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振东

作品数:23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临汾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动脉
  • 5篇动脉旁路
  • 5篇主动脉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5篇冠状动脉旁路
  • 4篇动脉旁路移植
  • 4篇动脉旁路移植...
  • 4篇移植术
  • 4篇食管
  • 4篇旁路移植
  • 4篇旁路移植术
  • 4篇冠状动脉旁路...
  • 4篇冠状动脉旁路...
  • 3篇血管
  • 3篇食管癌
  • 3篇术后
  • 3篇多中心
  • 3篇STANFO...
  • 2篇动脉根部

机构

  • 20篇临汾市人民医...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 4篇广东省中医院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遵义医科大学...
  • 3篇四川省人民医...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高州市人民医...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陕西省人民医...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茂名市人民医...
  • 2篇宁夏回族自治...
  • 2篇西安高新医院
  • 2篇粤北人民医院
  • 2篇贵州医科大学
  • 2篇空军军医大学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作者

  • 22篇王振东
  • 6篇李辉
  • 6篇赵雪琴
  • 6篇王东
  • 5篇李娟
  • 5篇薛虎
  • 4篇郑宝石
  • 4篇林宇
  • 3篇曹勇
  • 3篇黄克力
  • 3篇王海晨
  • 2篇宋保国
  • 2篇李有金
  • 2篇王文辰
  • 2篇廖成全
  • 2篇周琳
  • 2篇曹劝省
  • 2篇杨波
  • 2篇郭蒲君
  • 2篇姜涛

传媒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药物与临...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心脏杂志
  • 1篇甘肃医药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体外循环...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年份

