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dm2基因在小儿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 2005年
- 目的探讨mdm2基因在小儿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4例小儿肾母细胞瘤中的mdm2表达水平,分析mdm2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在24例小儿肾母细胞瘤中mdm2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mdm2基因高表达是小儿肾母细胞瘤转移中重要的分子生物学事件,检测小儿肾母细胞瘤中mdm2的表达情况对评估患儿的预后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 魏华孔燕靳振怀陈淑敏丁勇
- 关键词:癌基因
- 显微手术治疗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附6例报告)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由我科同一手术组收治的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6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手术切除脂肪瘤,松解粘连,切断终丝,使脊髓栓系综合征得以缓解。结果本组6例患儿术后住院期间,5例伤口一期愈合,1例术后脑脊液漏。症状均得到改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TCS患儿应尽早治疗,疗效确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可明显提高疗效。
- 魏华孔燕丁勇靳振怀
- 关键词:脊髓栓系综合征脂肪瘤显微手术治疗显微外科技术患儿
- 流式细胞仪测定小儿恶性肿瘤细胞DNA倍体及细胞周期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探讨小儿恶性肿瘤细胞核DNA倍性分布、细胞周期特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20例小儿恶性肿瘤细胞核DNA倍体模式、DNA指数、增殖指数和S期细胞比例熏并研究这些参数与肿瘤组织分期之间关系。结果二倍体肿瘤主要分布于细胞分化较好的肿瘤;随着肿瘤细胞病理分级的发展,异倍体肿瘤的检出率逐渐上升。相对于低分化组而言,高、中分化组的DI、SPF及PI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流式细胞仪测定小儿肿瘤细胞核DNA倍体模式及细胞周期特征在评估小儿肿瘤恶性程度上有重要意义,测定结果应与临床、病理资料相结合,为恶性肿瘤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 魏华孔燕丁勇靳振怀冯霞
- 关键词:肿瘤遗传学细胞周期流式细胞术
- mdm2基因在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mdm2基因在小儿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4例肾母细胞瘤中的mdm2表达水平,分析mdm2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在24例肾母细胞瘤中mdm2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呈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mdm2基因高表达是肾母细胞瘤转移中的重要的分子生物学事件,检测肾母细胞瘤mdm2的表达情况对评估患儿的预后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 魏华孔燕靳振怀陈淑敏丁勇
- 关键词:MDM2肾母细胞瘤儿童免疫组织化学
- 横裁包皮岛状皮瓣法在尿道下裂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0年
- 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采用横裁包皮岛状皮瓣法(Duckett法)治疗尿道下裂69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 丁勇魏华孔燕王银春刘俊杰张成静
- 关键词:尿道下裂外科手术
- 脱氧核糖核酸水平测定对肾母细胞瘤生物学特性评估的价值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DNA水平对肿瘤临床生物学特性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1993年1月-2007年12月临床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患儿24例,依据美国国家肾母细胞瘤研究组(NWTSG)标准进行分期,其中Ⅰ期12例,Ⅱ期7例,Ⅲ期5例。并根据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分组,肿瘤细胞高分化者10例,中分化者8例,低分化者6例。淋巴结转移者9例,未转移者15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肿瘤组织DNA水平,采用χ2检验分析DNA倍体与肿瘤患者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DNA异倍体主要存在临床分期Ⅱ、Ⅲ期(57.14%,100.0%),与Ⅰ期(25.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分化组肿瘤细胞DNA异倍体率(20.0%)明显低于中、低分化组(75.0%,83.33%),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组织DNA异倍体率在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77.78%vs33.33%P<0.05)。结论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DNA水平检测对评价肾母细胞瘤生物学特性有重要意义。
- 魏华丁勇孔燕王银春冯霞
-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脱氧核糖核酸流式细胞术儿童
- 胃转流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及对血清二肽基肽酶-4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胃转流术(gastric bypass,GBP)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降糖效果及对血清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Ⅳ,DDP-Ⅳ)和胰高血糖素样-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手术组(NO组)、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手术组(DO组)、糖尿病对照组(DC组).术前及术后第1、2、4、8周分别测各组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和血清DDP-Ⅳ、GLP-1.结果:GBP术后8 wk,DO组FPG由术前的20.21mmol/L±2.14 mmol/L下降至8.50 mmol/L±2.19 mmol/L(P<0.05).DO组术后1 wk血清DPP-Ⅳ开始下降,至术后第8周由术前的387.35 ng/L±46.75 ng/L降至141.57 ng/L±19.32 ng/L(P<0.05).DO组、NO组GBP术后第8周空腹GLP-1分别由术前的7.38 pmol/L±1.71 pmol/L和7.23 pmol/L±1.59 pmol/L升高到17.80 pmol/L±1.39 pmol/L和15.48 pmol/L±1.21 pmol/L(P<0.05),术后各时相点DO组的GLP-1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DC组和NC组(P<0.05).结论:GBP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DDP-Ⅳ和GLP-1的变化可能为其降糖机制之一.
