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静宜

作品数:6 被引量:84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大米
  • 2篇蒸煮
  • 2篇蒸煮品质
  • 2篇储藏
  • 2篇储藏过程
  • 1篇毒性
  • 1篇多酚
  • 1篇氧化活性
  • 1篇增殖
  • 1篇增殖作用
  • 1篇脂肪酸值
  • 1篇脂类
  • 1篇质构特性
  • 1篇酸值
  • 1篇糖含量
  • 1篇胚乳
  • 1篇胚乳细胞
  • 1篇总酸
  • 1篇薏米
  • 1篇微观结构

机构

  • 6篇南京财经大学
  • 1篇康奈尔大学
  • 1篇江南大学

作者

  • 6篇王立峰
  • 6篇陈静宜
  • 5篇鞠兴荣
  • 2篇王玉梅
  • 2篇石嘉怿
  • 2篇汪海峰
  • 2篇谢慧慧
  • 2篇陈超
  • 2篇杨精华
  • 1篇袁建
  • 1篇何荣
  • 1篇张晶
  • 1篇夏金林
  • 1篇梁正昌
  • 1篇刘瑞海
  • 1篇姚轶俊
  • 1篇王红玲

传媒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食物与营...
  • 1篇粮食与饲料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一种大米储藏品质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米储藏品质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筛选影响大米储藏品质的敏感性指标,从多项指标中找出与储藏时间与储藏方式相关性较好的指标作为敏感性指标,对上述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确定脂肪酸值、还原糖含量、硬度以上三个指标为评价...
王立峰张怡一夏金林陈静宜何荣鞠兴荣
不同包装方式下大米储藏品质及微观结构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以2013年产武运粳24号大米为试验样品,在30℃的储藏环境下研究其还原糖、微观结构变化,并结合质构特性评价该品种大米的储藏品质,比较编织袋、自然密闭和抽真空3种包装方式对大米储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密闭储藏及抽真空储藏的大米还原糖含量随储藏时间的延长缓慢增加,编织袋包装的大米还原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种包装方式储藏的大米其蒸煮米饭的黏硬度比、弹性皆随储藏时间延长而下降,硬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编织袋包装的大米变化最为明显。储藏150d后,大米胚乳细胞内断面增多,细胞间断面减少,多面体片状结构和辐射状细胞层次变得模糊,复粒崩解,暴露出内部的小淀粉颗粒,结构变得松散、无序。因此,抽真空储藏是保鲜大米的最佳手段,在节约成本前提下,可考虑使用复合袋包装材料对大米进行自然密闭储藏包装。
王立峰陈静宜陈超杨精华鞠兴荣
关键词:大米储藏品质质构特性微观结构
大米小包装储藏过程中脂类及微观结构的变化被引量:28
2015年
【目的】由于胚乳失去保护,大米在储藏过程中易发生陈化、霉变等问题,致使其品质劣变甚至丧失食用价值。通过测定储藏过程中大米游离脂肪酸、总酸含量、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观察大米横断面胚乳细胞、淀粉颗粒微观结构,探讨大米品质劣变原因,为大米储藏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粳稻99号大米为对象,进行人工模拟储藏试验:采用编织袋、自然密闭缺氧、抽真空3种包装方式,置于温度为15、25和30℃(60%湿度)的人工气候箱中储藏180 d,每个月进行一次品质指标测定;测定大米储藏过程中脂肪酸值、总酸值的变化,利用气相色谱分析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变化,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大米横断面胚乳细胞形态,探索脂类及横断面胚乳结构导致大米品质陈化的机理及品质劣变后淀粉颗粒微观形态的变化规律。【结果】1储藏过程中,编织袋及自然密闭缺氧包装的大米游离脂肪酸及总酸含量皆呈现急剧上升趋势,当品质劣变严重时两者含量反而下降;抽真空包装的大米游离脂肪酸及总酸含量均保持在较稳定的水平,且储藏温度对其含量影响不显著;2脂肪酸组成中含量最多的是亚油酸、油酸和棕榈酸,这3种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90%以上。包装方式及储藏温度对各脂肪酸组成影响不同。除了花生酸(C20:0)及二十二烯酸(C22:1)外,其余脂肪酸受包装方式影响较大;而储藏温度仅与豆蔻酸(C14:0)和山嵛酸(C22:0)有显著性关系,对其余脂肪酸影响不大。脂肪酸变化规律符合: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及单不饱和脂肪酸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具体表现为硬脂酸(C18:0)与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油酸(C18:1)与亚油酸、亚麻酸皆呈现明显的"此消彼长"现象。3新鲜大米淀粉粒以复粒形式存在,形状较大,表面有较厚的膜,排列整齐有序,两侧以片状的细胞间�
