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阎静

作品数:24 被引量:85H指数:6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5篇磁共振
  • 12篇成像
  • 9篇胶质
  • 8篇影像
  • 7篇外科
  • 6篇术中磁共振
  • 6篇细胞
  • 6篇胶质瘤
  • 6篇磁共振成像
  • 5篇张量成像
  • 5篇细胞瘤
  • 5篇弥散
  • 5篇弥散张量
  • 4篇预后
  • 4篇神经导航
  • 4篇神经胶质
  • 4篇神经胶质瘤
  • 4篇神经外科
  • 4篇手术
  • 4篇外科手术

机构

  • 23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湛江中心人民...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河南省胸科医...
  • 1篇郑州人民医院

作者

  • 23篇阎静
  • 9篇程敬亮
  • 8篇刘献志
  • 6篇王朝艳
  • 6篇张振宇
  • 4篇周金桥
  • 3篇聂云飞
  • 2篇魏新亭
  • 2篇杜伟
  • 2篇王俊宽
  • 2篇张智峰
  • 2篇翟广
  • 2篇张勇
  • 2篇陈若琨
  • 2篇周辉
  • 2篇郭付有
  • 2篇庞贝贝
  • 1篇刘福荣
  • 1篇马斯奇
  • 1篇闫东明

传媒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4篇郑州大学学报...
  • 3篇河南外科学杂...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第四届全国磁...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华医学会放...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WI对鉴别幕上孤立性脑转移瘤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组学模型的增量价值
2025年
目的:探究DWI对常规MRI影像组学模型鉴别幕上孤立性脑转移瘤(BM)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效能的增量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或立体定向活检术并经术后病理诊断确诊为BM(115例)和PCNSL(77例)的患者。按7∶3的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从每个患者的多参数MRI(T1WI、T1c、T2WI、FLAIR和ADC)中提取特征,并经过特征标准化筛选后,使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模型。同时,基于常规MRI(T1WI、T1c、T2WI和FLAIR)筛选出的特征构建常规影像组学模型。使用AUC评价各模型,并用Delong分析进行比较。另外3位独立的影像科医师在参考模型输出结果前后进行两次诊断,并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多参数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验证集AUC(95%CI)分别为0.948(0.906~0.990)、0.923(0.859~0.986);常规影像组学模型则为0.898(0.845~0.951)、0.855(0.765~0.945)。多参数影像组学模型的分类性能优于常规影像组学模型(P<0.05)。在参考了多参数影像学模型的输出结果后,3位医师诊断的准确率分别由90.8%、87.7%、83.1%提高为98.5%、93.8%、89.2%。结论:引入DWI的多参数影像组学模型对BM和PCNSL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
马泽宇阎静张振宇刘献志周金桥
关键词:脑转移瘤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磁共振影像特征评价较低级别胶质瘤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影像特征评价较低级别胶质瘤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6-12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9例Ⅱ级、Ⅲ级脑胶质瘤患者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生存率。各预后因素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结果肿瘤的强化程度与卫星灶是影响较低级别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明显强化及肿瘤周围有卫星灶患者的OS(P<0.001)与PFS(P<0.001)均缩短。结论肿瘤明显强化以及肿瘤周围有卫星灶患者的预后较差,可以通过影像特征来预测较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预后。
孙涛湛允波阎静刘献志
关键词:预后
多参数影像组学模型对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分子亚型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MRI图像构建多参数影像组学模型对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型、IDH野生型、IDH突变1p/19q共缺失型分子亚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21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数据集1:465例)和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数据集2:137例)行肿瘤切除且术后病理学诊断为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患者的临床及术前影像学资料。提取并筛选出最优的影像组学特征,使用Boruta软件包、随机森林等组合算法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将数据集1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与内部验证集进行机器学习,并对数据集2行独立外部验证(外部验证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估多参数影像组学模型对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分子亚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数据集1中训练集332例,内部验证集133例,两者的性别、年龄、胶质瘤分子亚型、世界卫生组织分级等临床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数据集1与数据集2患者上述临床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影像组学共筛选出8个纹理特征和13个强度特征与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的分子亚型具有显著相关性。