  • 4篇2025
  • 4篇2023
  • 4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组(oxycodone组);脂多糖组;脂多糖+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组(LPS+oxycodone组)。模型建立成功后,麻醉处死大鼠,运用支气管肺泡灌洗(BALF)收集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B(IL-1B)、肿瘤坏死因子仪(TNF—d)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水平;湿干重比值(W/D)的测定,观察肺组织水肿情况;苏木精-α红染色法用于观察损伤肺组织病理改变、肺泡腔出血以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用于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印迹法检0n.0Toll样受体4(TLR4)蛋白水平表达。结果与脂多糖组相比,羟考酮注射液显著缓解肺泡腔出血和中性粒细胞浸润,降低W/D比值(5.60±0.24比6.80±0.27);羟考酮注射液抑制炎症因子IL-1B[(1208±15)pg/m1]、TNF-α[(1660±14)pg/m1]、HMGB-1[(61±4)pg/m1]的释放;羟考酮注射液降低细胞凋亡指数(18.6%-4-0.5%)。此外,羟考酮注射液抑制TLR4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1.20.4-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注射液通过抑制TLR4信号通路的激活,对大鼠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杨波张卫东夏彦民张志培李磊张亮王文辰王振东李晓平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TOLL样受体4羟考酮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早期发生脑血管事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术后早期并发脑血管事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16例,术后发生脑血管事件患者15例,包括缺血性脑卒中11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4例,未发生脑血管事件患者101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合并症)、术中各项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停循环事件、转机时间、阻断时间等)、术后发生低心排、心房颤动等,危险因素,并利用Logistic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LVEF<30%、心房颤动、颈动脉病变、停循环时间、术后低心排、术后凝血功能异常与患者术后发生脑血管事件有关,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停循环时间(OR=3.021,P=0.012)、术后低心排(OR=2.812,P=0.000)是影响患者术后早期发生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总体效果令人满意。术后低心排、停循环时间是影响术后早期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李辉李娟王振东陈李鹏王东薛虎
关键词:STANFORD脑血管事件并发症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治疗主动脉瓣狭窄术前超声影像学评估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以CT测值为金标准,分析经食道三维超声心动图(3D-TEE)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前评估主动脉根部解剖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因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接受TAVR手术患者的资料,其中78例3D-TEE和CT数据符合要求的患者被纳入研究。基于两种不同的影像学资料,利用Mimics软件以及多平面重建的方法,对患者主动脉瓣环直径-面积来源、左室流出道(LVOT)直径、主动脉窦管交界(STJ)直径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对于瓣环和LVOT内径,3D-TEE测值明显小于CT,两组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710~0.928(P<0.01),具有较为明显的相关性。对于STJ,与CT相比,3D-TEE明显低估(P<0.01),两组数据相关系数为0.947~0.970,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可以计算出两组数据之间的量化关系。结论对于重度AS患者,3D-TEE主动脉根部测值与金标准CT测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对于CT检查受限的患者,3D-TEE可能成为术前影像评估的另一种选择。
王振东刘洋徐臣年杨剑
关键词:主动脉根部影像学评估
自发性食管破裂44例外科治疗体会
2011年
自发性食管破裂,又称Boerhaave综合征,约占所有食管穿孔的7%-19%[1],临床上较为少见,常因不能早期诊断或漏诊、误诊导致处理不及时而危及生命,病死率较高[2],若不治疗,48h内病死率为100%,未经正确处理的患者很难存活1周以上。1990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们共手术治疗本症患者44例,疗效满意,总结体会如下。
郭蒲君郑志峰王振东
关键词:自发性食管破裂外科治疗BOERHAAVE综合征疗效满意病死率
DDX5、E-cadher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7年
目的:探讨DEAD-box家族的DDX5(RNA解旋酶)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手术切除的NSCLC组织74例及癌旁组织(距肿瘤>5 cm)36例中DDX5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对其与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SCLC组织中DDX5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63.5%vs 30.6%),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60.8%vs 1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DX5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与NSCLC的TNM分期以及淋巴结是否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但二者与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组织类型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DDX5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327,P<0.05)。结论:DDX5的过度表达及E-cadherin的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且二者在其中可能也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
王振东赵雪琴郭蒲君周琳夏彦民姜涛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E-钙黏蛋白
改良细化分型在治疗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1970年Daily根据主动脉夹层的累及范围提出了Stan-ford分型,Stanford分型根据夹层是否累及动脉根部、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部分为A型和B型[1],传统的分型对于主动脉根部并没有进一步细化分型,由于主动脉根部结构复杂,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制定缺乏理论依据,基于此,安贞医院孙立忠团队在Stanford分型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细化分型[2],以指导临床医师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本研究综合评估改良细化分型在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疗效.
李辉王琦李娟王振东陈李鹏王东薛虎
关键词:主动脉根部主动脉夹层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部手术方案