- 陈守坤孔燕张蓬波魏华张秀忠任泽强
- 关键词:胃转流术2型糖尿病胰高血糖素样肽1
- Sistrunk术治疗小儿甲状舌管残留畸形的临床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小儿甲状舌管残留畸形的临床诊治方法及减少术后复发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小儿甲状舌管残留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及术后疗效。所有患儿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在全身麻醉下行Sistrunk术治疗48例,行扩大切除术2例。结果本研究患儿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手术标本均经病理学确诊,未发现恶变;随访0.5~2年均无一例复发。结论完善术前检查,充分认知甲状舌管残留畸形的解剖学特点,正确的术前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规范的Sistrunk术式和良好的手术技巧才能保障彻底切除甲状舌管残留畸形,这是预防和降低术后复发的关键。
- 魏华丁勇孔燕王银春李红权卢秋宁
- 关键词:小儿
-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特殊部位血管瘤的疗效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总结和评价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特殊部位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应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特殊部位血管瘤27例临床资料。将平阳霉素8 mg+地塞米松5 mg+20 g.L-1利多卡因1~2 mL+9 g.L-1盐水稀释至8 mL,配制成1 g.L-1平阳霉素注射液。按体表瘤体面积每1.0 cm×1.0 cm注射1 mL平阳霉素注射液计算注射量。根据瘤体大小的不同,治疗时可在同一刺入点向不同方向注射药物,注射后以血管瘤体表面皮肤或黏膜肿胀变白为限,局部施压延长药物在瘤体内的作用时间。对面积稍大的血管瘤,可采用多处进针注射的方法,一般以2、3个点为宜。1次平阳霉素用量不超过8 mg。观察2周,根据瘤体颜色及硬度决定是否继续用药,直至瘤体开始变硬萎缩为止,平阳霉素注射总量不超过40 mg。结果 27例小儿特殊部位血管瘤行瘤体内注射治疗,2例出现发热,1例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均未予任何处理,1~2 d恢复正常,另1例患儿在注射2次后出现唇部黏膜溃疡,经换药愈合。治愈22例(81.5%),显效5例(18.5%),有效率达100%。随访1~2 a未见复发。结论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特殊部位血管瘤能减少对组织结构的破坏,最大程度保持形态功能的完整,是安全、简便易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 魏华丁勇孔燕王银春孙玉华
- 关键词:血管瘤平阳霉素地塞米松
- nm23和mdm2基因在小儿胚胎性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04年
- 目的 探讨nm2 3和mdm2基因在小儿胚胎性恶性肿瘤的表达及其与分化及转移的关系 ,为此类肿瘤的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5 0例小儿胚胎性恶性肿瘤的nm2 3和mdm2表达情况。结果 在 5 0例小儿胚胎性恶性肿瘤标本中 ,nm2 3的阳性表达率为 5 0 % ,mdm2的阳性表达率为 6 4 % ,显示nm2 3、mdm2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及淋巴结转移均有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同时检测胚胎性恶性肿瘤中nm2 3和mdm2基因表达水平 ,对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 ,预测肿瘤进展有重要意义。
- 魏华孔燕靳振怀陈淑敏丁勇
- 关键词:NM23MDM2基因表达肿瘤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