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丽芬

作品数:28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儿童
  • 8篇细胞
  • 7篇癫痫
  • 6篇血管
  • 5篇血管内皮
  • 5篇内皮
  • 5篇基因
  • 4篇血管内皮细胞
  • 4篇通透性
  • 4篇微血管
  • 4篇脑微血管
  • 4篇内皮细胞
  • 3篇脂多糖
  • 3篇智力障碍
  • 3篇受体
  • 3篇鼠脑
  • 3篇天冬氨酸
  • 3篇综合征
  • 3篇微血管内皮
  • 3篇微血管内皮细...

机构

  • 28篇中南大学
  • 1篇美国芝加哥大...

作者

  • 28篇杨丽芬
  • 23篇尹飞
  • 21篇彭镜
  • 18篇何芳
  • 15篇邓小鹿
  • 13篇吴丽文
  • 9篇张慈柳
  • 5篇陈晨
  • 4篇王晓乐
  • 3篇王国丽
  • 2篇王霞
  • 1篇张辉
  • 1篇段元冬
  • 1篇盖楠
  • 1篇董丽芬
  • 1篇马玉平
  • 1篇向秋莲
  • 1篇孔惠敏
  • 1篇何剑
  • 1篇羊蠡

传媒

  • 9篇中国当代儿科...
  • 6篇中国医师杂志
  • 4篇中华儿科杂志
  • 4篇中华实用儿科...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PS预处理PMN提取液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预处理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提取液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通透性改变的影响及感染性脑水肿时血脑屏障(BBB)通透性改变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提纯PMN,测定上清液谷氨酸(Glu)浓度;培养大鼠BMEC,评价BMEC通透性;检测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的表达变化。结果LPS预处理PMN 5min亚组Glu浓度最高;LPS预处理PMN提取液组BMEC的通透性增加,与其它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PS预处理PMN提取液可使BMEC的NMDAR1表达上调。结论LPS预处理可以使PMN释放高浓度Glu,同时其Glu可导致BMEC通透性增高并破坏BBB,其机制可能与BMEC上的NMDAR1的表达上调有关。
段元冬尹飞杨丽芬董丽芬彭镜吴丽文
关键词:中性白细胞毛细血管通透性
TNF-α对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hoA活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hoA活性和表达的影响,探讨p115RhoGEF是否参与其调控。方法:以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bEnd.3为实验对象,TNF-α(10μg/L)刺激后pull-down检测RhoA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RhoA总蛋白表达;再将bEnd.3分为siRNA组(转染p115RhoGEFsiRNA)和对照组(转染无活性的nsRNA),Western blotting检测p115RhoGEF蛋白的表达,pull-down检测TNF-α预处理后RhoA活性的变化。结果:RhoA活性在TNF-α刺激30 min后明显增高达到高峰,RhoA总蛋白表达在TNF-α刺激12 h和24 h显著上调;TNF-α刺激siRNA组bEnd.3细胞30 min后,RhoA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TNF-α可导致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hoA活性增加和表达上调,p115RhoGEF可能参与了TNF-α诱导RhoA活化的调控过程。
邓小鹿彭镜何芳杨丽芬吴丽文尹飞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RHO内皮细胞
噬血细胞综合征致热性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1例
2025年
患儿,女性,10岁,因发热5d,发现外周血三系减少2d入院。骨髓检查显示存在吞噬现象,外周血检验提示三系减少、铁蛋白升高、纤维蛋白原降低、甘油三酯升高、可溶性CD25升高及自然杀伤细胞活性降低,考虑为噬血细胞综合征。入院当天,患儿出现抽搐,并迅速进展为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符合热性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经积极免疫治疗,患儿噬血细胞综合征得到控制,但遗留难治性癫痫,认知水平基本正常。该例由噬血细胞综合征导致热性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的情况,为国内首次报道,旨在提升临床医生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邓小鹿杨丽芬王霞张辉何剑彭镜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儿童
不明原因智力障碍共患癫痫患者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智力障碍共患癫痫(ID-E)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因及预后。方法 对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40例不明原因ID-E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因及癫痫控制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40例不明原因ID-E患者中男25例(62.5%),重度智力障碍34例(85.0%)。癫痫首次发作年龄为0.16~8.00岁(中位年龄1.5岁),脑电图背景慢化20例(50.0%),局灶性放电22例(55.0%)。头颅磁共振异常10例(25.0%),主要为脑发育异常及脑萎缩。随访时间0.58~1.58年,癫痫发作控制19例(47.5%),25例(62.5%)在病程中使用2种及2种以上抗癫痫药物,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占47.5%(19例)。癫痫发作控制患儿及未控制患儿精神运动发育改善分别为12例(63.2%)及2例(9.5%)。通过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s)检测及CNVs检测阴性部分患者进行基因靶向捕获测序检测,分别有8例(8/40例,20.0%)及3例(3/16例,18.8%)明确了遗传学病因。结论 不明原因ID-E患者男性多见,智力受损程度重,药物难治性癫痫比例高,有效控制癫痫发作有助于患者精神运动发育。遗传病因学检测对于癫痫的控制、预后评估有重要作用,全基因组CNVs检测阳性率高,可作为临床一线遗传学检测手段。
彭镜陈晨廖立红杨丽芬何芳单丽丹陈施梦尹飞
