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益建 作品数:58 被引量:217 H指数:9 供职机构: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春晖计划” 成都市卫生局重大科技攻关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用田氏骨刀作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目的]介绍用田氏骨刀作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方法和优越性。[方法]手术操作程序:第一步:沿棘突切口长约15~20 cm,常规暴露棘突椎板等后部成份,自病椎的下一节段开始,用田氏脊柱骨刀横形切除胸椎的棘... 田慧中 梁益建 马原 杜萍 吕霞关键词:椎板切除 黄韧带骨化 文献传递 全踝关节镜下使用免打结锚钉修复距腓前韧带损伤的疗效 2025年 目的观察全踝关节镜下使用免打结锚钉修复距腓前韧带(ATFL)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接受全踝关节镜下使用免打结锚钉修复ATFL损伤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19例,年龄(29.3±10.1)岁,症状持续时间为6.4(3.7,13.1)个月。对患者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的功能评分和影像学评价进行比较。功能评分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和物理功能(PF)评分;影像学评价包括踝关节正位片上的锚钉位置和踝关节核磁轴位上的韧带连续性及张力。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5.4±4.3)min,随访时间为(16.2±6.5)个月。通过对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的功能评分与影像学评价对比结果显示,VAS评分由(8.2±1.4)分降至(3.1±1.3)分,AOFAS评分由(56.3±10.4)分升至(81.9±10.3)分,PF评分由47.4(43.2,50.7)分升至63.9(60.6,69.5)分,术后复查踝关节正位片可见锚钉位于ATFL腓骨止点处,复查核磁轴位片均可见ATFL连续性及张力恢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踝关节镜下使用免打结锚钉修复ATFL损伤手术时间短,术中固定牢实,术后能够使患者快速康复,符合快速康复外科原则,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赵文博 余彬 梁益建 王洋 石雨卉关键词:踝关节扭伤 距腓前韧带 韧带损伤 踝关节镜 顶椎区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矫治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胸腰段后凸畸形 目的:评价经T12或L1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交界段后凸畸形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9例后凸畸形位于胸腰交界段的静止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后路行T12或L1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手... 梁益建 胡正军 石化洋 何睿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 后凸畸形 西南地区11家医院成人髋部骨折患者临床特征构成分析 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 分析我国西南地区成人髋部骨折临床特征构成特点.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国西南地区11家医院诊治的成人髋部骨折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性别、年龄构成及骨折AO分型分布等.结果 共收集2 833例成人髋部骨折病例资料,男性1 340例(47.30%),女性1 493例(52.70%),男女比例为1∶1.11,平均年龄为(66±18)岁.高发年龄段为71 ~ 85岁(42.18%,1 195/2 833),青壮年组(16~<60岁)844例(29.79%),老年组(≥60岁)1 989例(70.21%).青壮年组男性多见(577例,68.4%),老年组女性多见(1 226例,61.64%),两组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214.001,P<0.01).转子间骨折、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骨折比例分别为46.59%、49.74%和3.67%,各类骨折中高发亚型分别为31-A2型、31-B2型和31-C2型.结论 西南地区成人髋部骨折以女性、老年人多见,其中股骨颈骨折最多,其次是转子间骨折,股骨头骨折最少. 殷兵 郭家良 董天华 陈伟 赵海涛 孙涛 孙然 王海立 刘松 张英泽 田晓滨 邱冰 赵滨 陈仲 徐永清 顾祖超 梁益建 许建中 蒋电明 黄瑾瑜 殷作明关键词:髋骨折 流行病学研究 性别分布 年龄分布 重度脊柱侧弯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索重度脊柱侧弯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手术治疗风险和应对措施.方法 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8例重度脊柱侧弯畸形(Cobb氏角>90°)采取前期改良头盆环牵引加二期后路松解、截骨矫形、植骨融... 梁益建 秦辉 李康仁 余彬 薛力关键词:脊髓空洞 后路矫形 大鼠脊髓慢性压迫性损伤实验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3 2006年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大鼠脊髓慢性压迫实验动物模型,为探索脊髓受压后的病理生理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大鼠脊柱解剖结构特点自行设计一种大鼠脊髓压迫器,用以制作大鼠慢性压迫模型。运用行为学、影像学、TTC、HE、Tunnel等方法,了解动物行为学变化及受压节段脊髓病理学改变,以评价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脊髓压迫后渐次出现肌力减退、行动瘫痪;TTC结果显示,在各时段可见脊髓缺血范围与压迫时间及压迫强度相关;压迫后,脊髓出现组织水肿、神经元空泡化、白质疏网状改变及退行性变,以及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凋亡。结论:⑴用大鼠脊髓压迫器制作的大鼠脊髓慢性压迫缺血性损伤模型,具有方法简单、科学、重复性强等特点;⑵脊髓压迫程度可根据实验目的不同进行调节;⑶本实验为脊髓压迫性损伤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动物试验模型。 梁益建 孙善全 汪克建 余维华关键词:脊髓 用田氏骨刀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介绍用田氏骨刀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方法和优越性。[方法]利用田氏骨刀的不同形状和薄刃特点,自外向内分层切除胸椎的全椎板直达骨化的黄韧带。切除范围:上下各超过1节椎板,两侧至小关节突关节的中份。彻底暴露骨化的黄韧带、硬膜管和脊神经根,再用神经剥离器与尖刀片分离硬膜与赘生物之间的粘连,直至硬膜管与神经根前后的致压物彻底清除干净达到充分减压为止。[结果]2000年1月-2006年1月期间,用田氏骨刀切除椎板减压的10例患者,随访期限2-4年,平均3年,5例术后基本恢复正常,3例有显著改善,2例部分改善。