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红梅
- 作品数:16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海洋中药昆布古今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昆布的古今应用情况及用药经验,为昆布临床合理应用及相关产品研发提供依据。方法:基于《中医方剂大辞典》、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华医典》等著作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含昆布方剂及临床研究文献,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文献计量学分析及可视化处理。结果:共筛选出含昆布方剂342首,来自90种医籍。配伍分析发现,昆布多配伍化痰止咳平喘药、清热药、理气药等,与海藻配伍频率最高,其次为连翘、甘草、半夏等。分析主治病症发现,昆布多用于治疗瘿气、瘰疬、噎膈、疮等。1993年5月4日至2023年5月4日,中国知网共收录736篇含昆布临床文献,2000年左右,昆布多配伍夏枯草、黄药子等治疗甲状腺疾病、乳腺增生;直至2010年,昆布多糖及昆布多糖硫酸酯在治疗甲状腺疾病、乳腺增生等疾病中具有更大优势。结论:古代方剂与现代临床研究多集中于以昆布治疗瘿气,但古代含昆布方剂还可以治疗瘰疬、噎膈、咳嗽、疝、疮等病症,应用范围远超现代,且昆布解酒、瘦人等功效并未在现代临床中得到应用。
- 高红梅李卉宋鹏宋鹏郭瑜付先军
- 关键词:昆布海洋中药古今应用解酒瘦人
- 不同进针长度下浮针对乳腺增生症的疗效观察
- 2023年
- 观察不同进针长度下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乳腺增生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双侧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全长进针组(30例)和半长进针组(30例),全长进针组的针体全长进入皮下,对胸大肌和前锯肌的患肌进行浮针扫散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半长进针组的针体全长的一半进入皮下,其余操作同全长进针组。两组均在月经来潮前(7±3)天开 始 治 疗,每2日进行1次,每月进行3次治疗,在持续治疗2个月以后,使用SF-MPQ评分表比较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3个月后的治愈率。结果 在首次起针治疗、治疗次数达到6次后、治疗时间达到3个月后进行随访管理,经过比较可以发现两组患者的SF- MPQ评分低于治疗前(均P<0.01);全长进针组治疗后3个月痊显率为76.7%,优于半长进针组的13.3%(P<0.01)。结论 浮针治疗乳腺增生症时,全长进针在即时疗效和3个月后的疗效明显优于半长进针。
- 赵鹏马坤龙陈力刘书芹高红梅
- 关键词:乳腺增生症疼痛随机对照试验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预测参蛭通心胶囊治疗心房颤动的潜在机制
- 2024年
-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参蛭通心胶囊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在TCMSP、BATMAN-TCM、GeneCards、OMIM、TTD、DrugBank、PharmGKB数据库中搜索参蛭通心胶囊及房颤相关靶点,并得出两者的交集基因。运用ST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蛋白互作网络。借助David 6.8数据库对交集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运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参蛭通心胶囊治疗房颤的关键活性成份为槲皮素、丹参酮ⅡA、β-谷甾醇、山萘酚等。KEGG富集到的通路主要为TNF signaling pathway、IL-17 signaling pathway、Calcium signaling pathway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参蛭通心胶囊中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IL6、CASP3、IKBKB、PTGS2、NFKBIA具有较稳定的结合活性。结论参蛭通心胶囊以quercetin为代表的活性成分,通过VEGFA、IL6、TP53、CASP3、PPARG、PTGS2等多个靶点,调控以TNF signaling pathway为主的多个通路,达到治疗房颤的效果,为后续进一步探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 宋瑞瑞刘芳陈军史晓静孙松涛高红梅
- 关键词:心房颤动分子对接
- 海洋中药石决明古今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含石决明方剂的古今应用情况,为石决明临床合理应用及相关产品研发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海洋本草》、《海洋中药方剂大辞典》等多部本草著作,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含石决明方剂及临床研究相关信息,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挖掘及可视化处理。结果:共筛选出古代含石决明方剂374首,现代含石决明方剂102首。通过分析发现,在剂型上,古代方剂剂型中散剂居多,现代方剂中以汤剂为主;在配伍上,古代方剂中与石决明配伍的中药频率由高至低依次是防风、甘草、菊花、羌活等;现代方剂与石决明配伍频率由高至低依次是钩藤、天麻、川芎、栀子等。古代方剂中常配伍清热平肝药决明子、密蒙花、青葙子,解表药羌活、蝉蜕治疗风热上攻之头痛、眩晕;配伍解表药、化湿药中具有明目作用的木贼、细辛、苍术、车前子等治疗翳障。在现代方剂中常配伍清热平肝药大黄、青葙子、栀子等治疗角膜炎;配伍清热泻火药夏枯草治疗高血压;配伍息风止痉药钩藤、天麻、全蝎等治疗头痛、眩晕。结论:自唐宋时期以来,我国医家对石决明的认知基本一致。石决明在古代多配伍清热、平肝解表药,剂型多为散剂,治疗翳障、目赤肿痛、胬肉侵睛等眼部疾病;在现代多配伍清热、平肝息风止痉药,剂型多为汤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相对于石决明古代方剂临床应用的广泛性,现代方剂在治疗夜盲症、痔漏、怕光等方面应用较少,有待进一步研发。
- 郭瑜李卉宋鹏高红梅高红梅
- 关键词:石决明海洋中药古今应用息风止痉
- 心房颤动首次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中西医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 2024年
-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首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后晚期复发的中西医影响因素,并构建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首次行RFCA房颤患者34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晚期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105)和未复发组(n=2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患者首次行RFCA后晚期复发的影响因素;绘制预测房颤患者首次行RFCA后晚期复发的列线图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Hosmer-Lemeshow检验及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拟合能力和校准度。