血清VEGF-C、PDGF水平对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分娩结局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水平对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分娩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4年6月于临汾市人民医院分娩的182例瘢痕子宫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再次妊娠分娩结局分为结局良好组(n=118)和结局不良组(n=64)。比较两组产妇血清VEGF-C、PDGF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血清VEGF-C、PDGF对分娩结局的预测价值;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分娩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结局不良组血清VEGF-C水平低于结局良好组,PDGF水平高于结局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C联合PDGF预测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分娩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2,高于单个指标预测(0.749、0.876)。结局不良组年龄≥30岁、产前体质指数≥30 kg/m^(2)、子宫肌层厚度≥4 mm、有流产史所占的比例均大于结局良好组,距上次剖宫产时间小于结局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0岁、子宫肌层厚度≥4 mm、VEGF-C降低、PDGF升高是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不良分娩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VEGF-C降低、PDGF升高与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不良分娩结局密切相关,二者可作为预测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分娩结局的重要指标。
李凯王振东赵雪琴巨霞程林凤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瘢痕子宫
计算机辅助个性化3D打印在治疗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探讨3D打印辅助技术对主动脉夹层治疗方案制定和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在临汾市人民医院诊治主动脉夹层的患者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5~58(37.2±8.2)岁。所有患者经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均行主动脉3D实体打印,依据主动脉CTA和3D打印模型相结合制订手术方案,并全部进行手术治疗。结果完成手术20例患者,术后1例患者死亡。患者术前近端破口真腔直径(21.4±1.4)mm,术后1个月(24.2±1.3)mm;术前气管分叉真腔直径(21.2±0.8)mm,术后1个月(23.9±1.2)mm,两者术后均较术前有明显扩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腹腔干水平真腔直径(13.8±2.1)mm,术后1个月(14.1±1.4)mm,术前肾动脉水平真腔直径(11.3±2.3)mm,术后1个月(11.5±1.4)mm,术后较术前均无明显扩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D打印能够真实还原病变主动脉形态,可以直观、立体地了解病变,对病理分型、术前数据测量、手术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李辉李娟王东刘丽珍陈李鹏左越韩相锋王振东薛虎
关键词:腔内隔绝治疗主动脉夹层
解剖完全再血管化全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多中心应用中期结果
2025年
目的探讨解剖完全再血管化(anatomic 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ACR)全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total arterialization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TAR)治疗冠心病的中期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月到2024年4月间,在13所医院的心脏病中心行TAR的患者117例,其中男80例、女37例,33~67(55.5±9.7)岁,合并原发性高血压50例,糖尿病57例。重度左主干病变47例,三支病变103例,冠脉病变中,慢性冠脉闭塞病变33例。结果117例手术中共获取带蒂左内乳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桥117支、左(radial artery,RA)桥117支、右RA桥114支及游离右内乳桥47支。复合Y动脉桥57支,其余均为单支桥。远端吻合口(4.2±0.4)个。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与体外循环时间分别为(101.5±15.4)min与(145.4±19.2)min。气管插管时间(8.5±9.3)h。21例术中安装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发生房颤10例,前臂血肿6例;心肌梗死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5例。无手术死亡,无胸骨感染/不愈合发生。随访(64.3±7.5)个月,随访率100%,随访期间患者死亡3例,其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例、结肠癌1例;左室射血分数[(60.3%±9.3%)vs.(55.0%±7.3%),t=20.01,P<0.001]与心功能(纽约心功能分级≤2级94.74%vs.80.34%,χ^(2)=10.90,P<0.001)均有显著性改善。共有91例进行了CTA随访,随访时间为(40.5±7.7)个月,左LIMA桥、左RA桥、右RA桥及右内乳桥通畅率分别为97.80%、86.81%、93.41%与94.50%(χ^(2)=9.062,P=0.028)。结论本研究通过多中心研究初步证实ACR的TAR治疗冠心病近期安全、中期结果满意。
国科陈绪军郑宝石黄克力王晓武陈景伟林宇罗俊辉王海晨王振东廖成全李有金陈文生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全动脉化多中心
快通道拔管在全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的多中心临床效果
2025年
目的 评价全动脉重建(total arterial revascularization,TAR)冠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bypass grafting,CABG)实施快通道拔出气管插管(fast-track extubation,FTE)的安全与效果。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4年5月34所心脏中心进行TAR患者术后FTE(定义为术后6 h以内拔出气管插管)的临床资料,对围手术期病例资料与随访数据等进行分析。结果 640例TAR中,共有221例患者行FTE,其中男180例、女41例,年龄(55.5±11.7)岁。三支病变171例,双支病变50例。其中,左主干病变70例。术前合并糖尿病75例。TAR均为体外循环下单纯CABG术,共取左内乳动脉桥201支、左桡动脉桥221支、右桡动脉桥200支、游离右内乳桥21支。复合Y或T型桥31支,单支桥612支。远端吻合口(3.35±0.7)个。气管插管时间(3.5±2.7)h,ICU时间(23.5±12.9)h。术后住院时间(7.5±3.1)d。手术死亡1例。其他病例无再次插管。17例术中安装主动脉球囊反搏。新发房颤22例,前臂血肿11例,低氧血症13例,急性肾功能不全6例,均治愈出院。无胸骨感染发生。随访(54.3±7.5)个月,随访率90.91%;同术前相比,左室射血分数有显著性改善[(60.0%±5.3%)vs.(55.1%±7.3%),t=11.16,P<0.001],左室舒张末内径减小[(51.6±2.2)mm vs.(55.0±7.5)mm,t=9.77,P<0.001];随访期间患者全部存活、无重要心脑血管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本研究表明FTE在TAR中可能安全有效。
国科陈绪军郑宝石施超黄克力曹勇陈军吴东凯张晓慎罗俊辉申林莫绪明杨岷王晓武雷印胜田茂州王振东孟自力孙忠东李有金陆辉辉孟春营高峰陈黔苏郭能瑞柳德斌张楠林宇陈文生宋保国方智王海晨廖晓波徐朝军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多中心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