所有病例无术后截瘫或神经症状加重者,无硬膜撕裂、脑脊液漏并发症发生,无术后感染,所有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用田氏骨刀切除椎板减压,是从外向内逐层切除椎板和摘除致压物,无挤压脊髓和硬膜撕裂之虑,避免了用椎板咬骨钳切除椎板时所产生的挤压脊髓的副损伤,使手术效果大为提高。 田慧中 梁益建 马原 杜萍 吕霞关键词:椎板切除 黄韧带骨化 2010年至2011年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地区成人股骨颈骨折的流行病学对比分析 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对比分析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地区成人股骨颈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地区各4家医院诊治的成人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分为3个年龄段:青年(16~45岁)、中年(46—65岁)、老年(≥66岁)。将东部沿海地区4家医院患者资料定为A组,西部内陆地区4家医院患者资料定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各年龄段骨折例数及骨折Garden分型等。结果A组1251例,B组928例,分别占同期成人股骨近端骨折的50.55%(1251/2475)和51.36%(928/18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占同期成人全身骨折的3.29%(1251/38060)和2.84%(928/32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男女比分别为0.45:1、0.88:1,平均年龄分别为(68.8±16.5)、(64.9±18.2)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均为老年患者构成比最高,分别占63.55%、58.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青年患者构成比(10.31%)显著低于B组(1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高发骨折类型均为GardenⅢ型,构成比分别为60.60%、7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地区成人股骨颈骨折分别占同期成人股骨近端骨折的50.55%和51.36%,占同期成人全身骨折的3.29%和2.84%。东部沿海地区女性患者比例、平均年龄及老年患者构成比高于西部内陆地区,而青年患者构成比、GardenⅢ型骨折患者构成比低于西部内陆地区。 赵海涛 陈伟 王娟 孙然 孙涛 殷兵 王海立 李彦森 徐永清 张鹏 郝宏毅 郭晓山 李绍林 梁益建 姚伟武 黄仲奎 刘松 刘磊 孙家元 张如云 杨宗酉 程家祥 朱燕宾 张英泽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流行病学 病例对照研究 成年人 新型手机小程序在测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Cobb角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讨自主设计新型手机小程序测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Cobb角的可行性与可重复性。方法收集2022年3-6月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脊柱矫形团队收治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40例,3名高年资脊柱矫形专科医师(1名确定端椎、2名测量医师)分别使用新型手机小程序和传统测量法测量术前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位X线片的冠状位主弯Cobb角,记录并比较两种测量方法的时间及角度数据,2周后复测一次。对两名医师使用手机小程序测量的角度数据进行组间误差比较,分析可信度;对两名医师前后两次测量结果进行组内误差比较,分析可重复性。结果使用手机小程序测量时间(16.53±2.36)s低于传统测量法(43.83±2.1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789,P<0.001);两组主弯Cobb角的角度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90±25.06)°vs(59.38±25.38)°,t=2.208,(P>0.05)]。手机小程序测量Cobb角度数据的组间误差、组内误差均小于传统测量组(均P<0.05),小程序法测量Cobb角的可重复性高于传统测量法(P<0.05)。结论本研究团队自主设计的新型手机小程序测量Cobb角具有效率高、可靠性佳及数据便于保存等优势,优于传统测量方法。 黄华强 胡正军 赵登 汪飞 钟锐 张钟 蒋登旭 梁益建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COBB角 伴与不伴椎管内异常的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三柱截骨矫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的对比研究 2025年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椎管内异常的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患者行三柱截骨矫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的差异,探究椎管内异常对CS患者术中IONM监测报警事件发生率及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3年5月于我院行三柱截骨矫形手术治疗的重度CS患者临床资料,以是否合并椎管内异常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基本信息、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SEPS)的潜伏期及波幅和双下肢经颅电刺激躯体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 motor evoked potentials,TCeMEPs)的波幅,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使用多模式IONM监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析两组患者术中IONM监测报警事件发生率及术后转归情况。结果:共37例符合标准的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4例患者伴有椎管内异常,包括脊髓空洞8例,脊髓拴系2例,脊髓纵裂1例,脊髓纵裂合并脊髓拴系1例,脊髓空洞合并脊髓拴系2例。伴椎管内异常的CS患者凹侧下肢SSEPs-P37潜伏期(40.9±3.3ms)较不伴椎管内异常的CS患者(38.0±3.7ms)显著延长(P=0.03),除此以外,两组患者使用多模式IONM监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相当,且在异常SSEPs发生率、术中IONM监测报警事件发生率及术后神经症状发生率上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模式IONM监测可在重度CS患者行三柱截骨矫形术中提供良好的监测效果,伴椎管内异常的CS患者凹侧下肢SSEPs-P37潜伏期较不伴椎管内异常的CS患者显著延长,伴椎管内异常不会增加术中IONM监测报警事件发生率及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的比率。 蒋登旭 冷原娴 汪飞 赵登 钟锐 张钟 梁益建 胡正军关键词:先天性脊柱侧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