结果复发组房颤患者气虚证比例、阴虚证比例、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内径(LVD)、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高于未复发组,使用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益气养阴类中药注射剂比例低于未复发组(t/χ^(2)/P=6.355/0.012、7.149/0.007、5.445/<0.001、3.063/0.002、3.499/0.001、10.542/0.001、12.122/<0.001、6.362/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阵发性房颤、早期复发、气虚证、阴虚证、LAD大、NLR大为房颤患者首次行RFCA后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103(1.071~4.127)、9.837(4.981~19.428)、2.414(1.265~4.603)、2.460(1.317~4.596)、1.117(1.047~1.192)、1.377(1.077~1.761)],使用他汀类降血脂药、益气养阴类中药注射剂是独立保护因素[OR(95%CI)=0.208(0.104~0.413)、0.416(0.211~0.820)]。构建列线图模型,其预测房颤患者首次行RFCA后晚期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3(95%CI=0.823~0.904),Hosmer-Lemeshow检验提示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结论非阵发性房颤、早期复发、LAD、NLR、气虚证、阴虚证、使用他汀类降血脂药、使用益气养阴类中药注射剂是房颤患者首次行RFCA后晚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 冯丽亚董玉江董玉江高红梅张梦贺
-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晚期复发列线图
- PI3K/AKT信号通路在心房颤动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22年
- 心房颤动(房颤)作为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为抗凝、控制心室率、维持窦性心律。然而房颤的发生机制尚未阐明,上述治疗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AKT)信号转导通路是参与房颤发生发展的重要通路,其可以通过介导心房纤维化、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神经内分泌功能调节参与房颤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深入研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房颤中的作用,可为房颤的预防、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 张续腾刘芳陈军刘晓萌靳乐高红梅
- 关键词:心房颤动纤维化氧化性应激炎症PI3K/AKT信号通路神经内分泌
- 心房颤动的中医诊疗进展被引量:14
- 2021年
-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现代医学治疗房颤以维持窦性心律、抗凝、控制心室率为主要切入点,然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副作用及主流治疗——房颤导管消融因术后的复发问题使房颤的治疗再遇窘境。房颤与中医学中心悸相对应。历代医家的经验积累表明中医药在改善房颤患者症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以房颤的中医药治疗为主题,通过综述近年来房颤的相关中医治疗研究,归纳了房颤的病因病机、主要证型分布及施治进展,为中医辨证论治房颤提供思路。
- 王伟平董玉江高红梅
- 关键词:心房颤动辨证论治中医
- 社区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初步探讨社区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教育局机关和全县108所中小学校全体在职和离退休人员进行现场调查,采用标准证候调查问卷,收集受试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腰臀围比值、血压、心率、合并危险因素等基线资料,归纳受试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结果 3 860例受试者中共检出正常高值血压1 050例,检出率为27.4%,男性高于女性(P<0.05)。正常高值血压者的危险因素为性别、教育程度、饮酒、血脂异常病史和体重指数。正常高值血压单一证候的比例较高,且伴随年龄增长出现差异(P<0.01),即50岁前以肝火亢盛证为主,60岁后以阴虚阳亢证和阴阳两虚证为主;阴虚阳亢证及肝火亢盛证的影响因素均为性别。正常高值血压者在各年龄段的肾虚证和非肾虚证差异明显(P<0.01),即50岁以前以非肾虚证为主,60岁以后以肾虚证为主;肾虚证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年龄。结论社区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以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等肝系证候为基本证候,伴随年龄增长,特别是男性,可能逐渐呈现由实证(肝火亢盛)到虚实夹杂证(阴虚阳亢),最后发展为虚证(肾虚或阴阳两虚)的动态演变规律。
- 杨传华陆峰袁杰刘杨董小康李磊赵恒懿武昊鹏刁书剑范晓艳杨洁陈兴娟陈健李成伟刘松虎高琛琛刘南南巩伟玲吕璐高红梅李晓娟李东娜陈文静王震刘悦丁铭田颖
- 关键词:血压正常高值血压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
- 胸痹心血瘀阻证辨证客观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1年
- 胸痹心血瘀阻证为卫生部制定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种证型之一,以胸部刺痛、绞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时或心悸不宁,舌质紫黯,脉沉弦为心血瘀阻证的主要证候。
- 高红梅杨传华
- 关键词:胸痹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客观化研究
- 《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心悸怔忡卷》中心悸的用药规律分析
- 2023年
- 目的 对《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心悸怔忡卷》中历代医家治疗心悸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查阅、筛选《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心悸怔忡卷》收录的历代医家治疗心悸怔忡的常用方药,进行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等药性统计。采用SPSS Modeler 18.0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IBM SPSS Statistics 20.0统计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因子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涉及61位医家,312首古方,共有320味中药,总频次为2 995次。经统计高频药物有36味;药味以甘为主;药性以平为主;归经以心经为主;药物类别以补虚药为核心;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出21组常见组合。因子分析得出11组公因子。结论《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心悸怔忡卷》中治疗心悸以滋阴养血为主,常配合振奋心阳、养心安神、清热化饮祛痰等药物。
- 刘建召高红梅董玉江
- 关键词:心悸怔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