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婧
- 作品数:55 被引量:268H指数:8
-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流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了解该院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a)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为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及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5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各科室送检的血液标本的临床及微生物资料,根据药敏结果将其分为三组:非多重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non-MDR-Aba)、多重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MDR-Aba)、广泛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XDR-Aba),统计病原菌科室分布、耐药性变迁及转归。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年共收集87株Aba-BSI标本,XDR-Aba和MDR-Aba检出率最高的科室均为ICU(各占74.0%,50.0%)。87例Aba-BSI转归结局显示,死亡率为13.8%(12/87)。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耐药表型与科室分布无统计学意义(=12.133,P=0.145),但与转归结局具有显著性差异(r=0.354,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ba-BSI最常见于ICU,且面临严峻的耐药形势,因此需要及时制定有效的感染控制政策,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规范的、连续的耐药监测,控制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播散与流行。
- 郭宁辉赵斌任微赵静褚美玲杨婧薛文成何莉
- 关键词:血流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流行病学
- 选择式目标管理提高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率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提高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前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方法以科室为单位开展选择式目标管理,以开展管理前为对照组(2013年7—9月),开展管理后为干预组(2013年10—12月),比较管理前后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情况。结果所有住院患者中,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11 254例,送检3 426例,送检率为30.44%;对照组与干预组的送检率分别为28.80%、31.89%,送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1,P<0.05)。限制级、特殊级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分别为3 716例、1 418例,送检率分别为46.61%、79.20%。限制级、特殊级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对照组与干预组送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2.86、19.31,均P<0.05)。结论应用选择式目标管理,可以提高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前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率。
- 杨婧杨蕾刘姗唐莉侯晓娜刘宝军
- 关键词:微生物标本病原学检查
- 2003-2005年沈阳地区解脲脲原体对大环内酯药物耐药表型分析
-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2003-2005年度1152株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对大环内酯药物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提供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及用药指导。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药敏一体化方法检测我院...
- 薛文成胡晓芳杨婧万楠陈渝宁马晓博孟冬娅
-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耐药大环内酯
- 文献传递
- HIV-1基因型、假病毒表型与活病毒表型耐药检测结果的比较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HIV-1基因型、假病毒表型与活病毒表型耐药检测结果间的差异。方法采用逆转录和套式PCR方法检测4例HIV-1阳性患者逆转录酶与蛋白酶的编码区基因变异,并与假病毒表型及活病毒表型耐药检测结果相比较,分析三者间的差异。结果基因型耐药结果和活病毒表型耐药相比较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其中去羟肌苷:100%不一致,司他夫定:50%不一致,齐多夫定:25%不一致,依非韦伦和拉米夫定的结果 100%一致。假病毒与活病毒表型方法分别检测两株病毒对五种药物的表型耐药,共得到10个结果,其中9个结果在耐药解释及耐药程度上均高度一致,仅一株病毒对于齐多夫定的耐药结果存在程度上的差异(假病毒方法为中度耐药,而活病毒方法为高度耐药)。结论 HIV-1基因型与表型耐药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假病毒表型与活病毒表型耐药检测方法结果高度一致,存在替代活病毒方法的可能。
