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职业病
  • 4篇职业病危害
  • 2篇窒息
  • 2篇死亡事故
  • 2篇缺氧
  • 2篇缺氧窒息
  • 2篇控制效果评价
  • 2篇健康
  • 2篇建设项目
  • 2篇干预
  • 1篇电镀
  • 1篇氧化碳
  • 1篇预评价
  • 1篇噪声
  • 1篇职业病危害控...
  • 1篇职业病危害控...
  • 1篇职业病危害控...
  • 1篇职业病危害现...
  • 1篇职业病危害因...
  • 1篇职业病危害预...

机构

  • 14篇北京市怀柔区...

作者

  • 14篇张伟涛
  • 8篇常姗姗
  • 8篇孙继东
  • 5篇李福军
  • 5篇刘凯
  • 4篇杨金峰
  • 4篇张建国
  • 2篇闫乐
  • 2篇赵艳华
  • 1篇李馥程
  • 1篇陈和平
  • 1篇刘富臣

传媒

  • 8篇职业与健康
  • 2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食品安全导刊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华北地区第十...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怀柔区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怀柔区工业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掌握全区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为相关部门进行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统一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怀柔区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共有241家,存在的职业危病害因素21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有8496人;所有工业企业均未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单位覆盖率均只有20.3%,体检人员覆盖率只有28.9%;个体防护用品配备率为57.7%,防护设施配备率为40.1%,警示标识配备率为32.8%。结论怀柔区工业企业职业病防治管理体制有待健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亟待加强,提高所有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及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势在必行,要让所有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都应使用有效的防护设施。相关部门要加大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力度和广度,建立和完善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有效监管体制及协调工作机制。
孙继东赵艳华陈和平闫乐张伟涛常姗姗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
一起缺氧窒息死亡事故的调查
2009年7月20日06时27分,怀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怀柔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电话:怀柔区某食品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1名员工在检修污水泵过程中死亡,具体原因不详,要求进行检测.疾控中心立即启动职业中毒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常姗姗孙继东张伟涛李福军刘凯
关键词:安全管理
一起缺氧窒息死亡事故的调查
2010年
2009年7月20日6时27分,怀柔区疾病预防控制(以下简称疾控)中心接到怀柔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电话:怀柔区某食品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1名员工在检修污水泵过程中死亡,具体原因不详,要求进行检测。疾控中心立即启动职业中毒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电话报告区卫生局、北京市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同时中毒与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小分队人员携带应急检测仪器设备,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及检测。
常姗姗孙继东张伟涛李福军刘凯
关键词:二氧化碳甲烷
某汽车制造企业员工健康促进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 为建立适合汽车制造企业工作场所健康促进(WHP)模式,对某汽车制造企业员工健康促进及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研究。 方法 于2016年3月,选择该企业接触有毒有害因素的500名在编员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信息传播、技能培训、组织改变等进行干预;对研究对象进行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企业和员工的基本情况、职业卫生情况、职业卫生知识认知情况、一般健康知识认知情况、生活方式和健康知识需求等。 结果 干预前后员工在每天工作时间、对现有劳动条件满意度和企业设置职业病危害因素警示标识或警示说明情况以及作业岗位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员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了解程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般了解的员工由干预前的34.5%增加到66.6%;干预前后员工对职业病是可以预防的认知、对健康知识和高血压的认知以及希望企业提供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的认知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员工的每周锻炼次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者的比例由干预前的70.2%上升到82.0%;干预前后员工每周早餐次数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吃早餐次数所占比例由9.5%下降到6.8%;饮食口味偏好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味偏咸的员工由28.7%下降到22.0%。 结论 该汽车制造企业工作场所健康促进模式在改善工作场所环境以及提高企业员工的健康意识、行为和认识方面起积极作用。
张建国杨金峰张伟涛
关键词:干预
北京市怀柔区某医院医用诊断X射线机房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2020年
