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贵义

作品数:14 被引量:96H指数:5
供职机构:随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切除
  • 6篇直肠
  • 5篇结肠
  • 4篇手术
  • 4篇梗阻
  • 4篇梗阻型
  • 4篇便秘
  • 4篇出口梗阻
  • 4篇出口梗阻型
  • 4篇出口梗阻型便...
  • 3篇切除术
  • 3篇会阴
  • 3篇肠癌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乙状结肠
  • 2篇直肠癌
  • 2篇直肠脱垂
  • 2篇直肠乙状结肠

机构

  • 11篇随州市中心医...
  • 6篇武汉大学
  • 3篇湖北医药学院
  • 2篇荆门市第一人...
  • 2篇荆州市第二人...
  • 2篇团风县人民医...
  • 1篇荆州市中心医...
  • 1篇仙桃市第一人...
  • 1篇随州市曾都医...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4篇杨贵义
  • 6篇钱群
  • 5篇江从庆
  • 3篇吴云华
  • 2篇赵启生
  • 2篇丁召
  • 2篇艾旭
  • 2篇张廷涛
  • 2篇黄毅
  • 2篇宋辉
  • 2篇刘华
  • 2篇钦传辉
  • 1篇胡爱民
  • 1篇苏彧
  • 1篇陈炜
  • 1篇刘韦成
  • 1篇姜耕
  • 1篇曾长江
  • 1篇张秋雷
  • 1篇龚治林

