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 作品数:16 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我国刑事庭审中交叉询问规则之重构被引量:6
- 2007年
- 交叉询问制度是英美法系国家刑事审判中为查明案件事实而广泛采用的庭审方法,是英美法系国家当事人进行主义刑事诉讼制度运作的主轴。交叉询问与其他庭审方式相比更能发现真实、克服偏见,纵使是法官在庭审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大陆法系国家,也在其立法和庭审中规定了交叉询问制度。我国现行司法解释中亦规定了部分交叉询问规则,但交叉询问制度的设计与英美法系的交叉询问规则大相径庭,现实中并不能真正发挥交叉询问制度应有的效用。
- 陈卫东王静
- 关键词:交叉询问规则刑事庭审交叉询问制度英美法系国家大陆法系国家刑事审判
- 商业贿赂的公司治理控制
- 2007年
- 将公司治理理论作用于反商业贿赂领域是一种全新视角下的防治手段,其价值取向在于充分运用公司组织结构的自身力量治理防范各种在商业活动中极易出现的商业贿赂。以公司治理结构与反商业贿赂行为在主体与整体目标要素的契合,通过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强化公司内部相关主体的诚信义务和问责机制以及建立与运用公司社会责任机制等从公司自身制度层面最大限度地治理商业贿赂。
- 王静
- 关键词:商业贿赂公司治理
- 死刑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权探析
- 2007年
- 死刑复核权收回最高人民法院是司法公正和人权保障的必然要求,辩护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诉讼权利,如何保障死刑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是刑事诉讼理论和实务的重要课题。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权保护的立法缺失无法真正实现其实质有效辩护。文章在诠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权义涵及其法理基础的前提下,分析了我国死刑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权保障的现状和立法缺失,提出了改革死刑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权保护的一些思考。
- 李小兵王静
- 关键词:死刑辩护权阅卷权司法公正
- 《刑法》总论知识点概述
- 2005年
-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的刑法是指系统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刑法典。下面结合《刑法自学考试大纲》的要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总结一下《刑法》总论的知识点,帮助考生迅速掌握《刑法》的知识框架。以便在今后的《刑法》学习中事半功倍,融会贯通。
- 王静
- 关键词:《刑法》知识点考试大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 浅谈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现状与构想被引量:3
- 2006年
- 随着近年来刑事被害人学研究的兴起,各国日益重视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许多国家的刑事司法制度的重心由保护被告人权利发展到同时保护被告人和被害人的权利。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明确赋予被害人当事人地位,加强了刑事诉讼中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但是相关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造成被害人当事人地位与权利享有不相称的尴尬局面,因而我国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 王静郑楠周冬冬
- 关键词:刑事被害人当事人上诉权国家补偿制度刑事诉讼法
- 论保证人追偿权与代位权之区分及其意义被引量:26
- 2007年
- 尽管保证人的代位权与追偿权存在密切的联系,但是二者有显著的区别,在权利产生的基础法律关系、权利的法律性质、权利的功能、权利的行使程序、诉讼时效的起算、是否包括利息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因此,我国法律应当明确区分并分别规定保证人的代位权与追偿权。
- 程啸王静
- 关键词:保证合同保证人追偿权代位权
-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隐私权的保护被引量:5
- 2008年
-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隐私权保护除在审判阶段有明确规定外,对刑事诉讼的其他阶段被害人隐私权保护只是通过司法解释和工作制度方式予以规定,并且均停留在规定原则而没有规定保护的内容和救济程序,因此被害人"第二次被害人化"问题依然没有合理解决。建议在刑事诉讼法中确立保护隐私权的总则性条款,在侦查、起诉和审判阶段设立分则条款,通过立法规范司法与媒体的关系,并保障被害人隐私权遭受侵害时能获得有效的法律救济。
- 刘启聪王静
- 关键词:被害人隐私权法律救济
- 计算机动态取证的合法性
- 2008年
- 网络犯罪的破坏性和隐蔽性催生了侦查取证新技术——计算机动态取证,以实时监控网络犯罪,实时获取犯罪的电子证据,但适用不当极易造成对公民隐私权的侵害。因此,本文提出了计算机动态取证的合法性问题,并从司法令状原则及例外、取证主体合法、取证过程规范、取证工具合法等方面进行论证。我国在计算机动态取证方面处于起步阶段,应在利用和借鉴他国先进技术和法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加强计算机取证技术研究,健全、规范计算机取证流程,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渐进式确立司法令状原则。
- 刘启聪王静
- 关键词:合法性问题侦查取证计算机取证技术司法令状公民隐私权
- 论公司董事勤勉义务的判断标准被引量:11
- 2007年
- 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中第一次明确了公司董事的勤勉义务,但对于勤勉义务的内涵和判断却有着诸多不同认识,其中对于勤勉义务的判断标准向来被认为是模糊和不确定。本文从外国立法例中的判断模式入手,借鉴公司治理中的客观标准界定判断标准的一般条件,再从商业判断规则的角度审视其基本内容,为我国公司董事勤勉义务的实际判断提供一种可行的思路。
- 王静肖尤丹
- 关键词:公司董事勤勉义务商业判断规则
- 关于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思考
- 2008年
- 群体性事件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有其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把握当前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现状和特点,在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做好防范、控制、处置,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王金利王静
-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