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宏宇
- 作品数:60 被引量:197H指数:8
-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腿骨搬移中软组织嵌顿的Z字成形术
- 2020年
- [目的]介绍小腿骨搬移后软组织嵌顿的Z字成形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12年7月~2018年11月,本科采用Z字成形术矫正Ilizarov技术骨段搬移后皮肤软组织嵌顿患者8例。于皮瓣原伤口切开,切除部分多余软组织,以原邹褶为轴线行多个"Z"字切口,形成多个三角形皮瓣。小心锐性剥离,保护游离骨段血运,切除部分多余皮肤软组织。调整胫骨段间力线,将滑移胫骨骨段向近端移动约0.5 cm后拧紧螺钉,拍摄X线片确定胫骨力线正常后,交叉缝合三角形皮瓣闭合创面。[结果] 8例患者术后Z字三角形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滑移过程皮肤软组织无再嵌顿发生,术后疗效满意。[结论] Z字成形术是一种治疗小腿大段骨缺损术后合并皮肤软组织嵌顿的有效方法。
- 董惠双马铁鹏高顺红张文龙于志亮胡宏宇张云鹏赵亮于俊
- 关键词:ILIZAROV骨搬移
- 骨搬运联合骨水泥分段填塞与骨短缩-延长术治疗创伤后胫骨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比较
- 2025年
- 目的探究骨搬运技术联合骨水泥分段填塞与骨短缩-延长术治疗创伤后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63例[男40例,女23例,平均年龄(48.75±6.13)岁]创伤后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骨搬运技术联合骨水泥分段填塞进行治疗,30例)、试验组(采用骨短缩-延长术进行治疗,33例),比较两组一般情况、骨愈合程度、下肢功能评分、并发症和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试验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和总引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骨愈合优良率比较(90.91%,9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3、6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85,P=0.025;F=6.129,P=0.014),除术前以外,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03.151,P<0.001;F=189.122,P<0.001),组间和时间无交互作用(F=1.339,P=0.262;F=2.262,P=0.082);试验组和对照组主要、次要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12.12%,23.33%;次要:30.30%,46.67%)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骨缺损端自然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搬运技术联合骨水泥分段填塞与骨短缩-延长术均能有效促进创伤后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的骨愈合,改善患者膝关节和踝关节功能,具有相似并发症发生率,但骨搬运技术联合骨水泥分段填塞术中术后出血量和引流量较少,骨短缩-延长术的骨折愈合时间相对更短。
- 皮秀敏张云鹏屈伟胡宏宇
- 关键词:胫骨大段骨缺损临床疗效
- 携带肘管外侧壁的筋膜瓣翻转固定前置尺神经治疗肘管综合征
- 2025年
- 目的探讨携带肘管外侧壁的筋膜瓣翻转固定前置尺神经治疗肘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携带肘管外侧壁的筋膜瓣翻转固定前置尺神经治疗41例中、重度肘管综合征患者。记录症状缓解情况,采用顾玉东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18个月。术后次日尺侧手指麻木感开始减轻26例,术后4周开始减轻8例,术后8周开始减轻5例,术后1年麻木感觉无明显好转2例。末次随访时,肌肉萎缩恢复正常15例,部分恢复24例,无明显恢复2例;爪形手畸形均未加重,其中11例明显缓解;采用顾玉东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28例,良8例,可5例,优良率为87.8%。结论采用携带肘管外侧壁的筋膜瓣翻转固定前置尺神经治疗肘管综合征,操作简单、快捷,重建的隧道松软、无张力,可有效减少神经粘连和向后滑脱,利于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满意。
- 张云鹏杨丹胡宏宇于俊周彤赵丽英高顺红
- 关键词:肘管综合征筋膜瓣
- 膝降动脉顺行或逆行供血的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小腿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观察不损伤小腿主干动脉情况下利用膝降动脉顺行或逆行为游离组织瓣供血移植修复小腿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6—2019-06采用膝降动脉顺行或逆行供血的游离组织瓣移植治疗19例小腿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10例膝降动脉顺行供血(6例选择隐动脉支供血,4例选择关节支供血),9例为膝降动脉逆行供血;11例选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8例选用背阔肌皮瓣修复创面。结果1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5(13~30)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外观、皮肤颜色、皮瓣质地均较满意,皮瓣均恢复保护性感觉。术后6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膝降动脉顺行供血患者Lysholm评分结果:优4例,良4例,可2例;膝降动脉逆行供血患者Lysholm评分结果:优3例,良5例,可1例。结论以膝降动脉顺行或逆行供血的游离组织瓣可以在不损伤小腿主干动脉的情况下修复小腿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 胡宏宇高顺红于俊张云鹏李军符健松甘露
- 关键词:膝降动脉皮瓣移植
- 改良克氏针固定并肌腱修复治疗儿童腱性锤状指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儿童腱性锤状指的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2月至2011年7月,对17例(17指)儿童锤状指进行治疗,分别在骨骺两端用4枚克氏针置入指骨,远近端克氏针交叉固定于远指间关节过伸5°-10°位,并缝合断裂伸肌腱。术后支具外固定,4周后去除。术后6周拔除克氏针,锻炼伤指屈伸功能。结果本组患儿17例(17指)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50个月,平均29个月。指伸肌腱愈合良好,锤状指畸形被矫正,关节活动正常,伤指骨骼生长未受影响,不影响生活。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9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为94.1%。结论改良克氏针固定并肌腱修复治疗儿童腱性锤状指效果满意。
- 张净宇于志亮高顺红胡宏宇张云鹏齐巍
- 关键词:儿童锤状指骨骺损伤
- 腘窝直接动脉穿支蒂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儿童腘窝瘢痕挛缩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 探讨腘窝直接动脉穿支蒂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儿童腘窝瘢痕挛缩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6月—2016年1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二科5例采用腘窝直接动脉穿支蒂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儿童腘窝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8~15岁;外伤3例,烧伤2例;皮瓣切取最大面积18 cm×8 cm,最小10 cm×6 cm.结果 5例患者移植皮瓣均一期成活,随访6个月~3年,腘窝部均获得满意外形及功能,股后部供瓣区亦未遗留明显畸形,儿童生长发育未受明显影响.结论 穿支蒂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充分、供区较隐蔽、可供切取范围广、手术操作简单、不牺牲下肢主要动脉、皮瓣供区可一期缝合,是修复儿童腘窝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 于俊高顺红于志亮张文龙张云鹏胡宏宇张净宇
