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文瑜

作品数:87 被引量:661H指数:16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专项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18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9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胁迫
  • 14篇种子
  • 12篇萌发
  • 11篇抗氧化
  • 10篇幼苗
  • 10篇种子萌发
  • 9篇性状
  • 9篇选育
  • 9篇氧化酶
  • 9篇栽培
  • 9篇抗氧化酶
  • 8篇苜蓿
  • 7篇农艺
  • 7篇农艺性
  • 7篇农艺性状
  • 7篇干旱
  • 6篇营养
  • 6篇栽培技术
  • 6篇种质
  • 5篇品种选育

机构

  • 75篇甘肃省农业科...
  • 37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辽宁农业职业...
  • 1篇天祝藏族自治...
  • 1篇甘肃省农业信...
  • 1篇甘肃省农业工...

作者

  • 87篇刘文瑜
  • 66篇杨发荣
  • 63篇黄杰
  • 60篇魏玉明
  • 31篇金茜
  • 12篇谢志军
  • 10篇王旺田
  • 9篇魏小红
  • 7篇顾娴
  • 6篇赵萌
  • 4篇刘欢
  • 4篇王国栋
  • 4篇龙雨
  • 4篇曹丽
  • 3篇王昶
  • 3篇潘发明
  • 3篇李敏权
  • 3篇李朝周
  • 3篇杨宏伟
  • 3篇王宝强

传媒

  • 10篇甘肃农业科技
  • 5篇草业科学
  • 5篇分子植物育种
  • 4篇饲料研究
  • 4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草业学报
  • 3篇作物杂志
  • 3篇草原与草坪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农业科技与信...
  • 2篇草地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沙漠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甘肃农业
  • 1篇中国果树

