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哲

作品数:13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生态
  • 5篇生态文明
  • 4篇哲学
  • 4篇主义
  • 3篇马克思主义
  • 2篇正义
  • 2篇生态哲学
  • 2篇生态正义
  • 2篇环境正义
  • 1篇低碳
  • 1篇低碳经济
  • 1篇异化
  • 1篇哲学革命
  • 1篇哲学思考
  • 1篇中国共产党
  • 1篇中国环境
  • 1篇中国环境问题
  • 1篇人类文明
  • 1篇人与自然和谐
  • 1篇人与自然和谐...

机构

  • 11篇吉林大学
  • 3篇长春师范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吉林省社会科...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1篇韩哲
  • 4篇穆艳杰
  • 1篇韩哲
  • 1篇黄承梁
  • 1篇李雨停
  • 1篇吴永华

传媒

  • 1篇东南学术
  • 1篇学术交流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延边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校外教育
  • 1篇世界哲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科技资讯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23
  • 3篇2021
  • 3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态正义还是环境正义——论生态文明的价值旨归被引量:2
2021年
“生态文明的价值旨归是环境正义还是生态正义”的问题可以解决围绕着生态文明的研究所产生的一些争论。但是,对环境正义和生态正义概念的混用忽视了两种概念背后所代表着的哲学基础属性。经过对两种概念的深入分析可知:“生态正义”的价值追求是建立在“非人存在物具有内在价值”这一哲学基础上的,其核心在于颠覆传统的人际伦理学和主观价值论;“环境正义”则是建立在批判原则上的一种社会正义理论,它坚决反对在人类之外的自然之间寻求对正义的考察。关于如何实现环境正义,浅绿思潮所支持的“修正论”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所支持的“变革论”也有分歧。笔者认为,在现阶段的中国,实现环境正义是需要浅绿的柔性生态政策的,而生态文明价值旨归的最终形式只能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作为“生态性正义”的环境正义。
穆艳杰韩哲
关键词:环境正义生态正义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与中国环境问题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是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社会飞速发展的产物,是对当时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深刻反思。当前我国环境问题的内在根源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理论思想,没有借鉴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所带来的痛苦的教训,过分追求发展速度,因此,我国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在于仔细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理论思想,用先进的理论思想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走人类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韩哲
关键词:中国环境问题自然环境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与低碳经济
2014年
气候问题一直是全球重点关注的问题,保护地球、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数量、还人类一个干净、清洁的环境,已是全球范围内需要解决的生态难题。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主张人和自然实现和谐相处,这种文明发展观要求切实改变过分开发和掠夺自然界的发展方式,遵循自然界的客观发展规律,确立人与之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倡导低碳经济,加速低碳技术的应用,树立人人参与环境保护的生态理念,取得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统一的结果。
韩哲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低碳经济
自然界有时间上的发展吗?——论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哲学革命
2025年
旧自然哲学不承认自然界发展的时间意义,忽视了自然界相继发生的一切分化和一切多样性,把自然界理解为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做圆周运动的永不改变的整体。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哲学革命突破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框架,批判了“脱离于社会历史,只承认并列”的旧自然哲学,找到了消失在荒野自然中的“感性的人”。在对旧自然哲学的批判中,马克思、恩格斯作出关于“思维至上性”“思维真理性”的客观回答,阐明“自然过程的辩证性质”。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哲学革命具有深刻而又丰厚的理论内蕴:第一,在对旧自然哲学的批判中创造了以“人的实践”为核心理念的自然观;第二,新自然观创造了以“历史”作为解释原则的新自然哲学;第三,以“历史”作为解释原则的新自然哲学,则创造了以“人的解放”为价值诉求的世界观。
韩哲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生态治理模式的演进与启示被引量:2
2021年
