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储华
- 作品数:21 被引量:11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高邮凹陷阜三段砂体展布特征及控砂模式被引量:3
- 2022年
- 高邮凹陷阜三段(E_(1)f_(3))是江苏油田复杂小断块油藏勘探的主要领域,也是隐蔽油藏拓展的重要阵地。基于岩心观察,结合粒度和电测曲线特征分析等,开展高邮凹陷E_(1)f_(3)沉积微相、砂体展布特征与规律研究,总结控砂模式,提出高邮凹陷E_(1)f_(3)发育河流作用控制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水下分流河道间湾,湖浪作用控制的滩砂、坝砂,以及陡坡带重力滑塌控制的近岸水下扇水道等3类6种沉积微相。物源条件、动力机制和构造格局共同控制了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形成斜坡带控砂和断裂带控砂两类模式;斜坡带发育河流控砂和湖浪控砂两种模式,断裂带发育断坡控砂和陡坡控砂两种模式。E_(1)f_(3)砂体展布及控砂机制分析为高邮凹陷E_(1)f_(3)隐蔽型油气藏勘探指出方向,为资源接替奠定了基础。
- 李储华郑元财刘志敏吴峰
- 关键词:沉积微相阜三段高邮凹陷
- 高邮凹陷垛一段沉积演化特征被引量:5
- 2017年
- 采用岩矿特征、重矿特征、砂地比变化、岩心观察描述、沉积相标志分析等方法,以砂层组为单元开展高邮凹陷垛一段物源体系、沉积相类型和沉积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垛一段沉积期物源供给充分,具有多物源、多沉积体系发育的特征,物源主要来自北、北东方向;平面上,发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曲流河等相类型,以及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分支河道、河口坝,扇三角洲平原河道、前缘分支河道,曲流河河床、泛滥平原等亚相和微相类型;纵向上,早期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晚期逐渐演化为河流沉积体系,具有粗-细-较粗的沉积旋回演化;垛一段中部泥质岩类沉积较发育,可与下伏储层形成相对稳定的储盖组合;平面上深凹南部和西南部具有隐蔽圈闭形成的有利条件。
- 马英俊李储华李维
- 关键词:物源体系高邮凹陷
- 苏北盆地深层油气富集机理及勘探关键技术
- 2025年
- 深层油气勘探领域是苏北盆地重要接替阵地,但深层储层物性整体较差、油气富集机理认识不清及有效储层预测不能满足勘探需求等问题制约了深层领域油气拓展。为了明确深层油气富集机理、攻关勘探关键技术并指明未来攻关方向,从高邮、金湖等油气富集凹陷勘探发展形势及深层领域的油气资源潜力研究入手,结合深层储层物性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开展了深层油气赋存条件、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等研究,建立了异常高压与浮力混合驱动阶梯状输导油气、异常高压驱动断层和砂体输导油气及早期油气充注成藏后期致密型3种深层油气富集成藏模式,明确了深层油气富集机理,并针对储层展布不清、富集区带不明及有效储层识别精度不高等勘探难题,开展了技术攻关,形成了“相控指数法”深层储层分级评价、“油气储层充注势能”油气富集程度判别及“叠前-叠后”多属性有效储层预测等深层勘探关键技术。这些研究成果为深层油气勘探领域拓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在斜坡带、断裂带及深凹带等深层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勘探进展,实现了深层油气勘探拓展,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深层油气领域勘探攻关方向,继续巩固并扩大深层领域勘探成果,为油田增储上产提供支撑。
- 朱相羽于雯泉张健伟李储华李鹤永
- 关键词:深层油气
- 高邮凹陷戴南组断层—岩性油藏成藏体系及主控因素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基于控藏断层封闭性能演化、油藏含油层位和戴南组"五高导"泥岩段生烃能力的差异,高邮凹陷戴南组断层—岩性油藏成藏体系可分为3种类型,依次为自源型、它源型和混源型油气成藏体系。自源型成藏体系主要分布在邵伯、樊川次凹深处,典型油藏为邵深1油藏;它源型油藏主要分布在马家嘴、周22和邵18等油藏区域;混源型油藏以联3、联7和永22等油藏为代表。高邮凹陷戴南组断层—岩性圈闭成藏主要受油源和运移通道控制,即"二元主控"。在成藏体系分布和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黄珏—马家嘴、联盟庄—永安和曹庄—肖刘庄地区是高邮凹陷戴南组断层—岩性油藏分布的最有利区带。
- 董才源刘震刘启东罗贝维李储华王伟俊
- 关键词:断层封闭性成藏体系高邮凹陷
-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垛一段储盖组合定量分析及区带预测被引量:5
- 2018年