年份

  • 8篇2025
  • 11篇2024
  • 6篇2023
  • 5篇2022
  • 9篇2021
  • 7篇2020
  • 7篇2019
  • 9篇2018
  • 8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AHP法的观赏藜麦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1
2025年
为筛选出观赏价值高的藜麦材料,拓宽藜麦的应用领域并加速推广应用,以甘肃东乡、天祝地区推广种植的22个观赏藜麦为试验材料,对穗长、穗色、穗型、叶色、叶形、病虫害、茎色、整齐度和抗倒伏等进行鉴定,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观赏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10个影响藜麦综合观赏性的评价指标中,层次总排序权重占比最高的前3个依次为整齐度(0.1144)、倒伏(0.0742)和茎色(0.0471)。根据综合指数分值将分别适种于天祝和东乡两地的22份材料分为4个等级,天祝区域评价等级为Ⅰ级的材料有3份,Ⅱ级有12份材料,Ⅲ级有3份材料,Ⅳ级有4份材料,东乡区域评价等级为Ⅰ级的材料有4份,Ⅱ级有7份材料,Ⅲ级有8份材料,Ⅳ级有3份材料。东乡和天祝两地对部分材料的分级存在影响,如XG662在东乡为Ⅰ级,在天祝为Ⅲ级。运用层次分析法可有效对藜麦综合评价和分级,权重占比高的3个指标对观赏藜麦的筛选和育种具有重要参考。CHLi-207、CHLi-211、CHLi-223和CHLi-265的综合评价得分较高,田间观测表现优良,可作为观赏藜麦的优良品系进行推广。
李小雨黄杰杨钊柴继宽杨发荣杨发荣魏玉明刘文瑜
关键词:观赏性评价层次分析法农艺性状
不同添加剂对藜麦秸秆裹包青贮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4
2019年
以藜麦秸秆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添加剂对藜麦秸秆裹包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和Sila-Max组对藜麦秸秆的青贮效果较好,与不加添加剂相比可显著降低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氨态氮含量,同时显著提高乳酸和总VFA的含量,发酵品质较好,V-Score评分分别为81.63、83.71;添加乳酸菌和玉米粉可改善发酵品质,但差异不显著。与不加添加剂相比,添加尿素可显著提高蛋白质,但其氨态氮和pH含量较高。纤维素酶和Sila-Max适于用作藜麦秸秆青贮饲料的添加剂,其中Sila-Max表现最佳。
魏玉明郝怀志杨发荣黄杰刘文瑜王国栋金茜
关键词:添加剂裹包青贮发酵品质
蒺藜苜蓿种子休眠机制及其破除方法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以蒺藜苜蓿(Medica go truncatula)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种子生活力、发芽率、吸水率及粗提物的生物活性;并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_3)浸种后4℃低温层积或同浓度硝普钠(SNP)浸种,揭示蒺藜苜蓿种子休眠原因及破除方法。结果表明:蒺藜苜蓿种子具有生活力;30 d内裸粒种子发芽率为100%;破皮种子的吸水率显著高于完整种子;随着蒺藜苜蓿各部分粗提物浓度的升高,白三叶(Tri folium repens)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显著降低;0.1~0.7 mmo·L^(-1)的GA_3浸种后低温层积或同浓度SNP浸种均可以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其中以0.1 mmol·L^(-1)GA_3浸种后低温层积或同浓度的SNP处理效果最好。表明蒺藜苜蓿种子的休眠属于综合性休眠,可用GA_3浸种后低温层积或SNP浸种来解除其休眠。
刘文瑜魏小红许可成赵萌段正中
关键词:蒺藜苜蓿种子赤霉素萌发
不同产地藜麦籽粒品质分析与评价
2025年
为探究“甘味”农产品天祝藜麦的产地环境和品质优势,以采自天祝藏族自治县不同藜麦产地的土壤及藜麦籽粒为试验材料,采用食品安全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方法对其产地环境及产品品质进行检测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天祝藜麦的产地环境达到绿色食品的标准,不同产区藜麦籽粒的理化指标、矿质元素、氨基酸含量等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籽粒容重、千粒重、籽粒直径分别为668.00~762.00 g/L、2.86~4.47 g和1.30~2.84 mm;蛋白质、脂肪、能量、碳水化合物、灰分和Zn、Fe、Mn、Ca、Mg及Se等营养物质含量分别为10.80%~15.70%、4.60%~6.70%、1508.10~1629.08 kJ/100 g、64.750%~70.64%、2.30%~5.70%和18.20~31.40 mg/kg、67.90~1978.00 mg/kg、5.33~60.60 mg/kg、416.00~2604.00 mg/kg、1522.00~2776.00 mg/kg、0.03~0.16 mg/kg;不同产地藜籽粒均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总氨基酸含量为91.48~128.63 mg/g,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0.81~44.68 mg/g。此外,产地土壤养分与藜麦籽粒品质间和各品质间均有较强的相关性。综合评价分析表明,23个产区藜麦品质优劣顺序为S13=S16>S20>S12>S1=S11=S15>S18=S19>S5>S9=S14>S3=S4=S22=S23>S7=S10=S21>S2=S17>S6>S8,其中天祝赛什斯镇和哈溪镇的综合得分最高,所产藜麦籽粒品质最佳。本研究科学客观地反映了天祝藜麦良好的产品品质和生产环境,为天祝藜麦的下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魏玉明杨超杨发荣谢志军杨富民郭斌黄杰刘文瑜
关键词:产地环境产品品质综合评价
连作对藜麦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6
2021年