传媒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医学新知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2010中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ST STARR+: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一项新术式被引量:24
2015年
直肠前突和直肠内脱垂是引起出口梗阻型便秘(obstructed defecation syndrome,ODS)常见病因。经肛门吻合器直肠部分切除术(stapled 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STARR)是近年来国际上治疗ODS的最常用术式。常规STARR需要使用两把PPH吻合器,且操作较复杂、学习曲线较长、切除组织容积有限。 Naldini等[1]报道了一种外径为36 mm、吻合腔容积大于35 cm3、钉高4.2 mm且具备4个可视开窗的圆形吻合器,将其应用于ODS和脱垂痔的治疗,疗效显著,并将该技术命名为TST STARR+。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运用该技术治疗ODS患者10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任相海江从庆张廷涛Yaseen S吴云华杨贵义钱群郑科炎丁召刘韦成
关键词:出口梗阻型便秘疗效
结肠切除直肠悬吊盆底抬高重建术治疗重度混合型便秘的临床分析(附16例报告)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总结16例混合型便秘手术及随访资料。13例行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直肠悬吊、盆底抬高重建术,3例行结肠全切除回直吻合术+直肠及子宫悬吊、盆底抬高重建术。结果术后无严重并发症,1例患者发生粘连性小肠梗阻。随访1~3年,每天大便次数为2~4次,Wexner失禁评分(4.8±1.6)。7例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9例非常满意。结论结肠(次)全切除、直肠悬吊、盆底抬高重建术是治疗混合型便秘的有效方法。
杨贵义江从庆张亚杰吴云华钱群
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
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治疗直肠脱垂的多中心疗效分析被引量:30
2017年
目的探讨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Ahemeier术)治疗直肠全层脱垂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6年7月间9家医院行Altemeier术治疗的52例直肠全层脱垂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其中武汉大学中南医院38例,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医院1例,湖北省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1例,湖北省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3例.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1例,湖北省团风县人民医院1例,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4例,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2例,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例。Altemeier手术步骤:充分显露齿状线后,先将脱垂的直肠暴露于肛门外:在齿状线近侧1~3cm以超声刀或Ligasure环形切开外层直肠,用电刀在直肠黏膜标记预切除线:在前方打开下降的盆底腹膜;切开外层肠管并将之翻转复位、游离显露脱垂的内层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上游离并去除多余的盆底腹膜后,将上方的盆底腹膜与直肠或结肠前壁缝合重建盆底;直肠后方进行肛提肌成形;轻轻向肛门外牵拉直肠乙状结肠,在无张力状态下选定肛门外约2~3cm作为近端内层肠管预切除线,沿预切除线离断近端肠管,再行断端肠管全层端端吻合。统计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并采用Wexner便秘评分、Wexner失禁评分和胃肠生活质量评分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52例患者均为中度以上直肠全层脱垂,其中男性31例,女性21例,年龄22~83(平均53)岁。脱垂肠管长度6~20(平均9)cm,病程0.5~46(平均19.5)年。全组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5例(9.6%)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吻合口出血2例,吻合口裂开1例,吻合口狭窄1例,营养不良1例。术后随访5~7l(中位数40)月,随访期内共5例(9.6%)复发。术后6月,Wexner便秘评分和Wexner失禁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2.1±1.4)比(4.6±3.4);(4.8±4.1)比(6.8±4.1);均P〈0.05]。胃肠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103.0±9.1)比(99.6±8.0),P〈0.05]。术后12、24和36月.�
曹永磊周燕江从庆杨贵义宋辉刘侣峰艾旭钟京龚治林丁健华符炜钱群
关键词:直肠脱垂
Bresler术治疗直肠前突和直肠黏膜内套叠引起的出口梗阻型便秘被引量:9
2013年
Bresler术是一种经肛门运用腔镜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bstructed defecation syndrome,ODS)的微创手术方式,其通过应用腔镜切割缝合器切除病变区域多余的直肠前壁组织,
杨贵义江从庆陈炜吴云华丁召司徒光伟钱群
关键词:出口梗阻型便秘直肠黏膜内套叠直肠前突切割缝合器手术方式直肠前壁
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与炎性因子对乳腺癌切除术后感染的预测效果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与炎性因子对乳腺癌术后感染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2月于随州市中心医院接受乳腺癌切除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44例术后发生感染患者为感染组,同期88例术后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为未感染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5天的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CD4+、CD25+、CD127(low)]表达水平,分析指标诊断乳腺癌术后感染的临床价值。结果术后第5天感染组患者hs-CRP(8.87±3.15)mg/dl、IL-6(18.32±5.07)pg/ml及IL-10(7.41±1.26)pg/ml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患者CD4+(1.41±0.35)、CD25+(1.33±0.41)、CD127(low)(1.52±0.58)%水平均低于未感染组(P<0.05)。炎性因子对乳腺癌术后感染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84.36%),但特异度较低(69.17%),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对乳腺癌术后感染准确度较低(73.21%),但特异度较高(80.09%);二者联合检测的准确度、特异度及灵敏度均显著高于单独检测。结论乳腺癌根治术术后发生感染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降低,二者联合检测用于乳腺癌术后感染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
刘华杨贵义汪彬彭成张玲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炎性因子乳腺癌术后感染
槐耳清膏对手术切除结肠癌后肿瘤复发及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槐耳清膏对手术切除结肠癌后肿瘤复发及转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实施结肠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服用槐耳清膏。观察患者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人巨噬细胞金属弹力酶(HME)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通过Western blot测定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结果治疗组的复发率和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中发生复发转移患者的HME表达均较弱,VEGF表达均较强,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未发生复发转移患者中治疗组HME表达显著强于对照组(P<0.05),VEGF表达显著弱于对照组(P<0.05)。2组已发生复发转移患者的HIF-1α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未发生复发转移患者中治疗组HIF-1α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转移患者HME、VEGF及HIF-1α蛋白表达与未复发转移患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槐耳清膏对结肠癌切除术后的转移和复发有显著改善作用,且可以增强患者HME表达,抑制VEGF的表达,同时降低HIF-1α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血管生成作用有关。
刘华杨贵义钦传辉
关键词:槐耳清膏结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缺氧诱导因子复发转移
预防性横结肠造口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预防性横结肠造口在预防吻合口漏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08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其中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患者42例,未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患者66例。结果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术组患者仅1例发生无症状的吻合口漏,发生率2.4%;平均住院时间为14d(12—16)d。未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者7例发生吻合口漏,发生率10.6%,出现吻合口漏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6d(24—33)d。结论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行防性横结肠造口能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杨贵义
关键词:低位前切除吻合口漏
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手术并发症防治(附48例报告)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分析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Altemeier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2010—2015年湖北省6家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随州市中心医院、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团风县人民医院)48例因直肠全层脱垂接受Altemeier手术的病人资料,分析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出血(>100 m L)2例。术中损伤内层肠管1例。术后吻合口出血2例,其中1例保守治疗成功,另1例术后第4天再次手术缝扎止血成功。吻合口后壁部分裂开1例,再次手术缝合修补。术后吻合口狭窄1例,给予多次扩肛后完全缓解。结论 Altemeier手术是一种治疗直肠脱垂的经肛门微创术式,但须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和注意术中操作细节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张廷涛张秋雷江从庆杨贵义姜耕宋辉刘侣峰艾旭钟京钱群
关键词:直肠脱垂并发症
少见原因引起的急性肠梗阻五例报道被引量:2
2008年
曾长江杨贵义胡爱民苏彧马正
关键词:急性肠梗阻肠套叠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和血浆中VEGF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血清和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38例HCC、20例肝良性病变(10例肝血管瘤,10例慢性肝炎肝硬化)和10例正常对照者。分别用ELISA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外周血(血清和血浆)VEGF的表达水平,比较各组间外周血VEGF浓度的差异并分析外周血VEGF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HCC患者血浆和血清VEGF均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其总体水平高于良性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但在Ia期HCC,血清VEGF浓度与正常对照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浆VEG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生成和HCC生物学行为有关,血清和血浆VEGF均反映了HCC生物学状态,血浆VEGF可能更为敏感。
杨贵义
关键词:肝细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