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艳娥

作品数:7 被引量:52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文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小说
  • 2篇对译
  • 2篇艺术
  • 2篇艺术手法
  • 2篇英汉
  • 2篇英汉习语
  • 2篇手法
  • 2篇文化差异
  • 2篇习语
  • 2篇空缺
  • 2篇福克纳
  • 1篇代表作
  • 1篇短篇
  • 1篇短篇小说
  • 1篇心意
  • 1篇严肃
  • 1篇意象
  • 1篇英语
  • 1篇英语教材
  • 1篇英语教材评估

机构

  • 7篇华侨大学

作者

  • 7篇王艳娥
  • 3篇陈海蛟

传媒

  • 4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绥化师专学报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寓深刻于简洁 寓严肃于诙谐——评析安布鲁斯·贝尔斯的代表作《一个失踪的士兵》被引量:1
2000年
安布鲁斯·贝尔斯 (Ambrose Gwinnett Bierce)是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美国短篇小说家。他的名字虽不为中国读者所熟悉 ,但在美国却家喻户晓。贝尔斯的短篇小说 ,尤其是关于南北战争的小说写得相当精彩。他的作品清晰简洁、诙谐幽默。本文通过对其代表作《一个失踪的士兵》的分析 。
王艳娥
关键词:短篇小说
论英汉习语对译中的形象呼应、错位与空缺
本文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对比英汉习语中形象的异同,分析产生形象呼应、形象错位和形象空缺的原因,指出习语中的形象对文化的传递起着比习语的含义更大的作用;对译时在不引起误解的情况下应尽量保留原形象,同时对不同情况提出了不同的处...
王艳娥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汉习语对译
文献传递
论英汉习语对译中的形象呼应、错位与空缺被引量:3
2002年
本文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对比英汉习语中形象的异同,分析产生形象呼应、形象错位和形象空缺的原因,指出习语中的形象对文化的传递起着比习语的含义更大的作用;对译时在不引起误解的情况下应尽量保留原形象,同时对不同情况提出了不同的处理方法。
王艳娥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汉习语对译
“瞻前顾后”的福克纳——简析福克纳作品中的矛盾思想被引量:1
2002年
福克纳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刻而全面地探索了美国旧南方解体的原因,表现了处在历史性变革中的南方社会和南方人的精神危机。本文从他的几部主要作品入手,尝试着剖析了其中共存的一个特征—前后顾盼的矛盾思想,并努力探寻这种矛盾思想的根源。
王艳娥
关键词:福克纳小说
安布鲁斯·毕尔斯的战争小说艺术被引量:3
2006年
安布鲁斯.毕尔斯(Ambrose Gw innett B ierce)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短篇小说家。他的名字虽鲜为中国读者所熟知,但“辛辣毕尔斯“的绰号至今仍在美国家喻户晓。毕尔斯的战争短篇小说,以新颖独特的构思、诙谐辛辣的语言、简洁的创作风格,表现出对健康人性的强烈关注、对战争的深切反思。本文通过对其战争小说进行通观性分析,试图揭示蕴含于简洁诙谐的创作风格中的深刻而严肃的主题意义和多样的艺术手法。
陈海蛟王艳娥
关键词:战争小说艺术手法
简论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思想与艺术
2001年
本文主要论述现代主义经典作品《喧哗与骚动》的思想与艺术。认为福克纳这部作品具有多层次复杂意蕴,而为了更好地表现复杂思想情感,作家采用了繁复的艺术手段。
陈海蛟王艳娥
关键词:中心意象神话化《喧哗与骚动》现代主义艺术手法
英语教材评估标准述评被引量:45
2003年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多个英语教材评估标准的对比分析 ,认为VanElsetal的评估标准较完整、科学、实用 ,并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际 。
王艳娥陈海蛟
关键词:教材评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