关键词:智力障碍癫痫遗传学检测
以难治性癫癎为突出表现的14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7年
患儿,男,11岁,反复抽搐10年余。患儿10年前(生后7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抽搐,表现为双眼凝视、双手握拳、意识丧失、四肢强直,无口唇发绀、流涎、四肢抖动、大小便失禁等,每月发作1-2次,每次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外院诊断"癫癎",予丙戊酸钠溶液口服,定期检测血药浓度均达标,发作次数无明显减少,多次动态脑电图监测提示异常:背景活动慢,双侧前头部和双侧枕、后颞区多量尖波、2.5-3 Hz尖慢波散发,
陈晨吴丽文何芳杨丽芬苗圃马玉平王晓乐彭镜
关键词:环状染色体动态脑电图监测大小便失禁
蛋白激酶Cα对T细胞生物学功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α(PKCα)对T细胞增殖、凋亡、分化、细胞因子的生成、诱导性调节性T细胞(iTreg)生成的影响。方法分离野生型(PKCα+/+组)或PKCα基因敲除(PKCα-/-组)小鼠T细胞,体外培养,在T细胞表面受体(TCR)信号刺激下,利用3H胸腺嘧啶掺入法、CSFE/Annexin V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细胞增殖及凋亡情况;收集细胞培养上清,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因子IL-2、IL-4、IFN-γ和IL-17的生成。分离PKCα+/+组或PKCα-/-组小鼠CD4+T细胞,在TCR信号刺激下,按Th17细胞、iTreg分化条件进行体外诱导,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分化结果。结果与PKCα+/+组相比,PKCα缺失时,在TCR信号刺激下,T细胞的增殖降低,IL-2生成增多,IL-4和IL-17生成减少,Th17细胞分化减少,iTreg生成增加(均P<0.05)。结论 PKCα具有促炎作用。
杨丽芬孔惠敏张小清尹飞
关键词:蛋白激酶CΑT细胞TH17细胞
RhoA和NF-κB参与LPS致脑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的调控
目的探讨LPS对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培养至汇合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Bend.3为实验对象,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抑制RhoA活性的pcDNA3.1hygro-n19rhoa质粒和抑制...
何芳尹飞彭镜邓小鹿杨丽芬吴丽文
关键词:LPS内皮细胞通透性
文献传递
诺西那生钠联合利司扑兰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10例并文献复习
2025年
目的探讨诺西那生钠联合利司扑兰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10例诺西那生钠联合利司扑兰治疗的SM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SMA患儿中,Ⅰ型4例,Ⅱ型4例,Ⅲ型2例,其中9例首选诺西那生钠单药治疗,1例首选诺西那生钠联合利司扑兰治疗。10例患儿联合治疗的中位时间为10.5个月(范围:0.5~20.0)个月,其中6例联合治疗超过6个月,运动和/或呼吸功能有所改善;余4例联合治疗时长分别为0.5、1.0、1.3和4.0个月,整体改善不显著。联合治疗后,5例患儿出现皮肤变黑,2例腰椎穿刺部位疼痛,1例呕吐,1例痰液增多,1例全天睡眠时间减少,所有不良反应均为轻度,无需药物干预。结论诺西那生钠联合利司扑兰治疗SMA有一定疗效,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段浩林张慈柳杨丽芬何芳毛蕾蕾彭镜
关键词:脊髓性肌萎缩症儿童
发热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12例诊治分析及治疗进展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 探讨发热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FIRES)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18年本院小儿神经专科收治的12例FIRES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基本信息、临床表现、脑电图、影像学检查、治疗经过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2例FIRES患儿男7例,女5例,发病年龄1岁4个月至13岁,平均(7. 0±3. 7)岁;住院治疗时间中位数52 d(外院+本院34~86 d)。12例病前均体健,抽搐前均有发热,发热至抽搐发作间隔时间1~7(3. 5±1. 7) d;起病后以癫痫持续状态和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8例入院脑电图提示癫痫持续状态,12例均存在意识障碍;急性期发作形式为局灶性发作(100%,12/12)和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41. 7%,5/12)。所有患儿急性期使用3~5种抗癫痫药物(中位数4种),均接受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起病2周内开展生酮饮食治疗患儿4例,起病至脑电图好转时间(19. 2±5. 0) d;而未及时开展生酮饮食患儿8例,起病至脑电图好转时间(29. 9±9. 6) d。结论 FIRES多见于既往正常学龄期儿童,主要表现是急性热性疾病后数天出现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发作形式以局灶性发作为主,抗癫痫药物耐药,早期开展生酮饮食能缩短急性期疾病时间。
王国丽邓小鹿彭镜王霞吴丽文张慈柳杨丽芬尹飞何芳
关键词:癫痫持续状态耐药性癫痫
儿童重症肌无力诊疗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重症肌无力(MG)主要是由细胞及体液免疫依赖、补体及细胞因子参与、多种抗体介导的引起神经肌肉接头(NMJ)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MG是儿童神经专科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在诊断及治疗上与成人MG有较大的区别,而目前临床仍缺乏针对儿童MG精准、高效的诊疗方案。近年来,随着MG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免疫病理环节中免疫网络紊乱及导致NMJ传递障碍的致病抗体的靶向诊疗成为当前主要研究方向。本文对儿童MG辅助检查、治疗方案选择的进展作一综述。
黄茜杨丽芬陈柏渝尹飞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儿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