-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三垛组一段成藏条件较好且砂岩整体发育,储盖组合条件是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之一,开展有效储盖组合分析及区带预测是评价垛一段成藏条件和勘探有利区的重要工作。研究认为垛一段内部发育多套储盖组合,是控制各亚段油气成藏及富集程度的重要因素。首先,根据泥岩盖层的稳定程度将储盖组合分为区域和局部2类;其次,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为了更准确地判别有效储盖组合,解剖油藏进行定量分析,利用含油亚段、上覆亚段砂地比与油气成藏的关系,明确有效储盖组合的判别界限,建立有效储盖组合的定量判别门槛界限值,总结了3种有效储盖组合类型(下储上盖型、自储自盖型和混合储盖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有效储盖组合的区带预测,优选出了有利区块,指出黄珏东部—邵伯西地区是勘探构造、隐蔽圈闭的有利地区,部署实施了构造、隐蔽圈闭的钻探均取得成功,实现了三垛组勘探隐蔽油藏的首次突破。
- 丁建荣李储华马英俊
- 关键词:储盖组合高邮凹陷苏北盆地
- 基于地质统计学反演的薄互砂岩储层预测——以高邮凹陷刘五舍次凹为例被引量:9
- 2016年
- 地质统计学反演充分融合地质信息、地震、测井等先验信息,通过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算法,产生一系列高分辨率的地质参数,是薄砂岩储层预测的核心技术。该技术在应用中包括反演前数据准备、地质统计学特征参数分析和反演综合评价三个步骤。在高邮凹陷刘五舍次凹,利用地质统计学反演进行薄砂体预测,反演结果与钻井资料高度吻合,符合地质认识,证实了地质统计学反演能有效提高薄砂岩储层的刻画精度。
- 侯斌陈波薄永德仇永峰李储华
- 关键词:高邮凹陷储层预测薄互层地质统计学变差函数反演
- 苏北盆地新生代侵入岩分布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21
- 2010年
- 岩芯观察和薄片鉴定表明,苏北盆地新生代侵入岩主要为辉绿岩,少量煌斑岩,具有明显不同于沉积岩的岩矿、测井响应和地震剖面特征。以钻井和测井的统计资料为基础,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结果,总结出苏北盆地新生代侵入岩分布特征:纵向分布层位以古新统阜宁组为主,其次为始新统三垛组和戴南组,单层厚度一般几米至几十米,有顺层侵入、穿层侵入和沿断面侵入三种产出形式;平面分布面积超过1000km2,以高邮凹陷和金湖凹陷分布广,呈碟状或串珠状分布。苏北盆地新生代侵入岩分布与深大断裂有关,同时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值得重视的研究领域之一。
- 叶绍东任红民李储华郑元财
- 关键词:辉绿岩新生代苏北盆地
- 利用分形维数定量表征断裂发育程度——以红柳地区为例被引量:5
- 2005年
- 根据分形几何学的重要参数———分形维数可以反映复杂分形体空间分布的特征,将红柳地区构造层断层系作为一个平面集来进行分形维数的研究。按照研究区不同构造层系断裂带的特点,将该区分为垦东断层区、垦利断层区和垦东6断层区3个子区域,并分别对T6、T2和T1这3个时期的构造层断层系进行分形维数的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断层系分形维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断裂的发育程度,可以作为断裂系统研究的一种辅助手段。
- 朱剑兵纪友亮李储华
- 关键词:分形维数断层系
- 高邮凹陷“双因素互补法”断层封闭性研究及应用被引量:6
- 2012年
- 通过高邮凹陷断层封闭性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互补关系分析,认为对置盘砂岩百分含量、断层断距及断层活动期是断层封闭性的主控因素,提出了高邮凹陷存在两组双因素互补组合,即断距大小与砂岩百分含量之间的互补组合、断层活动期与砂岩百分含量之间的互补组合。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了两组双因素互补组合与断层封闭性的关系,建立了"双因素互补法"断层封闭性评价方法和标准,在勘探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 李储华刘启东李勇陈军叶绍东郑元财毕天卓
- 关键词:断层封闭高邮凹陷
-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断层-岩性油藏断层封闭性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基于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戴南组断层-岩性油藏断层现今与成藏期垂向正应力研究,分析了断层垂向封闭性演化规律。高邮凹陷主要断层-岩性复合油藏现今断层正应力分布在13.8~25.0 MPa,断层垂向封闭性正应力临界值为13.8 MPa,成藏期正应力分布于8.9~20.2 MPa,多数控藏断层成藏期开启作为输导通道,现今封闭成为遮挡条件,但偶有例外,邵深1油藏控藏断层成藏期与现今皆封闭,此类油藏极有可能自生自储。
- 董才源刘震李储华刘启东
- 关键词:正应力断层封闭性高邮凹陷苏北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