回顾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治理发展历程,生态治理模式的演进是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状况和历史背景密切相连的。从建党初期的以农村生态治理为主的土改型生态治理模式到建国初期的中央控制型生态治理模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政府—市场二元生态治理模式到新时代的多元主体协作生态治理模式,百年生态治理模式的探索为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在百年历史长河中,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一直都是中国共产党科学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治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进程呈螺旋式升华。中国百年生态治理的现实启示是:生态治理模式的顶层设计、生根见效以及协调各参与主体间的合作离不开党的领导;只有持续提升党的生态治理能力,才能最终实现"为全国人民实现美好生活提供环境保障"的宏伟目标;坚持生态治理深化改革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必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坚持多边主义生态治理原则。
穆艳杰韩哲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
论马克思生态观的双重追求——对深绿思潮质疑的回应
2023年
马克思以其对“本体论追求”和“实践论追求”的分析为人类展示一个真正深刻、真正系统的生态世界观。综合来看,马克思生态观双重追求的关系是相互支撑的,“本体论追求”以“追求人的解放”的方式承担了解释世界的任务,“实践论追求”以“追求共产主义”的方式承担了改变世界的任务。而在当今西方学界,一种激进的生态观,即深绿思潮,质疑马克思生态观的生态属性,并期望通过提升人的生态道德境界解决生态危机。通过对深绿思潮质疑的回应,一方面可以揭示“深绿思潮是脱离人类实践和历史的抽象生态观”;另一方面可以论证马克思生态观本体论追求与实践论追求的辩证统一。
韩哲穆艳杰
关键词:马克思生态观
西方社会数字交往危机的政治经济学阐释——基于马克思交往理论的资本主义考察
2025年
在传统产业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揭露并批判了因资本逻辑所导致的交往异化。西方社会进入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数字技术不仅没有改变人与人关系的异化状态,反而进化为另一种形式,即数字交往危机。在资本逻辑与数字技术的双重统摄下,主体虚拟化、形式片段化、关系表面化将主体间的交往置于技术依赖和数字化生存的困境。然而,交往异化只是交往危机的外在表现形式,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以数字资本为形式载体的数字生产关系,数字化的生产关系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以物和物的关系为表征,而是进一步降格为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扬弃数字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为破除当今西方社会的交往危机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未来图景,虽然其在实践层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其构建的“共享原则”依然对解决当下的交往危机困境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韩哲
关键词:交往异化
环境正义与生态正义之辨被引量:17
2021年
"环境正义"与"生态正义"本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其历史溯源、哲学基础、研究形式均存在较大差异。"环境正义"与"生态正义"的概念最初散见于学界专家们的论文中,部分学术著作对两种概念进行了通用甚至于混用处理,这也就形成了当今学界的"争辩"格局。经过对两种概念深入的分析,环境正义和生态正义"混用论"的说法是不具说服力的,"差异论"的观点才符合两种概念的原本含义。在生态文明价值旨归的阐释中,"生态正义"所追寻的是一种"回到荒野"的方式,但其并没有提出任何可供参考的方法和建议,其提出的"内在价值"理论也无法通过科学严密的论证,因此"生态正义"的价值旨归具有浪漫主义和乌托邦性质;"环境正义"则不同于"生态正义","环境正义"所追寻的"生产性正义"把变革社会生产方式作为其核心目标,以"需求"来决定资源的分配,能真正实现对环境恶物与环境善物的合理分配。因此,生态文明价值旨归只能是环境正义。
穆艳杰韩哲
关键词:环境正义生态正义生态文明
走向“历时态”生态文明:人类文明未来图景的哲学思考被引量:6
2023年
生态文明有共时态和历时态两个语境,“共时态”生态文明表示一种文明的要素,“历时态”生态文明则代表一种文明形态。在“历时态”语境下,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近百年来持续不断爆发的生态危机表明:工业文明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的攫取,人与自然之间的新陈代谢关系发生了断裂,生态危机的根源来自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本身。因此,人类文明需要走向一个全新的文明形态,摆脱资本逻辑对生态环境的伤害。人类文明的未来图景既不是工业文明的延续,也不是农业文明的复归,而是走向更先进的“历时态”生态文明。人类通往未来先进文明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是通往历时态生态文明的实践向度,它是保障工业文明的积极成果得以延续和创造更好生态条件的基本方略。
韩哲
关键词:历时态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美丽吉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吉林的理论与实践
2025年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思想遵循和实践指南。美丽吉林建设在美丽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到吉林考察调研,就吉林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如何走出具有吉林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文章较为系统地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吉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指示的宝贵文献,总结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美丽吉林建设取得的重要成就,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美丽吉林的有关建议,以期有助于更加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吉林的理论与实践的独特价值,更加全面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体系,持续谱写美丽中国建设吉林新篇章。
黄承梁吴永华韩哲李雨停
关键词:粮食安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