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成开

作品数:2 被引量:20H指数:1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层学
  • 1篇东海陆架
  • 1篇新证据
  • 1篇洋盆
  • 1篇有孔虫
  • 1篇中古
  • 1篇生物地层
  • 1篇生物地层学
  • 1篇台湾海峡
  • 1篇泥质
  • 1篇泥质沉积
  • 1篇泥质沉积物
  • 1篇陆架
  • 1篇海盆
  • 1篇海洋沉积
  • 1篇海洋沉积物
  • 1篇沉积物
  • 1篇沉积物来源
  • 1篇沉积岩
  • 1篇沉积岩芯

机构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2篇曾成开
  • 1篇钱建兴
  • 1篇王秀昌

传媒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台湾海峡

年份

  • 1篇1993
  • 1篇198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台湾海峡的底质类型与沉积分区被引量:20
1982年
台湾海峡的范围,我们取福建北茭嘴至台湾富贵角连线为北界,广东南澳岛至台湾鹅銮鼻一线为南界,这两线之间的海域称台湾海峡(图1),它沟通了我国东海和南海。从自然地理、地质构造、海洋水文特征等观之,它与东海的联系大于南海,故常把它作为东海的一部分,或是一个过渡性的独立区。我所1971年参加了福建海岸带调查,尔后又陆续搜集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区的地球物理、地质构造、沉积地貌等资料。据此,本文对下列问题作粗浅分析。
曾成开朱永其王秀昌
关键词:海盆洋盆沉积物来源泥质沉积物东海陆架台湾海峡
南中国海沉积岩芯中古生物地层学的新证据
1993年
在南中国海北部沉积岩芯中,浮游有孔虫种Globorotalia crassaformis最后一次出现层位的时代为距今15ka(由氧同位素方法确定),该结论是通过南中国海北部的6个重力和活塞取样岩芯获得。根据氧同位素和海水中盐度的相关关系,证明G.crassformis的消失,是由于从冰消作用开始(转折Ia,约为15 ka)到冰后期其栖息深度带(150—200m)的海水盐度(G.crassaformis的适宜盐度为S>35.5‰)降低(S<35.5‰)所致。
钱建兴曾成开
关键词:有孔虫海洋沉积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