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楠
- 作品数:43 被引量:305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循经体外冲击波联合针刺补泻“五输穴”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6
- 2022年
- 目的 观察循经体外冲击波联合针刺补泻“五输穴”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采用循经体外冲击波联合针刺补泻“五输穴”治疗。比较2组患者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2组N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3次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愈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为疼痛剧烈,其中对照组1例,观察组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2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 循经体外冲击波联合针刺补泻“五输穴”能显著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 蒋晨浩蔡靓羽张建楠周红梅李荣华邱犀子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体外冲击波治疗经络理论针刺五输穴
- 氯胺酮对未成年大鼠学习记忆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表达的影响
- 目的:研究氯胺酮对未成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观察其对海马神经元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表达的影响。
方法:72只21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C组)、训练组(T组)、生理盐水组(K0...
- 张建楠
- 关键词:氯胺酮神经元细胞信号调节激酶
- 文献传递
- 伊曲康唑的新型两亲性壳聚糖纳米抗菌剂的制备及其体外抗白色念珠菌活性
- 2024年
- 抗真菌药物自身局限性和严重的耐药性使得药物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s)面临巨大挑战。伊曲康唑(itraconazole,ITZ)作为临床一线用药,发挥广泛抗真菌活性的同时,依然因其水溶性差、注射剂易造成药物积蓄等引起肝肾毒性和头痛腹痛等不良反应受到限制。因此,开发新型ITZ制剂降低不良反应对真菌感染的治疗极具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酰胺反应和希夫碱反应制备了没食子酸-壳聚糖-肉桂醛(gallic acid-chitosan-cinnamaldehyde,GA-CS-CN)两亲性聚合物,采用超声法制备得到载药纳米粒(GA-CS-CN/ITZ),考察其制剂学性质及体外抗真菌活性效果,并通过细胞毒性实验及体外溶血实验初步评价其生物安全性。研究表明,GA-CS-CN/ITZ呈球型、均一稳定,粒径为239.57±31.37 nm,ITZ包封率为(93.41±1.12)%,48 h时的体外药物累计释放达(62.25±1.88)%,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Candida albicans ATCC 10231 (C.albicans)的抗真菌活性结果表明该纳米粒具有最优的抗白色念珠菌效果,可显著增强游离药物的抗真菌活性。本研究设计制备的GA-CS-CN/ITZ具有优良的抗白色念珠菌效果和生物安全性,为治疗白色念珠菌感染提供了新选择,在治疗该真菌感染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 王曹甘泓赵冰可刘政张建楠蔡靓羽邱立朋
- 关键词:伊曲康唑白色念珠菌感染壳聚糖纳米粒
- 颊针联合CT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 观察颊针联合CT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配合CT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颊针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血清中P物质(SP)水平、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和患者发展为后遗留神经痛的例数。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干扰素-γ(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治疗组(P <0.05),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治疗组(P <0.05)。观察组发展成后遗神经痛的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颊针联合CT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后遗神经痛发生的概率。
- 蒋晨浩蔡靓羽周红梅李荣华张建楠
- 关键词: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脉冲射频
- 颊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 2022年
- 目的观察颊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次股神经阻滞后复合舒芬太尼静脉PCA镇痛方案,观察组采用颊针配合单次股神经阻滞后复合舒芬太尼静脉PCA镇痛方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静息状态及运动状态的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分、膝关节的主动屈曲度及被动屈曲度、股四头肌肌力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输入总药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来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12、24 h静息时和术后12、24、48 h活动时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24、48、72 h膝关节主动伸屈度和术后24、48、72 h膝关节被动伸屈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12、24 h股四头肌肌力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泵输入量、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颊针在全膝关节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减少了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副作用更小,在早期关节功能康复方面效果确切。
- 周红梅蒋晨浩张建楠尹卫娟
-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股神经阻滞静脉镇痛功能康复
