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病理讨论——心悸、气短不能平卧伴双下肢浮肿
- 2004年
-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0岁,因心悸、气短1年,进行性加重伴双下肢浮肿20d入院.1年前开始出现心悸气短,心电图示心房颤动,疑有冠心病,自服"消心痛"症状无缓解.20d前出现双下肢水肿,纳差,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5d来心悸、气短,不能平卧.近3个月来体重下降15kg.既往无高血压、心绞痛、肾脏病史.无烟酒嗜好.家族史无类似疾病.查体:体温36.3℃,脉搏68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90/70mmHg,意识清.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两侧颈静脉怒张,两肺底湿性口罗音.心界叩诊不大,心率100~108次/min,律绝对不齐,各瓣膜区听诊无杂音,腹部未见异常,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余无其他异常发现.辅助检查:血、尿常规正常.肾功:BUN 12.7mmol/L;Cr:134.3mmol/L.血糖正常,血气分析正常.心肌酶谱:CK 73.9U/L、CK-MB 19.6U/L、LDH 372U/L.胸部X光片:心影明显增大,主动脉硬化.超声心动图:室壁运动减弱,心室向心性肥厚.心电图:心房颤动、低电压,左前分支阻滞伴ST-T改变,QRS V1-3呈QS、QR型.初步诊断:肥厚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给予西地兰、速尿、多巴胺、多巴酚汀胺静滴症状不缓解,恶心、呕吐频繁,血压下降,无尿,神志不清,发绀,心率慢,经抢救无效,于入院1周后死亡.
- 宋福林杨原
- 关键词:心脏疾病
- 123例恶性肿瘤尸检分析
- 对本院十年间的恶性肿瘤尸检病例进行分析。123例恶性肿瘤尸检中,漏诊16例(13%),误诊2例(1.6%)。本组病例中肺癌50例,白血病29例,胃癌10例,肝癌10例,淋巴瘤5例,胰腺癌4例,食道癌4例,结肠癌3例,其余...
- 邢春景迟英凯宋福林杨原黄文臣唐谊海
- 关键词:肾上腺转移恶性肿瘤胰腺癌
- 文献传递
- 小肠及乙状结肠三重原发癌一例
- 2005年
- 杨原李瑾宋福林匡丽
- 关键词:乙状结肠癌小肠肠腔狭窄右下腹疼痛术中意外肠管扩张
- 腹腔镜切除回肠和乙状结肠三重原发癌1例
- 2006年
- 张雪峰杨原李瑾金红旭李永双宗修锟
- 关键词:肠肿瘤腹腔镜重复癌回肠乙状结肠
- 小肠血管瘤6例报道及误诊原因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分析小肠血管瘤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运用光镜及免疫组化技术观察6例小肠血管瘤,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小肠血管瘤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1岁。消化道出血2例,腹痛2例,腹部包块1例,肠梗阻1例;术前仅有1例拟诊血管瘤,误诊5例;6例手术治疗,均痊愈,其中毛细血管瘤1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混合型2例。免疫组化示CD34、Ⅷ因子、actin、SMA和Vim(+),CK(-)。结论小肠血管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小肠良性肿瘤,容易误诊,但若能确诊,手术治疗预后很好。
- 狄军艳宋福林杨原杨明
- 关键词:小肠血管瘤误诊临床病理
- 240例甲状腺肿物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物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诊断的价值。方法取术前FNAC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的甲状腺肿物240例,对两种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组240例中,男性63例,女性177例,男女之比为1:2.81。年龄20~65岁,平均36岁;病程10天~30年。可触摸到的甲状腺肿物直径1~12cm。FNAC的总准确率为93.44%,敏感性为65.91%,特异性为93.87%,假阳性为0.47%,假阴性为6.82%。结论FNAC检查对甲状腺肿物具有独特的临床价值。
- 金玲狄军艳杨原宋福林迟英凯孙文利郭宪生
- 关键词:细针吸取细胞学甲状腺肿物
- 胎盘生长因子与脑膜瘤血管新生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IGF)在脑膜瘤中的作用机制,以进一步明确脑膜瘤预后影响因素,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方法对105例不同类型脑膜瘤的病理组织、免疫表型及基因水平表达特点进行系统地观察、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IGF在各型脑膜瘤中均有表达,其在间变型脑膜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两型(P〈0.05)。相关分析发现,在问变型脑膜瘤中PIGF表达与MVD值呈明显正相关(r=0.392,P〈0.01);且VEGF与PIGF亦存在正相关(r=0.486,P〈0.05)。原位杂交检测结果,PIGF mRNA杂交反应产物在三型脑膜瘤中均存在,但其三者之间并无明显差异。结论PIGF在三型不同性质脑膜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VEGF与PIGF在间变型脑膜瘤血管生成中发挥协同作用,对于今后进一步应用抗血管新生药物治疗脑膜瘤、提高患者生存率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樊华宋福林杨原杨明张旭
- 关键词:胎盘生长因子脑膜瘤原位杂交免疫组化
- 第Ⅲ脑室内脑膜瘤临床病理诊断
- 2007年
- 目的分析第Ⅲ脑室内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观察其组织类型和来源。方法通过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方法与脑室内其他肿瘤鉴别。结果3例第Ⅲ脑室内脑膜瘤中2例为纤维型,1例为过渡型;3例免疫组化上皮膜抗原(EMA)和波形蛋白(vimentin)均(+)。纤维型脑膜瘤超微结构显示瘤细胞梭形、平行排列,而过渡型脑膜瘤细胞质交织成旋涡等复杂结构,瘤细胞之间可见桥粒。结论第Ⅲ脑室内脑膜瘤罕见。免疫组化和电镜对脑膜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 黄文臣杨原宋福林吕博川闫灵杨明匡丽
- 关键词:脑室脑膜瘤临床病理
- 同期双原发胃癌和肾癌一例被引量:1
- 2005年
- 逯云山翟鹏君张雪峰杨海龙杨原
- 关键词:右肾肿物胃癌肾癌查体胃窦
- VEGF、bFGF、PCNA和P53在人脑星形胶质瘤的表达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和抑癌基因蛋白(P53)在人脑星形肢质瘤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0例人脑胶质瘤标本中VEGF、bFGF、PCNA、P53的表达。结果在正常脑组织VEGF和PCNA无表达,bFGF和P53呈微量表达。Ⅰ-Ⅳ级人脑肢质瘤中VEGF、bFGF、PCNA、P53的阳性表达率随人脑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增多,Ⅳ级〉Ⅲ级〉Ⅱ级〉Ⅰ级(P〈0.05)。结论VEGF、bFGF、PCNA、P53的过表达与人脑星形肢质瘤的恶性度呈正相关。
- 狄军艳阎玲杨宇宋福林杨原杨明
- 关键词:增殖细胞核抗原P53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