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文烨

作品数:41 被引量:257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广西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流行病
  • 13篇流行病学
  • 8篇流行病学特征
  • 7篇流行性
  • 5篇疫情
  • 5篇腮腺炎
  • 5篇流行病学特征...
  • 5篇流行性腮腺炎
  • 5篇发病
  • 4篇乙型
  • 4篇流感
  • 4篇麻疹
  • 4篇甲型
  • 3篇乙型脑炎
  • 3篇脑炎
  • 3篇菌病
  • 3篇甲型H1N1
  • 3篇发病率
  • 3篇防控策略
  • 3篇病毒

机构

  • 28篇南宁市疾病预...
  • 6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青海大学

作者

  • 31篇甘文烨
  • 13篇唐金芳
  • 11篇闭志友
  • 9篇曾毅
  • 9篇农初师
  • 9篇梁灵芝
  • 9篇黄世美
  • 8篇黄昌
  • 7篇黄文胜
  • 6篇汤洪洋
  • 6篇郭泽强
  • 4篇施向东
  • 4篇陈骞
  • 3篇周红霞
  • 3篇陈燕萍
  • 3篇陈婷
  • 2篇覃健敏
  • 2篇冯景强
  • 2篇陈海滨
  • 2篇班澜

传媒

  • 7篇现代预防医学
  • 4篇医学动物防制
  • 2篇职业与健康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疫苗和免...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起侵袭性大肠杆菌疫情暴发的调查
目的 了解某高校发生侵袭性大肠杆菌0152暴发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 收集2009年3月17日至4月7日,在南宁市某高校出现以腹泻为主,伴腹痛、恶心、呕吐或发热的病例,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结果 246例病人均...
沈爱军甘文烨冯景强刘海燕黄纯健卢珊
关键词:高校
南宁市2009-2011年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处置效果评价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分析南宁市2009-2011年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处置效果,为提高学校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南宁市2009-2011年100起发生在各级各类学校的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内容包括学校的基本情况、疫情接报时间、疫情基本情况和处理情况等。结果多因素Ordinal过程回归分析发现,学校设置校医、疾病防控部门在疫情发生4 d之内接到报告、集中隔离病人和居家隔离病人可以减少疫情的罹患率。学校疫情的控制效果与是否停课和应急性预防用药无关。结论教育部门应该注重校医的配备,以提高疫情报告的敏感性和及时性,从而提升疫情的处置效果,切实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在学校流感暴发疫情中,慎用停课和应急性预防用药的措施。
林健燕郭泽强施向东甘文烨闭志友曾毅
关键词:学生保健服务
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处置的卫生经济学评价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从卫生经济学角度评价南宁市2009~2011年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处置的效果和效益,探索传染病暴发疫情处置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方法采用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对南宁市2009~2011年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处置过程中的投入情况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采取疫情防控措施减少了41899人发病,减少了35882303.60元的损失,效果-成本比为18.91,效益-成本比为161.93。按照疫情发生时间划分为3个阶段,不同阶段疫情处置措施的经济学效果不同,效果-成本比和效益-成本比均以第三阶段为最高,其次是第二阶段,第一阶段最低。结论疫情处置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防控措施的应用应强调以科学为依据。
林健燕郭泽强施向东甘文烨曾毅闭志友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
42例手足口病重症及死亡病例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了解南宁市手足口病重症及死亡病例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调查和收集南宁市2010年1~4月期间42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病历材料,对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 <3岁儿童占78.5%,男性多于女性,农村地区发病人数占78.57%;重症手足口病治愈组患者和死亡患者临床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组和死亡组患者到镇医院级别以上就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组和死亡组实验室检测EV71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要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因此应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
汤洪洋闭志友甘文烨林健燕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死亡病例
2005—2011年南宁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了解2005—2011年南宁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1年南宁市流行性腮腺炎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南宁市2005—2011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66.32/10万,流行性腮腺炎高发年龄为0~20岁,0~7岁发病率曲线随年龄增高而上升;男性发病率(79.3/10万)高于女性(51.77/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期为春夏季和冬季)和周期性波动;不同年份年发病率呈现波动性;不同地区发病率分布不同。