内部验证集中,IDH突变型、IDH野生型、IDH突变1p/19q共缺失型胶质瘤的AUC分别为0.81、0.86、0.85,灵敏度分别为89.5%、69.4%、75.0%,特异度分别为63.2%、91.4%、82.9%;外部验证集中,IDH突变型、IDH野生型、IDH突变1p/19q共缺失型胶质瘤的AUC分别为0.76、0.82、0.81,灵敏度分别为75.0%、67.3%、72.2%,特异度分别为64.6%、78.6%、79.8%。结论多参数影像组学模型对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分子亚型的分类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季玉陈马泽宇阎静郭杨于银辉傅京赵南南周金桥周金桥刘献志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磁共振成像分子亚型
语言网络双通路模型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目的 应用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技术探索汉语人群语言网络的双通路模型,并探讨其快速、实时可视化成像的方法.方法 使用Siemens 3.0T iMRI成像系统对16名健康志愿者和10名语言区脑肿瘤患者进行颅脑常规MRI序列与...
阎静程敬亮
关键词:语言弥散张量成像
3.0T高场强术中磁共振联合功能神经导航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3.0T 高场强术中磁共振(iMRI)联合功能神经导航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2 年12 月至2013 年5 月皮层功能区附近病变患者35 例(运动区附近21 例,语言区附近14...
阎静程敬亮
弥散张量成像联合荧光素钠染色在脑功能区高级别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联合荧光素钠染色技术在脑功能区高级别胶质瘤(HGG)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5例脑功能区HGG患者,其中49例(观察组)术前行增强MRI与DTI,术中应用荧光素钠染色技术引导切除肿瘤;46例(对照组)术前行MRI平扫与增强扫描,按传统方法切除肿瘤.术后72 h内复查MRI评估肿瘤切除程度,1个月后评估患者的肌力及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结果 观察组的肿瘤全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3.7%对比45.7%,P<0.001).观察组肌力下降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4%对比47.8%,P=0.005),而KPS评分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3.5%对比47.8%,P=0.029).观察组应用荧光素钠染色技术识别胶质瘤范围的灵敏度为91.7%(44/48),特异度为90.0% (45/50).结论 对脑功能区HGG患者应用DTI联合荧光素钠染色技术能够引导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最大程度地保护脑白质纤维束,降低手术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陈迪马斯奇吴力新朱旭强李雪元李天豪阎静杨召阳闫东明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弥散张量成像神经外科手术荧光素钠脑功能区
正常人群弓状束双张量无损卡尔曼滤波与单张量线性纤维束示踪技术成像效果比较
2019年
目的:比较双张量无损卡尔曼滤波纤维束示踪技术(UKFT)与传统单张量线性纤维束示踪技术(ST)重建正常人群弓状束(AF)的成像效果。方法:选取20例正常受试者行DTI成像,分别应用单张量ST和双张量UKFT技术重建左侧AF,包括直接通路“颞-额”段(深支),间接通路“额-顶”段(前支)和“颞-顶”段(后支),采用解剖形态比对和纤维束定量的方法研究两种技术AF显像的差异。结果:应用单张量ST技术重建左侧AF时,12例深支、2例前支和1例后支显像不完整或失败;而应用双张量UKFT技术重建时,三个分支在所有受试者中均成功完整显像,且终端分支纤维显示更完整,分布面积更广,纤维体积更大,条数更多(P<0.001)。结论:与传统单张量ST相比,双张量UKFT技术在正常人群中可以重建出更加完整的AF。
阎静杜伟程敬亮耿杰峰郭翠萍刘福荣
关键词:扩散张量成像纤维束示踪成像
术中磁共振在岛叶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评估超高场强术中磁共振(intra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MRI)联合功能神经导航对于岛叶胶质瘤切除程度以及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间,接受iMRI联合功能神经导航手术的38例岛叶胶质瘤患者,对切除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评价.结果 20(53%)位患者通过iMRI发现肿瘤有残留,17例患者扫描后再次进行切除.进一步切除使肿瘤残留容积从17.9 mi减少到1.1 ml(P =0.0002),切除程度从96.9%提高到99.2% (P =0.0013).24%的患者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联合iMRI和功能神经导航手术安全有效,可以显著提高岛叶胶质瘤的切除程度,保护神经功能.
王俊宽刘献志周辉翟广张智峰郭付有陈若琨王朝艳阎静魏新亭
关键词:神经导航神经胶质瘤显微外科手术
语言网络双通路模型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阎静程敬亮
术中磁共振在岛叶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评估超高场强术中磁共振(intra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MRI)联合功能神经导航对于岛叶胶质瘤切除程度以及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
刘献志魏新亭王俊宽周辉翟广张智峰郭付有陈若琨王朝艳阎静
关键词:术中监测神经导航神经胶质瘤显微外科手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