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艳云

作品数:34 被引量:220H指数:9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7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水利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沙地
  • 9篇遥感
  • 9篇科尔沁沙地
  • 6篇植被
  • 4篇水质
  • 4篇锡林河流域
  • 4篇干旱
  • 4篇半干旱
  • 3篇地下水
  • 3篇时间序列
  • 3篇流域
  • 3篇湖泊
  • 3篇传动
  • 2篇导数
  • 2篇演替
  • 2篇氧同位素
  • 2篇遥感技术
  • 2篇遥感影像
  • 2篇一阶导数
  • 2篇植被分类

机构

  • 34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长春市水文水...

作者

  • 34篇罗艳云
  • 27篇段利民
  • 24篇刘廷玺
  • 6篇张文瑞
  • 5篇王冠丽
  • 4篇童新
  • 4篇王国强
  • 3篇翟涌光
  • 3篇刘晓民
  • 3篇李玮
  • 3篇曹文梅
  • 2篇张圣微
  • 2篇屈忠义
  • 2篇高瑞忠
  • 2篇李瑞平
  • 2篇贾恪
  • 2篇孙丽
  • 1篇李霞
  • 1篇杨颖
  • 1篇张东华

传媒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水利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草业科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人民黄河
  • 1篇水利科技与经...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测绘与空间地...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8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遥感与地表特性的鄂尔多斯高原北部地貌和覆沙厚度的辨识方法
地貌是地表环境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自然地域综合体的主导要素,其明显控制着地球表层水分与热量的地域再分配,并间接影响着土壤、植被以及物质迁移和生态系统的演替与发展。对于荒漠化地区而言,上覆沙层随地貌条件的变化呈现出不同...
罗艳云
关键词:LOGISTIC地貌分类MODIS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市水资源承载力分析及障碍度诊断
2025年
近些年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也愈加突出.本研究基于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3个层面22项评价指标,构建了鄂尔多斯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体系.采用AHP-熵权组合权重TOPSIS模型,开展2010-2021年鄂尔多斯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应用障碍度模型诊断了评价结果的主要障碍因子及障碍度.结果表明:近10年鄂尔多斯市水资源承载力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鄂托克旗和达拉特旗增速最快,年均可达2.5%;9个旗区水资源承载力多为临界可承载,时空分异显著,准格尔旗和杭锦旗的水资源承载力分别为最强和最弱;最主要的障碍因子为供水模数、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生态环境用水率.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水资源高效利用、人口产业结构调整等提供支撑.
石奇伟段利民杨璐苗平郝蓉王瑞东芦小燕罗艳云罗艳云刘廷玺
关键词:TOPSIS模型水资源承载力
大坝变形的奇异谱分析预测被引量:7
2019年
利用奇异谱分析法对大坝变形数据进行分析,提取趋势和周期分量,分析影响因子与各变形分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坝变形主要与水位变化和时效因子有关,温度变化对大坝变形的周期成分贡献最大,其次为水位。另外在准确提取信号的基础上,利用奇异谱分析迭代法对大坝变形进行预测,并与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和高斯过程模型进行对比,发现其预测精度明显高于后两者。
张东华李志娟刘全明罗艳云
关键词:奇异谱分析大坝变形
随机森林遥感图像分类实验教学软件开发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随着教育与科技的发展,我国众多高校的课程体系都开设了“遥感图像解译”或“遥感原理与应用”等课程。遥感图像的监督分类,是遥感类课程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然而,在目前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更新频率较低等问题。为了充实高校遥感类课程的实验教学,本文介绍了一套基于随机森林的遥感图像分类实验教学软件,包括软件开发与相关实验的设计。鉴于随机森林算法在遥感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实验教学软件旨在使学生掌握更新的遥感数据处理技能,提升其在相关行业中的竞争力。
苏腾飞罗艳云翟涌光张圣微
关键词:遥感图像实验教学
一种沙地湖泊-地下水复合系统的测量采集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沙地湖泊‑地下水复合系统的测量采集系统。该系统通过缆绳带动采集器下降时,螺纹杆驱动螺纹套旋转,经齿轮传动使齿条带动活动环下移。当活动环下降至预定位置时,螺纹环与固定环内螺纹啮合,带动端面齿轮旋转,通过从动...
段利民罗艳云张文瑞韩知明刘晓明苗平张俊怡
基于稳定氢氧同位素的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水体转化关系被引量:2
2024年
