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雪松

作品数:20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葡萄球菌
  • 7篇球菌
  • 4篇耐甲氧西林
  • 4篇耐药
  • 4篇耐药性
  • 4篇甲氧西林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医院感染
  • 2篇凝固酶
  • 2篇耐甲氧西林金...
  • 2篇耐甲氧西林葡...
  • 2篇耐药性调查
  • 2篇金黄色葡萄球...
  • 2篇聚合酶
  • 2篇黄色葡萄球菌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多态性
  • 2篇合酶
  • 2篇肺炎克雷伯

机构

  • 15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中国航空研究...

作者

  • 15篇丁雪松
  • 14篇侯晓娜
  • 8篇解立威
  • 8篇杨婧
  • 4篇任微
  • 3篇任威
  • 3篇何莉
  • 3篇陈渝宁
  • 2篇秦海明
  • 2篇傅炜昕
  • 2篇万楠
  • 2篇于笑难
  • 2篇刘珊
  • 2篇付伟昕
  • 1篇刘姗
  • 1篇温锦英
  • 1篇周景春
  • 1篇付炜昕

传媒

  • 6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抗感染化...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第十届全军检...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6篇2001
  • 2篇199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种鉴定葡萄球菌凝固酶方法的评价
2001年
目的 评价 3种鉴定葡萄球菌凝固酶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临床分离的 16 0株葡萄球菌 ,经革兰染色、触酶试验、生化鉴定后 ,用试管法、玻片法、商品乳胶血凝法 (slidexstaph kit)和凝固酶基因法 ,鉴定葡萄球菌和评价凝固酶试验方法。 4种方法结果不一致的菌株进行重复试验。用凝固酶基因法作为“金标准” ,比较其它 3种凝固酶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凝固酶基因法能够正确判定葡萄球菌凝固酶 ;试管法有 1株菌鉴定假阴性 ;玻片法有 10株菌鉴定假阳性 ,1株假阴性 ;乳胶血凝法有 3株假阳性。试管法、玻片法、乳胶血凝法的敏感性分别为 98.86 %、98.99%和 10 0 % ;特异性分别为 10 0 %、83.6 1%和 95 .0 8%。玻片法鉴定葡萄球菌凝固酶有 6 .3%的错误。结论 乳胶血凝法和试管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是鉴定葡萄球菌凝固酶试验的好方法 ,玻片法的特异性较差 。
侯晓娜丁雪松解立威杨婧任微
关键词:葡萄球菌凝固酶
医院内细菌耐药性调查
1999年
掌握医院主要病原菌的流行分布及药敏谱,对于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时、正确的实施治疗,有效地控制感染,降低耐药菌传播,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现将我院1997年12月至1998年12月间临床分离率最高的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阴沟肠...
侯晓娜解立威丁雪松任威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氏菌阴沟肠杆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伊米配能氨苄青霉素
医院内耐甲氮西林葡萄球菌感染调查
2001年
侯晓娜于笑难解立威丁雪松任微
关键词:医院感染
两种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方法比较被引量:11
2001年
目的 比较双纸片协同法和 Vitek法检测临床分离株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 s)的一致性。方法 用纸片扩散法从 40 5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初筛出可疑产 ESBL s的菌 2 3株大肠埃希菌和 5 1株肺炎克雷伯菌 ,再用双纸片协同法和 Vitek法进行比较。结果 双纸片协同法检出大肠埃希菌 ESBL s15株和肺炎克雷伯菌 ESBL s35株 ;Vitek法检出大肠埃希菌 ESBL s15株和肺炎克雷伯菌 ESBL s34株 ;两种方法的符合率 95 .6 %。结论 双纸片协同法和 Vitek法均是检测 ESBL
侯晓娜丁雪松解立威任威
关键词: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
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菌的感染调查
2001年
侯晓娜陈渝宁解立威丁雪松
输血传播病毒(TTV)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了解输血传播病毒 (TTV)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性肝癌 48例 (实验组 )、非肝癌恶性肿瘤46例 (对照 1组 )和正常体检人员 5 8例 (对照 2组 ) ,检查 3组中TTV -DNA感染情况 ,进行病例对照研究。TTV -DNA检查用套氏PCR方法。结果 实验组TTV -DNA阳性率2 9 17%(14/4 8) ,对照 1组和对照 2组阳性率分别为 13 0 4%(6 /4 6 )、13 79%(8/5 8)。实验组与对照 1组和 2组相比接近显著性差异水平 (χ2 =3 6 46 ,P =0 0 5 6 ;χ2 =3 774,P =0 0 5 2 )。结论 TTV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检出率高 ,与正常对照组和非肝癌恶性肿瘤对照组相比接近显著性差异 ,TTV可能是原发性肝癌的一个致病因子。
侯晓娜丁雪松解立威杨婧任微温锦英