- 氯胺酮对未成年大鼠学习能力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影响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研究氯胺酮对未成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观察其对海马神经元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21日龄SD大鼠随机均分为六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组)、训练组(T组)、氯胺酮注射后6、12、24和72h组(K6、K12、K24、K72组)。氯胺酮组大鼠予以50mg/kg氯胺酮腹腔注射,在各时间点用Y型迷宫测试各组大鼠的空间搜索和学习能力。训练组只接受Y迷宫测试。所有动物训练后即刻取大鼠海马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ERK1、ERK2和p-ERK1/2的表达。结果K6、K12、K24组大鼠的学习次数和总反应时间与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C组大鼠海马仅有极少量p-ERK1/2表达,而ERK1和ERK2有少许表达;所有接受迷宫测试大鼠的ERK1、ERK2和p-ERK1/2表达比C组均有显著增多(P<0.01)。K6、K12组大鼠海马ERK1、ERK2和p-ERK1/2的表达与T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注射50mg/kg氯胺酮可在短时间内损害21日龄SD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而这个损害与海马ERK信号转导通路受到抑制有关。
- 张建楠张焰任炳旭王华
- 关键词:氯胺酮海马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 耳穴压丸联合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5年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膝关节严重疾患、缓解膝关节疼痛、重建膝关节功能的主要手段,但 TKA 手术创伤可导致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产生严重的术后疼痛和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1]。目前,耳穴压丸治疗外科术后疼痛和分娩镇痛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较满意的效果[2]。本研究观察耳穴压丸在 TKA 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
- 尹卫娟蔡靓羽张建楠柳娇周欣
-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耳穴压丸术后镇痛股神经阻滞致炎性细胞因子膝关节疼痛
- 地佐辛预防雷米芬太尼静脉全麻后痛觉过敏的效果被引量:2
- 2012年
- 雷米芬太尼复合泊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广为临床应用;但雷米芬太尼停用后会出现快速阿片耐受及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的痛觉过敏。地佐辛(dezocine)是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本文观察其预防停用雷米芬太尼痛觉过敏的效果。
- 任晓平蔡靓羽张建楠尹卫娟
- 关键词:雷米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痛觉过敏全麻后阿片耐受
- 延胡索乙素纳米乳制备及其体内外评价
- 2025年
- 目的制备延胡索乙素(THP)纳米乳,并对其进行体内外评价。方法采用相转变法制备THP纳米乳,通过THP溶解度筛选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具体介质,并两两组合筛选空白纳米乳;以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比、表面活性剂与油相质量比、投药量为考察因素,以THP纳米乳的粒径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采用L_(9)(3^(3))正交试验法优选THP纳米乳处方,并考察其粒径、多分散性指数(PDI)、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放度、离心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蒸馏水空白组(A组,每10 g体质量0.1 mL蒸馏水),THP混悬液组(B组,40 mg/kg),THP纳米乳低、中、高剂量组(C_(1)组、C_(2)组、C_(3)组,4,8,16 mg/kg),各6只。各组小鼠均每日灌胃1次蒸馏水或相应药物,连续7 d,之后通过0.9%冰醋酸构建疼痛模型小鼠,计算镇痛率,考察镇痛效果,并检测血清前列腺素E2(PGE2)和血清素/5-羟色胺(ST/5-HT)水平。结果优选处方为油酸乙酯、吐温-80、1,2-丙二醇的质量比为1∶3∶1。粒径为(20.78±0.63)nm,PDI为0.276±0.011,Zeta电位为(-0.258±0.144)mV,包封率为(37.63±3.74)%,载药量为(2.46±0.48)%,24 h累积释放率为(27.17±0.03)%,4,25℃放置0 d的粒径均为(20.78±0.63)nm。B组、C_(1)组、C_(2)组、C_(3)组小鼠镇痛率分别为42.41%,18.18%,48.50%,63.64%;与A组比较,B组、C_(1)组、C_(2)组、C_(3)组小鼠的扭体次数均显著减少(P<0.05),B组、C_(3)组小鼠的PGE2和ST/5-H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B组比较,C_(1)组、C_(2)组小鼠的扭体次数相当(P>0.05),C_(3)组小鼠的扭体次数显著减少(P<0.05),C_(3)组小鼠的PGE2和ST/5-HT水平均相当(P>0.05)。结论制备的THP纳米乳粒径较小,分布均匀,缓释效果和低温下的稳定性良好,可能通过降低PGE2和ST/5-HT水平而发挥镇痛效果。
- 张建楠陈志兰蔡靓羽徐敏逸邱立朋
- 关键词:延胡索乙素纳米乳镇痛效果
- 用中药熏药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观察用中药熏药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无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脊柱源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热敷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中药熏药治疗。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疼痛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治疗2周后其VAS评分较低,P<0.05。结论:用中药熏药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效果确切,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的症状。
- 周红梅张建楠支平
-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