通过采集黄河流域内蒙古段2021年7月(丰水期)、10月(平水期)和2022年4月(枯水期)的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流域“三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进行时空变化分析,利用MixSIAR混合模型揭示水体转化关系.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丰、平、枯水期地下水同位素均值差异较小,地下水更新较慢,滞留时间长,季节变化不明显,地表水δD值丰水期较平水期和枯水期高;从δ18O与δD关系得出,3个时期地表水线的斜率和截距均小于当地降水线的斜率和截距,地表水在接受降水补给后受到蒸发分馏作用的影响;黄河北岸从上游至下游,地表水δD值整体表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黄河南岸从上游到下游,地表水δD值表现出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丰水期地表水中地下水的补给贡献率为2.9%,降水为97.1%,平水期地表水中地下水为5.0%,大气降水为95.0%,枯水期地表水中地下水为56.6%,降水为43.4%,丰水期降水和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贡献率分别为47.6%和52.4%,平水期分别为30.7%和69.3%,枯水期分别为37.8%和62.2%,大气降水是地表水的主要补给来源,表现出丰水期补给比例大于平水期和枯水期,地表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表现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的规律.
裴森森罗艳云潘浩崔彩琪张波籍健勋段利民段利民王国强刘廷玺
关键词:黄河流域氢氧同位素
基于水质检测的湖水及泥沙采集仪及其集装装置
本发明公开基于水质检测的湖水及泥沙采集仪及其集装装置。本装置通过采用上压块和下压块排出取样筒内的液体及气体,时取样筒内形成负压环境,利用负压吸附的原理避免取样筒内泥沙样本在取样完成后发生掉落,提高泥沙取样成功率。本装置在...
段利民邱宇昊张文瑞罗艳云屈伸任晓辉童辉高瑞忠王国强刘廷玺
基于面向对象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分类被引量:10
2020年
为了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植被的分类精度,以多尺度分割后的Sentinel-2A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通过融合主成分变换分析、植被指数以及影像纹理特征等,对比分析了CART决策树、C4.5决策树、KNN、SVM 4种分类模型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面向对象的分类精度。结果表明:面向对象分类的最佳分割尺度为58、81和102,即在102尺度下分离出植被和非植被后,分别在58、81尺度下提取不同植被的特征信息。由分类精度可知,基于决策树的分类精度高于KNN、SVM算法,各模型的分类精度均达到89%以上,其中CART决策树分类总体精度最高达到91.28%,Kappa系数0.91,验证了基于中分辨率单时相遥感影像进行复杂下垫面植被识别的可行性。
邬亚娟刘廷玺童新童新段利民罗艳云
关键词:面向对象植被分类ESP纹理特征MRS干旱半干旱地区
锡林河流域植被叶面积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因子的响应被引量:15
2019年
为了摸清欧亚大陆大草原重要的组成部分锡林河流域在外界环境和人类活动干扰下植被的时空变异规律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响应关系,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及基于大气阻抗植被指数(ARVI)的统计模型,反演了1985—2015年4个典型代表年份的LAI,从长时间尺度上分析了LAI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地形因子对其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0 a,锡林河流域LAI总体呈上升趋势,多年平均值为0.8~1.5,从上游至下游逐渐降低。植被恢复状况空间差异明显,主要发展态势为恢复。LAI在0.78~0.82,0.82~0.86所占面积比例随着海拔、坡度的升高而降低,在东南方向上的面积占比大于其他方向;LAI在0.92~1.5,1.5~3.0所占面积比例随着海拔、坡度的升高而增大,在西、西南方向上的面积占比大于其他方向。高程对LAI的直接影响效应为0.438,远大于坡度和坡向对LAI的影响。本研究可为草原型流域陆面过程及生态水文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对于天然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持、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等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段利民李玮李玮刘廷玺罗艳云于长翔
关键词:植被指数地形因子转移矩阵
科尔沁沙地自然植被与生境因子的MRT分类及DCCA分析被引量:13
2017年
在科尔沁阿古拉生态水文试验区沿着3条经线布设了19个50 m×50 m的自然植被样地,依据调查的12个生境因子及48种植物的重要值,选用多元回归树(MRT)和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法(DCCA)对调查样地、主要科植物种、不同生活型植物种与生境因子的相应关系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前向选择结合Monte Carlor检验,筛选出对植物群落分布格局产生显著影响的生境因子。结果表明:(1)采用MRT数量分类方法,将植被划分为4个群类型,与样地在DCCA二维排序图上的散布格局具有一致性,将4个群落分别命名为:狗尾草(Setaria viridis)+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差巴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群丛,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花苜蓿(Medicago ruthenica)+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丛,叉分蓼(Polygonum divaricatum)-木岩黄芪(Hedysarum fruticosum)+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群丛,走茎灯心草(Juncus amplifoliu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丛。(2)DCCA排序结果表明,菊科植物和禾本科植物在研究区的4个群落中均有分布,而豆科植物多出现在固定程度较好的沙丘群落中,随着沙丘固定程度的提高,植物种生活型演变过程为:一年生→一年生+多年生→一年生+多年生+灌木、半灌木→一年生+多年生;(3)对群落产生显著影响的生境因子主要有土壤电导率、黏粒含量、有机质含量和毛管上升含水率4个变量,DCCA排序图明显反映出排序轴的生态意义,第1轴从左到右突出反映了沙丘群落和草甸群落间断分布,主要梯度影响因子是土壤电导率和黏粒含量,第2轴反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毛管上升含水率对不同固定程度状态下沙丘群落的分布起决定性作用。
曹文梅刘小燕王冠丽罗艳云何韬刘廷玺
关键词:植被分类生境生活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