王立峰陈超杨精华陈静宜汪海峰鞠兴荣
关键词:大米总酸胚乳细胞
菜籽多肽稳定性及RP-HPLC分离制备高抗氧化活性(ORAC)组分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菜籽多肽是菜籽蛋白的降解物,性质与蛋白质类似,其稳定性受到很多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多肽的生物活性。研究多肽的稳定的环境条件可为其利用与加工提供参数。本试验研究菜籽多肽的稳定性,试验得出:在加热温度60℃、pH6.0~8.0的条件下菜籽多肽较稳定,肠液中菜籽多肽稳定性优于人工胃液中。丙三醇、蔗糖和D-果糖对菜籽多肽的稳定性具有保护作用。进一步纯化菜籽多肽主要可收集6个组分,其中组分5显示较强的抗氧化性,其ORAC值为1744.29μmol/L TE/(g样品)。
王玉梅张晶谢慧慧陈静宜王立峰
关键词:ORAC稳定性RP-HPLC分离纯化
薏米多酚细胞抗氧化及HepG2细胞毒性和抗增殖作用被引量:26
2013年
【目的】了解薏米多酚的体内抗氧化能力,着重分析薏米结合多酚的抗氧化能力,确定结合多酚对总抗氧化能力的贡献;研究薏米多酚对肝癌细胞的毒性和抗增殖作用,在细胞层面上对薏米多酚的功能作用进行评价分析。【方法】以贵州黑谷薏米、辽宁5号薏米、龙薏1号薏米为原料,通过对薏米样品多酚类物质游离型和结合型部分构建细胞模型,评价细胞内抗氧化能力指数,以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薏米多酚提取物对细胞毒性的中位浓度CC50值和细胞抗增殖作用的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值。【结果】薏米结合型多酚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游离型多酚。不同品种间总多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差异显著,辽宁5号薏米和龙薏1号薏米明显优于贵州黑谷薏米。对于HepG2细胞,薏米品种对于人体肝癌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且基本在试验浓度范围内,薏米样品本身无细胞毒性的存在。【结论】薏米作为中国传统的药食两用全谷物食品,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之前的研究,往往仅考虑薏米游离型多酚,实际薏米中还存在大量结合型多酚。考虑到此结合型多酚,薏米多酚的抗氧化能力明显提升,且薏米多酚对肿瘤细胞具有较明显的抗增殖作用。
王立峰陈静宜谢慧慧王玉梅石嘉怿梁正昌刘瑞海鞠兴荣袁建
关键词:薏米多酚毒性抗增殖
不同包装方式对大米储藏品质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包装方式大米储藏过程中食用品质(质构品质、糊化特性)以及挥发性成分,判断大米品质的变化,为小包装(规格为10 cm×18 cm)大米保鲜技术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以‘粳稻99号’为材料,将大米采用编织袋包装、自然密闭缺氧包装及抽真空包装3种方式,分别置于15℃、25℃和30℃(60%湿度)的环境下储藏180 d。每月对其食用品质和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蒸煮米饭弹性、回复性逐渐下降,硬度、黏着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各项指标变化幅度较大。3种包装方式下大米消减值随储藏时间延长逐渐增大,崩解值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大米热糊稳定性变差,容易老化。新鲜大米中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41种,主要包括烃类、醇类、醛类、酮类、酯类、有机酸类以及杂环类化合物等。醛类含量可以用来评价大米的食味和鲜度,储藏180 d后,编织袋包装的大米含量最高,占挥发性成分20%以上,自然密闭缺氧包装次之,抽真空包装醛类物质最少。2-戊基呋喃是亚油酸氧化产物,新鲜大米中2-戊基呋喃含量仅为0.30%,随着储藏时间延长,编织袋包装的大米2-戊基呋喃含量急剧上升。醛类及2-戊基呋喃含量受包装方式影响较大,3种包装方式对大米储藏保鲜效果的排序为:抽真空>自然密闭缺氧>编织袋,然而当储藏温度过高时,即使采用抽真空包装,大米储藏品质也发生了劣变。3种包装方式下2-戊基-呋喃每个时期均被检测出,编织袋、自然密闭缺氧、抽真空3种包装方式己醛含量分别为1.82%、1.55%、1.16%,壬醛含量分别为4.7%、3.94%、2.77%,2-戊基-呋喃含量分别为2.27%、1.85%、1.43%,由此可以推断编织袋包装的大米产生较明显的油脂氧化的异味,陈化最为严重,自然密闭缺氧次之,抽真空能有效延缓大米品质陈化的速率。【结论】大米�
王立峰王红玲姚轶俊张怡一陈静宜汪海峰石嘉怿鞠兴荣
关键词:大米糊化性质蒸煮品质挥发性成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