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擘
- 作品数:4 被引量:30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艾滋病高发农村儿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与艾滋病发病的关系被引量:16
- 2003年
- 目的 了解艾滋病高发区儿童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情况。方法 对某艾滋病高发农村高危育龄妇女及其年龄小于 15岁的子女进行现场询问调查和采静脉血作HIV检测。结果 15 9名儿童中 37例HIV阳性 ,其中 33例为母婴途径感染 ,占 89 2 % ,3例经输血感染 ,占 8 1% ,其他途径感染 1例 ,占 2 7%。HIV母婴传播率为 38 4 % (33/ 86 )。艾滋病状态母亲组母婴传播率(6 8 8% ,2 2 / 32 )显著高于HIV携带状态组 (2 0 4 % ,11/ 5 4 ) ,P <0 0 5。 37名感染儿童中 12例发展成艾滋病 ,4例死亡 ,其中 2例死于结核。 33例中 31例造成母婴传播的HIV阳性妇女在孕产前未作HIV检测 ,占 93 9%。 8名妊娠期HIV阳性妇女 ,1例艾滋病病情加重 ,2例自然流产 ,2例经规劝终止妊娠 ,3例继续妊娠。结论 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HIV的主要途径。未对高危生育期妇女进行有效的HIV监测及咨询 ,未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是造成儿童HIV/AIDS的主要原因。亟需采取相应的对策控制HIV进一步蔓延 ,保护AIDS高发区妇女及儿童的健康。
- 庄柯桂希恩骆嘉拉王晓榕苏擘张永喜
- 关键词:农村儿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
- 华中地区I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基因型的研究
- 1.我国中部河南省和湖北省有偿供血人群中HIV-1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自从HIV-1传入我国以来在我国的传播速度速度日益增长,范围越来越广。在河南和湖北等省许多地区,通过有偿供血感染HIV-1的人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
- 苏擘
- 关键词:HIV-1分子流行病学耐药性突变
- 华中地区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基因型的研究
- 首先为了研究河南和湖北省有偿供血人群中流行的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的遗传背景,本文对在2000年-2004年收集的标本进行了分子流行病学的分析。结果显示,B′亚型病毒是河南和湖北省有偿供血人群中流行的主要病毒...
- 苏擘
- 关键词:分子流行病学耐药性突变
- 文献传递
- 中国某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母婴传播与阻断的调查研究被引量:16
- 2005年
-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血源性艾滋病流行地区的母婴传播情况,分析影响传播的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现场询问调查和常规体检并采静脉血,检测血清抗-HIV及HIV的前病毒DNA或RNA,分析母亲及其子女配对的资料,回顾性分析HIV的母婴传播。结果107例HIV阳性母亲生育的136名子女中,50例HIV阳性,HIV的母婴传播率为36.8%(50/136)。38例经血感染HIV阳性育龄妇女的外周血基因组核酸扩增HIV前病毒DNAgag区,鉴定均为HIVB′亚型。两对HIV阳性的母婴的外周血核酸扩增HIVgag区P17的片段,Mega软件分析其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5.0%、94.9%。基因树显示子女的病毒与其母亲同属一支。艾滋病状态母亲组HIV母婴传播率为67.4%(31/46)显著高于HIV携带状态母亲组的21.1%(19/90),P<0.05。奈韦拉平(NVP)阻断的7例儿童,6例未被HIV感染,1例感染HIV。结论被调查地区HIV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HIV的主要途径。未采取干预措施是造成传播的主要原因。NVP阻断母婴传播较易被接受并可能减少母婴传播。
- 邓莉平桂希恩庄柯苏擘宁宜云姜友枝
- 关键词:HIV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阻断母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