- 杨婧耿文清张旻韩晓旭崔华露孙宏尚红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耐药基因型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耐药性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了解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和控制ESBLs菌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KB纸片法测定11种抗菌药物的药敏,双纸片协同法检测ESBLs。结果从2005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的标本中分离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704株,其中大肠埃希菌282株,肺炎克雷伯菌422株。产ESBLs菌357株,非产ESBLs菌347株,总检出率为50.7%(357/704),其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211株,检出率为50.0%(211/422),产ESBLs大肠埃希菌146株,检出率为51.77%(146/282)。产ESBLs菌与非产ESBLs菌对亚胺培南100%敏感,除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外,产ESBLs细菌对其他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ESBLs细菌(P<0.0236-P<0.005之间)。结论产ESBLs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碳烯霉烯类是治疗产ESBLs菌严重感染的首选药物。
- 侯晓娜汤淼杨婧李岩
-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
- 质谱仪鉴定血流感染草螺菌1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报道1例社区感染草螺菌误鉴定及相关文献复习内容,为临床解决同类问题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常规细菌鉴定仪器VITEK 2鉴定卡及药敏试验卡、质谱分析仪对1例社区感染患者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已报道该菌株感染相关病例文献进行复习总结。结果细菌鉴定仪器VITEK 2鉴定该菌株结果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质谱仪鉴定为草螺菌属;复习文献结果发现,多篇文献报道临床上草螺菌常常被误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该菌可以造成医院内感染,也可造成社区感染,主要感染对象为免疫功能受损的肿瘤患者、肺纤维囊性病患者及部分老年患者。结论草螺菌中的某些菌种是重要的机会致病菌,可引起免疫力低下或老年人医院内感染和社区感染。尽快改进临床常用细菌鉴系统或者推广质谱仪在微生物鉴定上的应用是准确诊断草螺菌感染的有效途径。
- 贾明利杨婧赵斌
- 关键词:血流感染质谱仪
- 偶发分枝杆菌髋关节置换术感染1例被引量:2
- 2003年
- 侯晓娜傅炜昕杨婧秦海明王月
- 关键词:偶发分枝杆菌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后感染药敏试验
- RAPD技术在粘质沙雷菌分型研究中的应用
- 近年来由粘质沙雷菌引发的医院感染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而对粘质沙雷菌的耐药表型与基因关系知之甚少,因此我们对心外科ICU病房5位术后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血液中分离的5株粘质沙雷菌用RAPD技术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
- 侯晓娜傅炜昕杨婧
- 关键词:RAPD技术粘质沙雷菌医院感染耐药表型基因多态性
- 文献传递
- 细菌自动鉴定仪3例布鲁氏菌误鉴定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6
- 2012年
- 目的探讨VITEK2 Compact微生物自动鉴定仪对布鲁氏菌误鉴定的原因及局限性。方法 2例无明显诱因发热患者血培养分离菌株,1例左胫骨病变患者骨髓培养分离株。采用VITEK2 Compact细菌鉴定系统、形态学、传统手工生化方法对分离株进行鉴定。采用PCR扩增16S rRNA基因并测序,对所测得的核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 3株缓慢生长的革兰阴性短小杆菌,使用VITEK2 Compact鉴定仪GN鉴定卡首次鉴定为支气管败血鲍特菌(1例)及人苍白杆菌(2例)。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菌株与马耳他布鲁菌或人苍白杆菌核酸匹配度高达100%,完全排除支气管败血鲍特菌的可能,结合动力试验阴性,排除人苍白杆菌的可能。将保存的菌株用VITEK2 Compact鉴定仪GN鉴定卡复检,结果为马耳他布鲁氏菌。复习文献,发现使用一些商业的细菌鉴定系统产生布鲁氏菌被错误鉴定的案例时有发生。布鲁氏菌可被误鉴定为苯丙酮酸莫拉菌(以前为苯丙酮酸冷杆菌)或解脲寡源杆菌(API20NE系统,法国生物梅里埃,Marcy-I′Etoile,France,人苍白杆菌(API20NE系统,快速NF Plus系统,Innovative Diagnostic Systems Inc.,Atlanta,USA),流感嗜血杆菌生物IV型,莫拉菌属(MicroScan panels Siemens Healthcare Diagnostics Inc.,West Sacramento,CA,USA),动物溃疡伯格菌(MicroScan Walk-Away system using MicroScan NegCombo Type44panel)。结论 16SrRNA基因序分析是鉴定临床缓慢生长的革兰阴性杆菌的有效手段,微生物自动鉴定仪鉴定缓慢生长细菌(如布鲁氏菌)有明显局限性,对布鲁氏菌病等传染病的临床治疗及流行病学调查可产生误导。建议细菌鉴定系统生产厂家应该完善其数据库中专家系统,当细菌鉴定系统报告为人苍白杆菌、解脲寡源杆菌、苯丙酮酸莫拉菌、支气管败血鲍特菌、动物溃疡伯格菌、莫拉菌属或流感嗜血杆菌生物IV型等少见菌种时,应该在鉴定仪器专家系统中�
- 杨婧任晓庆褚美玲马均任微王璐孟冬娅
-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技术在粘质沙雷菌分型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应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 (RAPD)技术对医院感染的粘质沙雷菌进行基因分型。方法 对心外科ICU病房 5例术后发热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的粘质沙雷菌 ,用VITEK细菌全自动分析仪进行系统生化鉴定 ,K 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 ,用 2条不同的随机引物进行RAPD基因分型。结果 5株粘质沙雷菌药敏谱全部一致 ,2条随机引物中一条引物未能分型 ,另一条引物可分为 2个基因型。其中 ,4株菌扩增出相同带谱 ,为同基因型 ;1株菌有独特的带谱为另一种基因型。结论 本次调查的 5株粘质沙雷菌有 2种RAPD基因型 ,其中 4株为相同基因型 。
- 侯晓娜张传树傅炜昕杨婧
- 关键词: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基因型粘质沙雷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