【目的】探究连作对藜麦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方法】选取‘陇藜1号’为材料,开展田间定位试验,进行不连作(C0)与连作3年(C3)的对比实验,比较不同生育期藜麦生物量及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连作对藜麦的生长、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C3处理的株高、鲜物质质量、干物质质量在显穗期与灌浆期比C0分别降低了16.6%、2.2%、7.6%与7.5%、6.0%、16.4%,根长在显穗期、盛花期和灌浆期增加幅度为68.5%、13%和12.8%,分枝数、有效分枝率、主穗长度和单株穗质量比C0处理分别下降22.2%、7.4%、18.5%和28.1%,千粒质量降低13.9%,单株产量降低37.9%,单位面积产量降低了34.78%。而C3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在苗期、显穗期、花期和灌浆期明显低于C0,分别降低25.0%、53.6%、5.1%、62.5%,但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分别在灌浆期与显穗期分别增长150.1%和74%。连作使藜麦叶片SOD、POD、CAT活性下降,其中SOD和POD活性分别在盛花期和灌浆期下降72.8%和94.1%;CAT活性在显穗期和盛花期下降83.5%和73.2%,而APX活性在盛花期和灌浆期升高达250%和246.7%。【结论】连作严重影响藜麦光合作用和保护酶系统,使植株生产库源关系失调而引起生长与产量的抑制,降低藜麦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因此,在生产中应采用轮作倒茬等农艺措施,降低连作障碍对藜麦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杨科刘文瑜王旺田王旺田杨晨杨发荣
关键词:连作生理特性
6个饲草高粱新品系在平凉地区的种植表现被引量:2
2021年
以饲草高粱品种晋牧1号和皖草2号为对照,在全膜穴播栽培方式下,对6个外引和自育的饲草高粱新品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饲草高粱新品系在当地均能正常生长及成熟,田间均未发现病害。全年鲜草平均折合产量以JC16-3最高,为118.27 t/hm2,较对照品种晋牧1号和皖草2号分别增产-4.30%、12.37%;全年干草平均折合产量以LC-2最高,为22.60 t/hm2,较对照品种晋牧1号和皖草2号分别增产3.48%、29.14%;LC-1次之,为21.97 t/hm2,较晋牧1号和皖草2号分别增产0.60%、25.54%。综合各参试饲草高粱新品系全年鲜草平均折合产量、全年干草平均折合产量及其农艺性状考虑,认为JC16-1和JC16-3这2个新品系表现较好,全年鲜草平均折合产量分别为115.12 t/hm2和118.27 t/hm2,全年干草平均折合分别为20.73 t/hm2和21.09 t/hm2。虽然这2个品系的全年鲜草平均折合产量和全年干草平均折合产量均低于晋牧1号,但均显著高于皖草2号,在甘肃平凉半湿润偏旱地区种植更具潜力。
郝生燕王国栋贺春贵潘发明顾娴何振富刘文瑜葛玉彬
关键词:饲用高粱新品系鲜草产量干草产量适应性
盐碱胁迫下藜麦种质幼苗生理特性及耐盐碱性评价被引量:11
2023年
以藜麦为研究对象,使用盆栽育苗法,设置0(CK)、150、300 mmol·L^(-1)3个混合盐碱(NaCl∶NaHCO_(3)=1∶1)浓度处理,通过测定幼苗鲜质量、干质量及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生长及生理指标,研究盐碱胁迫对10份藜麦(Q1~Q10)种质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盐碱胁迫程度加剧,幼苗的株高、根长较对照有少量增高,Q1的150 mmol·L^(-1)和300 mmol·L^(-1)处理较CK增高3 cm,而鲜质量相较CK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在300 mmol·L^(-1)至150 mmol·L^(-1)减少0.19 g;叶片叶绿素含量中的Q6由CK的2.7 mg·g^(-1)在150 mmol·L^(-1)时上升至4 mg·g^(-1),在300 mmol·L^(-1)时下降至2 mg·g^(-1);Q1的可溶性糖由CK的30.8 mg·g^(-1)在150 mmol·L^(-1)时升至37.59 mg·g^(-1),在300 mmol·L^(-1)时升高至89.84 mg·g^(-1),Q1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由CK的30.87 mg·g^(-1)升至150 mmol·L^(-1)的37.59 mg·g^(-1),在浓度为300 mmol·L^(-1)时达到最大为89.84 mg·g^(-1)。藜麦的幼苗叶内脯氨酸的含量在各盐碱处理下均显著高于CK,其中Q7由CK的95.12μg·g^(-1)升高至300 mmol·L^(-1)时的216.17μg·g^(-1),当盐碱浓度为150 mmol·L^(-1)时藜麦幼苗丙二醛含量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其中Q1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由CK的4.76 U·g^(-1)升高至5.94 U·g^(-1)后下降至4.91 U·g^(-1)、过氧化物酶活性由CK的0.13 U·g^(-1)升至3.66 U·g^(-1),在300 mmol·L^(-1)下降至0.56 U·g^(-1)、过氧化氢酶活性由CK的2.13 U·g^(-1)升高至3.36 U·g^(-1),在300 mmol·L^(-1)下降至2.5 U·g^(-1)。整体因浓度的增加而表现出先增强后降低的趋势。综合评价10份供试材料,耐盐碱性最强的为HZLM-15-1、其次为HJL-33-1,对盐碱敏感的材料为HJL34-1和LZLM-4。
刘睿敏马学军刘文瑜刘文瑜杨发荣王旺田魏玉明
关键词:盐碱胁迫生理特性耐盐碱性
河西地区2个藜麦品种引种试验研究被引量:18
2018年
为研究2个品种在当地的试种表现,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藜麦(Chenopodium quinoa)品种,本试验在永昌黑土洼农场和玉门昌马种植2个不同藜麦品种‘陇藜1号’和‘白藜’。结果表明,在两个试验点,陇藜1号和白藜均能正常成熟;陇藜1号在田间均表现出强的抗倒伏性及抗逆性。说明在河西干旱灌区陇藜1号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更适宜于当地种植。
杨发荣刘文瑜黄杰魏玉明
关键词:河西灌区引种物候期经济性状
一种提高野生露蕊乌头种子萌发率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野生露蕊乌头种子萌发率的方法,是将野生露蕊乌头种子去壳消毒后,用1000mg/L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24h,分别在光照和黑暗,18℃(12h)~25(12h)℃变温培养促使种子萌发的方法。本发明的有益...
魏小红曹丽龙雨刘文瑜赵萌许可成
文献传递
甘肃省藜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被引量:24
2019年
通过对近年来甘肃省藜麦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拓宽藜麦销售渠道、加大持续性研究经费支持、完善保苗技术、将藜麦列入农业保险和地方农业补贴范畴、完善藜麦种子经营许可证办理的相关手续、加强藜麦龙头企业的培育、加大藜麦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等发展对策。
杨发荣刘文瑜黄杰魏玉明王昶
关键词:栽培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