通过对北京市怀柔区某医院医用诊断X射线机房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控制效果评价,明确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未达到要求的地方提出针对性建议,为建设单位职业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对该医疗机构机房进行实地调查和放射防护性能检测,全面系统的对职业性危害因素进行剖析。结果 该新建项目机房分区设计完善,布局合理,防护措施齐全,机房周围有效剂量为0.11-0.18μSv/h(未扣除天然辐射本底),放射工作人员每个季度开展个人剂量监测,年受照剂量为0.136mSv,并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均未发现异常。结论:该建设项目符合相关检测标准,能够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对放射工作人员的伤害,控制效果基本达到竣工验收要求,可投入使用。
杨金峰张建国张伟涛
关键词: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北京市怀柔区2006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确定职业卫生工作防治的重点。方法收集整理2006年该区在岗职业人群的职业健康检查表,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找出职业危害的主要因素。结果怀柔区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噪声、苯系物、粉尘及职业危害因素的联合作用,行业主要集中在制罐、冲压、印刷、水泥厂等行业,主要表现为听力、血液系统受损。结论怀柔区的职业危害以制罐、冲压等行业的噪声为主,噪声危害应成为职业卫生工作的防治重点。
李馥程赵艳华常姗姗闫乐刘富臣张伟涛
关键词:噪声
北京市怀柔区2010年粉尘与高毒企业的危害因素调查
2011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粉尘与高毒危害企业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为改善作业场所环境提供技术支持,为监管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使用气体采样器、大气采样器、粉尘采样仪采集车间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和粉尘样品,噪声频谱分析仪现场检测噪声。结果对存在粉尘与高毒物品的36家企业工作场所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共采集化学毒物、物理因素、粉尘3大类11项893件样品。其中超标企业14家,超标样品121件,企业超标率38.9%,样品超标率13.5%。结论该区部分企业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提示各相关机构应高度重视职业卫生工作,加大监管和宣教力度,提高企业和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治意识,促进企业加强职业卫生工作管理,推进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预防和控制急慢性职业病的发生。
常姗姗孙继东张伟涛李福军刘凯
某区女性护理人员生殖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了解怀柔区女性护理人员的生殖健康状况并探索其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为促进护理女工生殖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抽取医院的所有在编609名女性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性护理人员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发生率为19.1%,与婚姻状况、工作压力、工作量太大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8.795、Х2=4.073、Х2=12.811、Х2=17.525,P〈0.05);女性护理人员近6个月月经异常率为32.2%,与每天运动1h以上的个人习惯、平均每周工作时间、饮酒情况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153、Х2=17.250、Х2=9.006,P〈0.05);生殖相关肿瘤患病率6.5%,与年龄大小、夜班、流产史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27.964、Х2=8.001、Х2=4.464,P〈0.05)。结论女性护理人员月经异常、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和生殖相关肿瘤发生率较高,与个人情况、工作压力、夜班和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医疗机构应采取针对措施,通过宣传加强女性护理人员对生殖卫生的重视,从而提高其生殖健康水平。
杨金峰张建国张伟涛
关键词:护理人员女性生殖健康
标准化法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合格率评价中的应用
2021年
探究标准化法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合格率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对2014-2016年各类食品卫生抽检结果进行对比,分别计算各年的标化合格率。结果:2014-2016年各类食品的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0.52%、100.00%、100.00%。2014-2016年食品卫生抽检的标化合格率分别为94.5%、95.7%、96.8%,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标准化法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合格率评价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准确反映当地食品卫生质量情况。
张伟涛
关键词:食品卫生质量各类食品合格率
某智能化时电镀表生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2011年
目的预防、控制、消除某智能化电镀表生产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综合分析该项目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情况、检测结果及职业健康监护结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铅烟、二氧化锡、非稳态噪声及工频电场;铅烟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检测范围是<0.004~0.007 mg/m3,二氧化锡TWA检测范围是0.3~0.4 mg/m3,非稳态噪声检测范围是71.1~80.1 dB(A),工频电场检测范围是0.47~1.42 V/m。职业健康检查未检出接触粉尘、噪声作业在岗期间目标疾病。结论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能够采取相关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各工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要求,达到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
孙继东刘凯常姗姗张伟涛李福军
关键词: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