结论南宁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高,应对重点人群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汤洪洋闭志友林健燕黄世美甘文烨陈燕萍曾毅陈婷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南宁大中专学生甲型H1N1流感认知及其心理应激反应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了解发生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大中专学校的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知和心理应激反应,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南宁市部分发生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大中专学校,对所选学校的1 995名学生进行甲型H1N1流感认知和心理状态的现况调查。结果大中专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知得分为(16.15±1.78)分,患者、密切接触者、继续居住在原宿舍的学生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SCL-90总均分为(1.56±0.53)分,SAS标准分为(54.95±17.06)分。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甲型H1N1流感认知和对甲型H1N1流感的关注程度是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学生心理卫生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大中专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知程度较高,但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恐慌等心理问题,有必要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抵抗能力。
林健燕郭泽强甘文烨闭志友
关键词:流感病毒A型H1N1亚型精神卫生
2007-2019年南宁市1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防控策略
目的 分析2007-2019年南宁市<15岁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2019年南宁市<15岁儿童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采用SPSS 20...
梁灵芝黄文胜甘文烨黄昌唐金芳农初师
关键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发病率
生态流行病学概念被引量:8
2007年
医学在21世纪已得到极大的发展,但疾病对人类的威胁并未减弱,慢性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新发现传染病又开始袭击人类。这种威胁迫使流行病学重新思考自己固有的传统方法与现代疾病模式的矛盾,努力寻求新的方法来应对21世纪人类健康的敌人。生态流行病学(eco-epidemiology)是近十年不断被提到、运用和实践的流行病学新概念。
周红霞仇小强张志勇黄腾甘文烨曾小云谢志春Giraudoux P
关键词:新发现传染病
2005-2019年南宁市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通过对南宁市2005-2019年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预防控制百日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南宁市2005-2019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的百日咳病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南宁市2005-2019年共报告百日咳病例247例,其中2019年最高167例(2.30/10万)。城区发病高于农村。报告病例中1岁及以下的占85%。有夏秋季和冬春季高发的现象。2019年家庭聚集性病例占总病例数的8.38%。2018-2019年报告的百日咳病例中55.85%有百日咳类疫苗免疫史。结论南宁市百日咳报告病例以1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应针对适龄儿童制定针对性的百日咳防控策略。
甘文烨黄文胜陈骞黄昌农初师唐金芳潘廷彬
关键词: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
2017-2019年南宁市健康人群麻疹和风疹及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了解南宁市健康人群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免疫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2019年对南宁市7个县区不同年龄段的健康人群进行调查,收集其年龄、民族、免疫史等相关资料,采集2~3 mL静脉血进行抗体浓度检测,计算抗体的阳性率、保护率及浓度中位数。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的影响因素。结果1322名调查对象中,麻疹、风疹、流腮抗体浓度中位数分别为861.86 mIU/mL、59.07 IU/mL、371.81 IU/mL,阳性率分别为91.23%、84.87%、77.9%,麻疹抗体保护率为54.54%。麻疹、风疹、流腮的抗体浓度中位数在不同县区、性别、年龄、民族、免疫史和免疫时间间隔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疹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在不同县区、年龄、免疫史、免疫时间间隔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风疹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县区、年龄、民族、免疫史、免疫时间间隔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流腮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县区、性别、年龄、免疫史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2,95%CI为1.01~1.04,P<0.001)、免疫史(OR=1.09,95%CI为1.07~1.11,P<0.001)是麻疹抗体阳性率的影响因素,年龄(OR=0.95,95%CI为0.92~0.97,P<0.001)、免疫史(OR=1.14,95%CI为1.10~1.18,P<0.001)、免疫时间间隔(OR=1.01,95%CI为1.01~1.02,P<0.001)是麻疹抗体保护率的影响因素,县区(OR=0.99,95%CI为0.98~1.00,P=0.031)是风疹抗体阳性率的影响因素,县区(OR=0.98,95%CI为0.97~1.00,P=0.007)、年龄(OR=1.03,95%CI为1.02~1.04,P<0.001)、免疫史(OR=1.15,95%CI为1.12~1.18,P<0.001)是流腮抗体阳性率的影响因素。结论南宁市麻疹、风疹抗体阳性率接近消除的要求,流腮抗体阳性率较低。麻疹和风疹及流腮的抗体水平受地区、年龄、免疫史、免疫时间间隔等不同程度影响,麻疹、风疹呈现衰退情况。建
黄昌唐金芳唐金芳梁灵芝甘文烨
关键词: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抗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