关键词:TTV肝癌输血传播病毒
葡萄球菌凝固酶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比较 3种鉴定葡萄球菌凝固酶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临床分离的 16 0株葡萄球菌经革兰染色、触酶试验、生化鉴定后 ,用试管法、玻片法、商品乳胶凝集法 (slidex staph- kit)和凝固酶基因法 ,鉴定葡萄球菌和评价凝固酶试验方法 ;4种方法结果不一致的菌株进行重复试验 ;用凝固酶基因法作为“金标准”,比较其他 3种凝固酶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凝固酶基因法能够正确判定葡萄球菌凝固酶 ;试管法有 1株菌鉴定假阴性 ;玻片法有 1株菌假阴性 ,10株假阳性 ;乳胶凝集法有 3株假阳性 ;试管法、玻片法、乳胶凝集法的敏感性分别为 98.86 %、98.99%和 10 0 % ;特异性分别为 10 0 %、83.6 1%和 95 .0 8% ;玻片法鉴定葡萄球菌凝固酶有 6 .3%的错误。结论 乳胶凝集法和试管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是鉴定葡萄球菌凝固酶试验的好方法 ,玻片法的特异性较差 。
侯晓娜丁雪松杨婧付伟昕
关键词:葡萄球菌凝固酶药敏试验试管法乳胶凝集法玻片法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25
2003年
目的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 ,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进行基因多态性研究。方法 对我院临床分离的 39株MRSA进行随机引物PCR扩增 ,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和聚类分析。结果  39株MRSA经电泳得到 1~ 9条片段 ,经聚类分析可分为 8个型 ,位于我院东侧的 1、2和 6号楼的科室主要流行Ⅰ、Ⅱ、Ⅵ型 ,其中神经外科主要流行Ⅰ型 ,呼吸内科流行Ⅵ型 ;而位于我院西侧的 3、4、5号楼的科室主要流行Ⅲ、Ⅳ和Ⅷ型 ,其中综合 2科流行Ⅷ型。结论 通过RAPD分型研究 ,了解了我院MRSA基因型流行的特性 。
侯晓娜丁雪松付炜昕杨婧何莉王月
关键词:MRSARAPD基因型
用PCR扩增法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mecA基因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应用PCR扩增法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mecA基因。方法 临床分离的 161株葡萄球菌 ,应用PCR扩增法鉴定MRS的mecA基因 ,并与Oxacillin纸片扩散法进行比较。结果  161株葡萄球菌用Oxacillin纸片扩散法和mecA基因法检测MRS有 4株菌有差异 ,mecA基因法鉴定阴性而Oxacillin纸片扩散法鉴定为耐药株 ,3株纸片扩散临界耐药 ,mecA基因法鉴定阳性 ,两种方法的符合率是96 89%。结论 mecA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准确、快速判定MRS ,特别是在鉴定纸片扩散法临界耐药株具有优势。
侯晓娜丁雪松于笑难杨婧解立威任微
关键词:MECA基因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聚合酶链反应
1998~2004年临床分离病原菌的耐药性变迁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监测临床病原菌的耐药性变迁。方法统计1998年1月-2004年12月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及药敏结果,不计重复株。细菌分离鉴定按卫生部临检中心颁布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进行。药敏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判定根据NCCLS判断标准,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采用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产超广谱肛内酰胺酶(ESBLs)检测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和纸片确证试验。统计分析采用WHONET5软件。结果7年间共检出病原菌16782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ESBLs和MRS呈逐年上升趋势。1998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17.0%和16.0%;2004年上升到52.2%和44.4%。1998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分别为63.4%和46.7%;2004年上升到76.9%和79.4%。各种菌株的检出比例和耐药性也在不断变化。总的趋势是非发酵菌和葡萄球菌的排序在上升,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对肠杆菌科细菌包括ESBLs显示了很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在1%以下;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在上升,1998~2001年耐药率低于14%,2002—2004年耐药率已上升至30%~39%。万古霉索对葡萄球菌包括MRS没发现耐药菌。2002年以前,利福平对MRSA的耐药率较低,在9%~35%之间,2003年以后,耐药率迅速增至79%~83%,这种突然的变化可能与近年来结核病抬头,利福平用量增加有关。结论本院病原菌的耐药性变迁符合全球细菌耐药性总趋势,但也有其特殊性。掌握本地区本部门细菌耐药性,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实际意义。
侯晓娜杨婧万楠刘珊何莉丁雪松傅炜昕
关键词:病原菌耐药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