏盐池沙生灌木生态系统为对象,运用微型蒸渗仪、涡度相关(eddy covariance,EC)法和Penman-Monteith公式对凝结水进行测定和估算,以求探索涡度相关法和Penman-Monteith公式估算凝结水的准确性,并且分析凝结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其对生态系统水量平衡的贡献及降雨对凝结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以微型蒸渗仪观测结果为对照标准,涡度相关法因在夜间存在严重的能量不闭合会造成凝结水严重低估,而Penman-Monteith公式可以较准确地估算凝结水量(R2=0.94,P<0.05);2)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估算2012—2014年凝结水,日平均凝结水量为0.14±0.08mm,年平均凝结水发生天数为259 d/a,估算2012—2014年凝结水年总量分别为46、33和29 mm。凝结水多发生在夏秋季。2012—2014年降雨年平均量为301 mm。凝结水年均总量是平均降雨总量的12%。3)降雨时与降雨后一天凝结水成显著正相关关系(R2=0.81,P<0.05)。2012—2014年≥20 mm的降雨次数占全年总降雨次数百分比分别为10%、5%和3%,≥20 mm的降雨能够为空气提供较多水分,增加凝结水量。因此≥20 mm降雨次数占全年总降雨次数的百分比将显著影响当年凝结水总量。结果证实,虽然凝结水总量年际差异较大且占降雨的百分比较小,凝结水是维持荒漠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稳定水源。
郭晓楠查天山贾昕杨强穆家伟刘鹏
关键词:凝结水涡度相关法PENMAN-MONTEITH公式降雨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