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迪
-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1
- 供职机构: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EGFR敏感突变型非小细胞肺腺癌晚期患者EGFR-T790M原发性和继发性突变分析
- 2021年
- 目的采用液体活检技术检测符合入组标准的EGFR敏感突变型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的外周血ctDNA样本中EGFR-T790M原发性和继发性突变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超级扩增阻碍突变系统(super ARMS)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样本进行EGFR基因检测,重点动态检测EGFR-T790M的突变情况。结果原发性EGFR-T790472000M突变率6.77%,明显低于继发性EGFR-T790M突变率50.9%,且在非吸烟(82.14%vs.18.51%)、脑转移(72.72%vs.45.45%)、EGFR-19del(73.77%vs.22.44%)患者中继发性EGFR-T790M突变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继发性EGFR-T790M突变主要集中在服用第1代或第2代EGFR-TKI药物超过6个月的患者中(64.55%vs.1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原发性EGFR-T790M突变率明显升高多见于有脑转移患者(20.83%vs.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代EGFR-TKI对原发性和继发性EGFR-T790M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4.2个月和9.3个月。结论在非吸烟、脑转移、EGFR-19del且TKI服药时间超过6个月患者易引起EGFR-T790M的突变,动态检测EGFR-T790M的突变状态可以有效指导临床用药。
- 杨迪
- 浸润性乳腺癌超声表现特点与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关系分析被引量:19
- 2019年
-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超声表现特点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Ki-67、P53表达的关系。方法 98例浸润型乳腺癌患者,均完成超声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检测乳腺癌组织ER、PR、Ki-67、P53阳性表达率,分析超声表现特点与ER、PR、Ki-67、P53阳性表达的关系。结果 98例患者中ER阳性表达率为65.31%,PR阳性表达率为58.16%,Ki-67阳性表达率为67.35%,P53阳性表达率为52.04%;肿瘤边缘有毛刺者ER和PR阳性表达率(77.19%、68.42%)高于无毛刺者(48.78%、43.90%)(P<0.05),肿瘤边界强回声晕者ER阳性表达率(75.47%)高于边界清晰者(53.33%)(P<0.05),有微小钙化者Ki-67阳性表达率(79.25%)高于无微小钙化者(53.33%)(P<0.05),血供分级2~3级者Ki-67、P53阳性表达率(75.44%、63.16%)高于0~1级者(56.10%、36.59%)(P<0.05),后方回声衰减者Ki-67、P53阳性表达率(80.95%、66.67%)高于无衰减者(57.14%、41.07%)(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ER、PR阳性表达率(52.17%、43.49%)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76.92%、71.15%),Ki-67、P53阳性表达率(80.43%、67.39%)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55.77%、38.46%)(P<0.05);ER、PR、Ki-67、P53阳性表达率在肿瘤直径、肿瘤形态、纵横比、内部回声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浸润性乳腺癌超声表现特点与ER、PR、Ki-67、P53表达有关,有恶性超声征象者常提示ER、PR低表达,Ki-67、P53高表达,可为乳腺癌诊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指导。
- 温瑜鹏刘彦君任群崔海峡杨迪汤颖刘颖
- 关键词:浸润性乳腺癌超声表现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KI-67P53
- 免疫组织化学法与荧光原位杂交法在乳腺癌HER2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究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临床检验中,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其蛋白表达,同时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法分析其基因扩增情况的价值。方法选取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收入的96例乳腺癌患者,对其均开展两项临床检验方案(免疫组织化学法+荧光原位杂交法),分析其检测结果与一致性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96例研究样本中,HER2(3+)34例(35.42%),HER2(2+)59例(61.46%),HER2(1+)3例(3.12%),在阳性率情况方面,具体数据为35.42%。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结果显示,HER2扩增例数共计44例(45.83%),未扩增例数共计52(54.17%),同时在部分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中显示HER2和17号染色体着丝粒信号共同有扩增现象。3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阴性样本,荧光原位杂交法的检测结果均呈现出未扩增的情况,两者间的符合率:100.00%;59例经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检测,且检查结果显示为HER2(2+)的样本中,荧光原位杂交法的检测结果呈现出扩增的情况10例,两者间的符合率:16.95%;34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ER2阳性(3+)样本,荧光原位杂交法的检测结果均呈现出扩增的情况,两者间的符合率:100.00%;两种检测方案一致性较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Kappa=0.77,P<0.05)。结论乳腺癌HER2的临床检验中,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其蛋白表达,同时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法分析其基因扩增情况的价值较为理想,一致性较优,可进行临床应用。
- 薛江波杨迪杨文君赵亚蒙严君凯
- 关键词: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法荧光原位杂交法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 细针穿刺细胞学联合BRAF基因检测对甲状腺结节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与BRAF基因联合检测在术前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1-01-2022-05-01三门峡市中心医院1705例在院手术切除甲状腺并做相应病理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甲状腺超声怀疑为恶性,且TI-RADS分级在4a及以上者分别接受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FNAC检查及BRAF基因检测者共115例,将结果和术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结果115例甲状腺结节中,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结节105例(91.3%),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FNAC细胞学阳性91例,阴性14例;术后病理良性结节10例,术前FNAC细胞学检测阳性2例,阴性8例。FNAC联合BRAF基因突变检测诊断甲状腺结节灵敏度为96.2%,高于单独FNAC检测灵敏度86.7%,χ^(2)=6.047,P=0.014;联合检测准确度为94.8%,高于单独FNAC准确度86.1%,χ^(2)=5.004,P=0.025。联合检测灵敏度高于单独BRAF基因突变检测灵敏度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9,P=0.038;联合检测准确度和单独BRAF基因突变检测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60,P=0.142。结论术前FNAC联合BRAF V600E基因检测优于单独的FNAC或BRAF检测,能提高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术前诊断效能。
- 薛江波杨迪吕军鹏赵亚蒙
-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学
- 鼠双微粒体基因-2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
- 2014年
- 目的探讨鼠双微粒体基因-2(murine double minute,MDM-2)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DM-2蛋白在82例胃腺癌患者的胃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病理学意义。结果胃腺癌组织中MDM-2蛋白阳性表达率(62.19%)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5.61%)(P<0.05);其中低分化胃腺癌MDM-2阳性表达率(83.33%)高于中、高分化胃腺癌(60.94%),有淋巴结转移患者MDM-2阳性表达率(80.9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55.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M-2蛋白异常表达对胃腺癌临床诊断、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
- 杨迪
- 关键词:胃腺癌MDM-2TNM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