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医院感染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动脉造影术
  • 1篇心外科
  • 1篇心外科手术
  • 1篇性感
  • 1篇选择性冠状动...
  • 1篇选择性冠状动...
  • 1篇血浆
  • 1篇血浆置换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疗法
  • 1篇医源性感染
  • 1篇医院感染分析
  • 1篇医院感染率
  • 1篇医院内
  • 1篇医院内感染

机构

  • 7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7篇廖秋梅
  • 6篇覃玉秀
  • 4篇陈解语
  • 3篇茹健
  • 3篇李元晖
  • 1篇彭小梅
  • 1篇杨萍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医院感染流行病学分析及监测系统评价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分析医院2005年医院感染病例流行病学及医院感染病例上报的敏感度、特异度,以评价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系统。方法回顾性调查2005年所有上报病例、确认病例及漏报调查资料,对医院感染病例上报的敏感度、特异度进行统计。结果2005年医院感染率3.04%,〈7d上报的占72.02%.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57.75%;不同感染部位的医院感染病例上报的假阳性率在14.00%~3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监测系统的敏感度为82.75%,特异度为98.93%,不同科室医院感染病例的敏感度在70.00%~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外科偏低。结论医院的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系统是行之有效的,但还需要通过宣传教育、专职人员的密切监控、加强软硬件的管理等手段不断地完善。
李元晖陈解语茹健覃玉秀廖秋梅
关键词: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监测系统评价
心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2001年
杨萍覃玉秀廖秋梅
关键词:心外科手术ICU医院内感染
2001~2010年我院医院感染的调查和长期趋势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01~2010年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感染部位分布、病原体的长期趋势,为深入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与目标性监测相结合的调查方法监测该院2001~2010年的所有住院患者,对医院感染确认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10年医院感染的总发生率为3.39%(2007~2008年呈上升趋势,P<0.01)。常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上呼吸道及皮肤软组织;呼吸系统的感染率呈下降趋势(P<0.01),但是下呼吸道构成比从2001年的27.9%上升到2010年的43.18%;泌尿系统、血液系统、腹部和消化系统、手术部位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P<0.01)。重症监护病房、神经外科、老年病房、血液内科、肿瘤科的医院感染发生率长期处于前列。常见病原体有不动杆菌属、白色念珠菌、其它真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克雷白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通过长期趋势分析表明,该院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为重症监护病房、神经外科等、重点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泌尿道及胃肠道等,重点病原体为不动杆菌、白色含珠菌等。应有针对性地重点加强这些科室、部位和病原体的目标性监测。
李元晖陈解语茹健廖秋梅覃玉秀
关键词:医院感染流行病学
2001-2010年某院医院感染长期趋势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2001-2010年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感染部位分布、病原体的长期趋势,为深入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与目标性监测相结合的调查方法监测我院2001-2010年的所有住院患者,对医院感染确认病...
李元晖陈解语覃玉秀廖秋梅茹健
关键词:医院感染病原体
文献传递
血浆置换抢救霉变糯玉米汤圆中毒被引量:2
2002年
彭小梅廖秋梅陆绍强覃冬青
关键词:饮食中毒血浆血液疗法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近年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日益普及,已成为一项常用的诊疗措施,我们为了评价此项侵入性操作技术医院感染风险,对我院的152例进行CAG术的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资料选自我院1...
覃玉秀廖秋梅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术医院感染率
文献传递
落实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的体会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医用内镜技术在临床各科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疾病的诊治与预防,起到了积极作用。有效提高了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如同许多医学发明一样,内镜诊疗技术同样会产生相应的并发症,由于内镜诊疗需要进入人的体内,在...
覃玉秀陈解语廖秋梅
关键词:内镜清洗消毒内镜诊疗医源性感染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