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生
- 作品数:349 被引量:1,882H指数:18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局部亚低温对急性脑梗死氧自由基及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被引量:17
- 2011年
- 收集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的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等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24h。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第14,30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第7,14天血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含量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明显升高(P〈0.05)。局部亚低温治疗可减轻急性脑梗死的炎症反应,减少自由基产生。
- 毕敏王德生童绥君马琪林曲红丽李剑鹏郑坤木张艺丹
-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
- 脑梗死后淡漠综合征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7年
- 受脑血管疾病影响,多数脑梗死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情感障碍,表现为情感淡漠、心神不定和情绪低落等,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脑梗死后淡漠综合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对其发病机制进行分析并寻找相应危险因素,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就脑梗死后淡漠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相关危险因素及诊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李沛桐王德生李鹤
- 关键词:脑梗死
-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2例报告被引量:1
- 2003年
- 孟然王德生周晋
- 关键词:进行性核上性麻痹CT病例报告
- 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中NF-кB的病理学观察
- 2009年
-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脑组织中NF—κB(nuclear factor—kappaB)的表达特征及意义。方法筛选临床脑出血患者死亡病例21例,按出血时间(发病至死亡时间)分为6组:0—6h、6~12h、12~24h、24—48h、48—72h、72~96h。自出血灶边缘13cm处、海马和大脑皮层及出血灶对侧相应部位的脑组织取材,出血灶对侧设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NF—κB在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脑出血后6h时出血灶周围即有NF—κB蛋白表达(5.27±0.12),6~12h表达增加(8.52±0.66),24~48h时达高峰(34.47±2.81),72~96h表达减少(19.50±2.6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0—6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蛋白还表达于两侧海马和大脑皮层。结论脑出血后脑组织中NF—κB表达增加,对脑水肿的形成可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王亚楠王德生杨玉博戚继萍王海涛
- 关键词:脑水肿
- IVIG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71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对98例GBS采用丙种球蛋白0.4g/(kg.d),静脉注射5天,并与常规激素治疗组对照,随访观察71例GBS。结果71例中61例痊愈,9例改善(轻残),1例留有严重残疾;激素治疗组30例中11例治愈,16例改善(轻残),3例无变化,丙种球蛋白治疗组起效时间及住院日缩短明显,致残率较激素治疗组明显下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丙种球蛋白是治疗GBS的有效方法,尤其是远期疗效较激素为佳。
- 王海军王德生张嘉伟
- 关键词:IVIG吉兰-巴雷综合征疗效观察
- 浅谈老年痴呆症诊治及养护过程中存在的伦理学问题被引量:1
- 2010年
-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痴呆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本文指出了老年痴呆症患者诊疗及养护过程中常见的一些医学伦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加强医德教育和倡导病人自强自立是解决问题的两个重要途径。
- 毕敏王德生
- 关键词:老年期痴呆医学伦理学
- 夹脊电针疗法对脊髓横断损伤大鼠的作用被引量:3
- 2011年
- 在雌性Wistar成年大鼠胸髓第10节段造成脊髓横断损伤,然后在脊髓损伤区给予夹脊电针治疗,为脊髓组织在电场的作用下再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微环境.脊髓横断术后7和14d,通过对大鼠运动功能的观察发现,夹脊电针治疗可以促进神经的恢复;脊髓损伤区的Brdu,Nestin,GFAP阳性神经元计数、Nestin mRNA及GFAP 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也证实,夹脊电针治疗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干细胞增殖,从而发挥神经元及其他功能细胞的修复作用.电生理学检测结果表明,夹脊电针治疗可以提高脊髓传导速度.研究结果显示,夹脊电针和夹脊电针预处理治疗方法对于脊髓损伤后神经干细胞增殖及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 滕秀英王德生张晓梅赖增娇姜海霞吴建丽齐欢于倩姚舜宋文博杨景杰李艾穆
- 关键词:夹脊电针脊髓横断内源性神经干细胞
- 包涵体肌炎的肌肉病理
- 2002年
- 王晔王德生
- 关键词:免疫组化电镜包涵体肌炎肌肉病理
- 人脑缺血后内质网伴侣蛋白GRP78和Caspase-9的表达变化
- 目的观察人脑局灶性缺血后内质网分子伴侣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及caspase-9的变化,探讨内质网分子伴侣及凋亡因子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因脑梗死而死亡的尸检脑标本12例,(年龄43~89岁,平均61.9岁;男...
- 段淑荣王君王海涛董力芹王德生张黎明
- 关键词:内质网CASPASE-9GRP78
- 文献传递
- 局部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 研究局部亚低温对脑缺血后 Bax、Bcl- 2、细胞色素 C(Cyt C)和 caspase- 3表达的影响 ,揭示亚低温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的 L onga法制备永久性大鼠 MCAO模型。低温组在缺血后立即给予贴敷式局部亚低温 (33℃ )治疗 2 h。在缺血后 2 h、6 h、12 h、2 4 h、3d、1w和 2 w取脑 ,进行 HE染色 ,并采用 SABC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检测 Bax、Bcl- 2、Cyt C和 caspase- 3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后 2 h,脑梗死病灶周围区即出现 Bax、Bcl- 2、Cyt C和caspase- 3免疫阳性细胞 ,在缺血 2 4 h达到高峰 ,之后开始逐渐减低 ,但在 2 w时仍可见少量免疫阳性细胞。 Bax、CytC和 caspase- 3在缺血中心区和周围区均有表达 ,而 Bcl- 2主要表达于脑梗死周围区。与常温组相比 ,低温组 Bcl- 2表达显著增加 ,而 Bax、Cyt C和 caspase- 3显著减低。低温组 Bax/ Bcl- 2比值在 2 4 h达到最低。结论 亚低温能促进 Bcl-2表达 ,抑制 Bax、Cyt C和 caspase- 3表达 ,其脑保护机制可能与促进蛋白质合成有关。亚低温可降低 Bax/ Bcl- 2比值 ,减少神经元凋亡。
- 张艳王德生戚基平苏志强
- 关键词:局部亚低温缺血神经元凋亡免疫阳性细胞蛋白质合成细胞色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