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忠良
- 作品数:35 被引量:14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 藏彝走廊文化域中的羌文化刍议被引量:3
- 2013年
- 从"藏彝走廊"分布域——多民族活态分布与多元民族活态文化;"藏彝走廊"语言域——藏、羌、彝语支是走廊鲜活的语言主体以及"藏彝走廊"文化域——岷江流域古遗址凸显厚重的古羌文化三个侧面探讨藏彝走廊文化域中的尤为凸显且厚重的羌文化元素,以此实证:无论从多元的文化角度,还是从具体的民族学视角,古羌文化作为藏彝走廊的重要文化积淀和藏彝走廊文化的最重要组成之一,从丰富和发展学术的客观视角来看待民族走廊,把"藏彝走廊"定义为"藏羌彝走廊"更为妥切。
- 普忠良
- 关键词:藏彝走廊羌文化
- 纳苏彝语thu^(33)lu^(33)、ȵe^(21)与mu^(33)词义考释
- 2022年
- 纳苏彝语thu^(33)lu^(33)本义指“城”,后引申为“宇宙、天下、世界、世间、地球”等多重含义;ȵe^(21)与mu^(33)兼有“天”之意,但二者的本义、引申义以及词义来源各不相同。从ȵe^(21)的词义看,ȵe^(21)本义是由动词“是”,引申为“是的”“对的”“好的”人或事,然后又由“是的、对的、好的人或事”引申为“家谱、祖先、祖灵”,再由“家谱、祖先、祖灵”引申为“天”。mu^(33)“天上、天空”的本义是mu^(21)“高”,由mu^(21)“高”引申为mu^(21)de^(33)即与地平面相比高出来的“高处、高的地方”。在人们看来,肉眼所能看见的最远最高的地方是天,即“天空”。“天空”是人们看来双手难于触及的最高的地方,于是mu^(21)自然由mu^(21)de^(33)“高处或高的地方”引申为比“高处”更高的mu^(33)“天”。彝族先民对mu^(33)的认知似乎要比ȵe^(21)产生的年代要稍晚,但社会历史发展至今,现实中存在的是ȵe^(21)“天”一词的使用功能或范围正逐渐被mu^(33)“天”一词所替代,即作为“天”的ȵe^(21)被作为“天”的mu^(33)所替代的发展趋势。
- 杨翠英普忠良
- 关键词:词义宇宙
- 从彝语■55看彝族鸿雁鹤鹰系鸟崇拜文化被引量:1
- 2021年
- 彝族的鸟文化丰富多彩,人、鸟共生是彝族独特的文化现象之一。从彝语■;来看,彝族先民对鸿雁鹤鹰系鸟崇拜文化随社会的发展而嬗变,它们体现在彝族族源、语言起源、氏族图腾、民间宗教祭祀活动或贯穿于彝族民间习俗文化、象征等级次位、彝族古代行政区域及彝语地名等,与彝族文化生活习俗密切相关,并构成了彝族完整的、系统的、独特的鸿雁鹤鹰系鸟崇拜文化现象。
- 普晋普忠良
- 关键词:彝族鸟崇拜文化
- 纳苏彝语形容词复合构式类型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纳苏彝语形容词形态变化非常丰富,其形态构式比较复杂。重叠、加词缀和四音格变式是纳苏彝语形容词比较常用的复合构式类型。纳苏彝语形容词的复合构式是词在语言结构中不同用法的标志,是词的功能和表征,不仅有表示比较程度上量的加强或减弱构形形态,也有表示语法意义"级"的形态范畴。
- 普忠良
- 关键词:形容词
- 云南彝文典籍《乍部(dz■^(55)pho^(55))叙谱书》考释
- 2014年
- 根据对现存云南彝文文献《乍部叙谱书》的资料记载,对叙谱书中与乍部分支有关的地名、对叙谱书中记载的有关乍部支系与人名以及有关叙谱书中记载的祭祖承业记述的谱系进行了梳理与考释,从一个侧面揭示和探究了彝族六祖乍部在西南分支、迁徙的史实。
- 普忠良
- 关键词:考释
- 一些国家的语言立法及政策述略被引量:17
- 2000年
- 普忠良
- 关键词:语言法语言政策
- 纳苏彝语的空间认知系统被引量:10
- 2014年
- 本文从拓扑空间和参照框架两个方面讨论纳苏彝语的空间关系。纳苏彝语的空间拓扑关系主要用"焦点+方位词+观察点"的方式来表示,拓扑空间范畴中有"东、西、南、北"绝对空间方位词;有表达绝对和内在参照框架的"上、下"、"前、后"、"左、右"空间方位词。纳苏彝语还常以太阳、河流流向(坡度走向)、平台、房屋、火塘等作为内在和相对参照框架。
- 普忠良
- 关键词:彝语拓扑空间方位词拓扑关系
- 纳苏彝语的空间位移被引量:1
- 2016年
- 动态空间主要指语言表达中焦点(F)的空间位移,常用位移动词、词缀、连动结构等表示。纳苏彝语的空间位移主要有表达人体空间、动物体空间,以及无生命物体的不同位移形式。纳苏彝语的不同位移,一是通过动词前加方向前缀构成,表示相对于说话者或地势来说行为所表示的是空间进行的方向。其次是连动结构表示位移,即在行为动词或位移动词后加方向动词"来"或"去"表示位移,表达空间位移的向心和离心。
- 普忠良杨翠英
- 中国藏缅语描写语言学研究70年述略
- 藏缅语族语言的描写语言学在汉藏语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倍受人们的普遍重视.藏缅语族语言的差异很大,对藏缅语族语言进行共时描写与分析研究及理论与方法的探索,无论对汉藏语的历史比较研究,还是对语言的理论建设都有其特殊的价值....
- 普忠良
- 彝族自称与彝语氏族地名——兼谈彝族自称、支系及氏族地名繁多的缘由被引量:4
- 2003年
- 彝族支系较多,不同的彝族支系形成不同的彝族自称、彝语方言或土语,而不同的自称产生了不同的彝语氏族地名。本文认为彝语氏族地名的由来与彝族自称或亚自称产生的根缘有着密切的关联,不同的彝族自称是彝语氏族地名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在彝族社会生活中所崇重的祭祖大典ne^(55)mu^(21)(耐姆)分支习俗是造成彝族支系繁多、自称繁杂及其彝语氏族地名众多的最主要的根源。
- 普忠良
- 关键词:彝族自称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