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职业病
  • 3篇职业病危害
  • 3篇窒息
  • 3篇缺氧
  • 2篇死亡事故
  • 2篇缺氧窒息
  • 1篇电镀
  • 1篇血压
  • 1篇氧化碳
  • 1篇疑似
  • 1篇预评价
  • 1篇噪声
  • 1篇职业病危害控...
  • 1篇职业病危害控...
  • 1篇职业病危害控...
  • 1篇职业病危害现...
  • 1篇职业病危害因...
  • 1篇职业病危害预...
  • 1篇智能化
  • 1篇窒息缺氧

机构

  • 13篇北京市怀柔区...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作者

  • 13篇常姗姗
  • 9篇孙继东
  • 8篇张伟涛
  • 6篇李福军
  • 6篇刘凯
  • 2篇闫乐
  • 2篇赵艳华
  • 1篇李馥程
  • 1篇杨丽梅
  • 1篇崔国强
  • 1篇赵容
  • 1篇孙利文
  • 1篇杨金峰
  • 1篇雷文静
  • 1篇胡泊
  • 1篇吕琳
  • 1篇陈俊涛
  • 1篇陈和平
  • 1篇朱婷婷
  • 1篇刘富臣

传媒

  • 9篇职业与健康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首都公共卫生
  • 1篇华北地区第十...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社区高血压患者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
2011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社区高血压患者现况及危险因素,为实施高血压干预措施,降低由高血压引起的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9年8月—2010年10月对九渡河镇6个村的高血压患者进行询问调查及身高、体重、血压的测量、血生化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超重肥胖率为81.5%;血脂异常率为49.4%,合并有心脏、脑、血管、肾脏并发症率为20.5%,规律锻炼率为22.4%,高盐饮食率为59.1%,规律服药率为37.7%,高血压的控制率为8.9%。结论该区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超重、肥胖、高盐饮食、缺乏体育锻炼,自我管理意识差,应采取社区综合性防治措施,加强健康管理,控制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李勇常姗姗
关键词:高血压干预措施
一起缺氧窒息死亡事故的调查
2010年
2009年7月20日6时27分,怀柔区疾病预防控制(以下简称疾控)中心接到怀柔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电话:怀柔区某食品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1名员工在检修污水泵过程中死亡,具体原因不详,要求进行检测。疾控中心立即启动职业中毒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电话报告区卫生局、北京市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同时中毒与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小分队人员携带应急检测仪器设备,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及检测。
常姗姗孙继东张伟涛李福军刘凯
关键词:二氧化碳甲烷
某制罐车间呼吸防护用品选用量化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某包装容器生产企业制罐车间配备的呼吸防护用品发放周期的合理性及有效性。方法通过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危害程度分析,调查该企业制罐车间各工种配备的呼吸防护用品种类和发放周期,咨询该用品制造商或查阅有关资料获得使用寿命计算软件,得出实际浓度下的防毒时间,估算配备的呼吸防护用品有效使用时间,结合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间,判断发放周期是否合理。结果该企业制罐车间各工种配备的防毒面具及滤毒盒计划发放周期为半年。经量化分析后得出,焊机及燃烧机操作工和全喷机及烘箱操作工配备的防毒面具及滤毒盒实际有效使用时间分别为22.5和6.6个工作日。结论应根据选择的呼吸防护用品,将其过滤元件的更换周期进行量化,提高呼吸防护用品选用的科学性。
吕琳胡泊赵容孙继东常姗姗
关键词:呼吸防护用品
北京市怀柔区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怀柔区工业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掌握全区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为相关部门进行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统一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怀柔区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共有241家,存在的职业危病害因素21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有8496人;所有工业企业均未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单位覆盖率均只有20.3%,体检人员覆盖率只有28.9%;个体防护用品配备率为57.7%,防护设施配备率为40.1%,警示标识配备率为32.8%。结论怀柔区工业企业职业病防治管理体制有待健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亟待加强,提高所有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及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势在必行,要让所有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都应使用有效的防护设施。相关部门要加大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力度和广度,建立和完善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有效监管体制及协调工作机制。
孙继东赵艳华陈和平闫乐张伟涛常姗姗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
一起缺氧窒息死亡事故的调查
2009年7月20日06时27分,怀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怀柔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电话:怀柔区某食品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1名员工在检修污水泵过程中死亡,具体原因不详,要求进行检测.疾控中心立即启动职业中毒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常姗姗孙继东张伟涛李福军刘凯
关键词:安全管理
北京市怀柔区2006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确定职业卫生工作防治的重点。方法收集整理2006年该区在岗职业人群的职业健康检查表,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找出职业危害的主要因素。结果怀柔区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噪声、苯系物、粉尘及职业危害因素的联合作用,行业主要集中在制罐、冲压、印刷、水泥厂等行业,主要表现为听力、血液系统受损。结论怀柔区的职业危害以制罐、冲压等行业的噪声为主,噪声危害应成为职业卫生工作的防治重点。
李馥程赵艳华常姗姗闫乐刘富臣张伟涛
关键词:噪声
北京市怀柔区2010年粉尘与高毒企业的危害因素调查
2011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粉尘与高毒危害企业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为改善作业场所环境提供技术支持,为监管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使用气体采样器、大气采样器、粉尘采样仪采集车间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和粉尘样品,噪声频谱分析仪现场检测噪声。结果对存在粉尘与高毒物品的36家企业工作场所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共采集化学毒物、物理因素、粉尘3大类11项893件样品。其中超标企业14家,超标样品121件,企业超标率38.9%,样品超标率13.5%。结论该区部分企业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提示各相关机构应高度重视职业卫生工作,加大监管和宣教力度,提高企业和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治意识,促进企业加强职业卫生工作管理,推进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预防和控制急慢性职业病的发生。
常姗姗孙继东张伟涛李福军刘凯
某智能化时电镀表生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2011年
目的预防、控制、消除某智能化电镀表生产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综合分析该项目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情况、检测结果及职业健康监护结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铅烟、二氧化锡、非稳态噪声及工频电场;铅烟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检测范围是<0.004~0.007 mg/m3,二氧化锡TWA检测范围是0.3~0.4 mg/m3,非稳态噪声检测范围是71.1~80.1 dB(A),工频电场检测范围是0.47~1.42 V/m。职业健康检查未检出接触粉尘、噪声作业在岗期间目标疾病。结论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能够采取相关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各工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要求,达到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
孙继东刘凯常姗姗张伟涛李福军
关键词: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
一起接触臭氧发生反应的事件报告
2008年
常姗姗孙继东刘凯
关键词:臭氧
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扩建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预防、控制、消除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扩建项目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检查表法与类比法结合进行分析。结果该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及非稳态噪声。生产过程中不产生《高毒物品目录》中所列的化学因素和石棉纤维粉尘、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的粉尘以及放射性因素及其他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判定属于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结论该项目建设地点、总体布局、生产车间与工艺设备布局、采暖、通风、照明和防毒、防噪声等卫生工程技术防护设施(措施)、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应急救援设施(措施)、辅助用室符合标准、规范要求。
孙继东刘凯常姗姗张伟涛李福军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