- 关键词:股后皮神经
- 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腔隙性踝关节感染创面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应用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腔隙性踝关节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09年7月—2015年5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二科采用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腔隙性踝关节感染创面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6~45岁,平均35.3岁;左侧7例,右侧8例;交通伤9例,砸伤4例,挤压伤2例。5例急诊行创面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其中2例踝关节粉碎性骨折患者予外固定架固定;10例患者踝关节粉碎性骨折行骨折内固定治疗,术后10~16 d皮肤软组织坏死引起缺损,行创面彻底清创+VSD治疗。15例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3 cm×5 cm^10 cm×7 cm,均于VSD治疗后择期行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腔隙性创面。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术后3个月,通过对皮瓣愈合情况、感觉、形态、皮温、供区瘢痕情况的评分,评价皮瓣修复效果;末次随访时采用Kofoed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踝关节功能。结果15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均一期愈合。15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3~21个月,平均17.5个月。随访期间感染无复发,局部无窦道形成。术后3个月皮瓣修复效果评分为7~10分,皮瓣外观不臃肿、质地柔软,疗效均满意。末次随访时按照Kofoed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踝关节功能,优1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结论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管蒂恒定,携带筋膜可填塞空腔,皮瓣血运好、抗感染力强、易于切取,修复腔隙性踝关节感染创面,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董惠双马铁鹏高顺红张文龙于志亮胡宏宇符建松张云鹏于俊周彤李军
- 关键词:踝关节
- 带阔筋膜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一期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与跟腱缺损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观察带阔筋膜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一期移植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跟腱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4—2017-12诊治的8例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跟腱缺损,先进行创面清创封闭负压吸引,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感染控制后行带阔筋膜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一期修复软组织缺损创面,将胫后动脉作为小腿供区血管,动脉伴行静脉及大隐静脉作为皮瓣的回流静脉,与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蒂进行吻接,股外侧皮神经与隐神经进行吻合。结果8例皮瓣全部成活,未发生感染,皮瓣血循环良好,创面、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7(11~28)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外观恢复满意,质地柔软且弹性好,无瘢痕挛缩及明显色素沉着,能耐受行走及日常活动时存在的一定程度摩擦,并已恢复保护性感觉。供区肢体活动无异常。根据张浩等制定的标准对皮瓣修复术后疗效进行评价:满意7例,一般1例。采用Arner-Lindholm评定标准对跟腱恢复功能进行评定:优3例,良4例,可1例。结论带阔筋膜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一期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与跟腱缺损具有功能恢复好、皮瓣外形满意、稳定性好、可恢复足跟部保护性感觉等优点,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手术方法。
- 董惠双高顺红胡宏宇侯国柱马铁鹏于志亮吉亚超
- 关键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跟腱缺损外科皮瓣阔筋膜
- 手足联合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皮肤脱套伤
- 目的 介绍手足皮瓣联合运用修复手指中末节皮肤脱套伤的新方法.方法 对18指中末节皮肤脱套伤(Adani Ⅳ级)的病人,Adani分型Ⅰ 级,手指血循环充足.Ⅱ级,手指血循环不充足(动脉或静脉)不伴有骨质损伤.
- 高顺红马铁鹏于志亮张文龙胡宏宇张云鹏
- 关键词:指损伤脱套伤
- 一期骨短缩与二期骨延长术治疗感染性胫骨骨缺损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一期骨短缩与二期骨延长术治疗感染性胫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7—2018-12采用一期骨短缩、二期Ilizarov骨延长术治疗的30例感染性胫骨骨缺损。观察术后伤口愈合、骨愈合、下肢功能恢复和并发症情况。骨愈合与下肢功能恢复情况按照Ilizarov技术研究与应用学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5(12~30)个月。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复发。短缩骨愈合时间6~8个月,平均7.3个月;延长段骨愈合时间6~11个月,平均7.7个月;愈合指数为1.5~1.7个月,平均1.6个月。骨愈合分级:优21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下肢功能恢复分级:优14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并发症情况:针道感染4例,邻近关节挛缩或僵硬3例,足下垂2例,骨不愈合1例,暂时性腓总神经损伤1例,针道松动1例。结论在严格控制伤口感染的前提下,一期骨短缩、二期Ilizarov骨延长技术治疗感染性胫骨骨缺损可同时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和胫骨缺损,具有简化伤口闭合、促进缺损骨愈合、骨愈合率较高、骨整体愈合时间短、并发症相对较少、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 周彤于俊胡宏宇李军张云鹏于亚东高顺红
- 关键词:胫骨骨缺损骨延长ILIZAROV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