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国维 作品数:13 被引量:67 H指数:5 供职机构: 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基于CT三维重建的“基座”理论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通过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分型比较,根据CT三维重建(3D-CT)骨折形态提出“基座”理论及“基座”稳定性评分和分度,并探讨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行3D-CT的21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包括151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X射线片进行Evans分型、AO分型,根据3D-CT影像进行Shoda分型、六部分分型,结合股骨转子间骨折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基座”理论及“基座”稳定性评分和分度,并探讨各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与“基座”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使用“基座”理论对211例患者进行稳定性评分,并分析151例患者手术前后3D-CT影像中股骨转子间“基座”受损与修复的情况,结果显示“基座”理论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其中手术成功145例,手术失败6例。结论基于X射线片及现有CT分型,部分特殊病例不能被准确分型,指导临床易出现偏差。“基座”理论及“基座”稳定性评分和分度是在股骨转子间骨折3D-CT基础上,对既往各种分型的补充和完善,能对该类骨折进行较为准确的术前评估,可有效避免手术失败,且有助于指导术后康复。 王科学 秦毅 赖国维 石钊 聂政 霍玉雄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 3D-CT 骨折分型 LISS板结合MIPPO技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LISS板结合MIPPO技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优点与适应证。方法选择2012-01/2016-12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胫骨骨折符合接骨板内固定手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式分为LISS板结合MIPPO技术组70例及切开复位固定组91例。通过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患者对切口的满意度、切口愈合情况、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功能情况及手术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2~32月,MIPPO技术组术中出血量平均65 ml,手术耗时平均62 min,完全负重平均10.2周,患者对术区外观及切口满意,出现接骨板激惹2例,3例功能障碍。切开组术中出血量平均105 ml,手术耗时平均54 min,完全负重平均14.4周,平均患者对切口满意度低,切口感染或坏死10例,功能障碍7例。采用胫骨骨折Edwards评价系统:MIPPO技术组优良68例(97%),可2例,切开组优良84例(92%),可2例,差5例。两组均无骨不愈合及骨髓炎病例。结论 LISS板结合MIPPO技术治疗胫骨骨折较切开复位内固定具有手术出血少,患者对术区切口外观满意,骨折愈合时间较早,切口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胫骨骨折中青少年骨骺未闭、骨质疏松、粉碎性骨折及对外观要求高的女性患者。 王科学 汪雷 黄历 秦毅 赖国维 吴勇刚 鲜成树 方勇超 李俊春 李林吉关键词:胫骨骨折 MIPPO技术 骨折固定术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方法]于2005年1月~2009年12月纳入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9个椎间盘采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并对病人进行随访。[结果]随访6个月~5年时间,按照Herron评价标准,显效为87例,有效为26例,无效为7例,总有效率较大,达到94.2%,并未出现血肿,椎间盘感染,神经损伤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有效率较高,因其安全,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鲜成树 王科学 吴勇刚 赖国维关键词:经皮穿刺 腰椎间盘切吸术 腰椎间盘突出 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早期发生骨折移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应用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早期发生骨折移位的原因。方法回顾我院从2009年3月~2011年5月,应用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共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术后早期骨折移位的6例,6例均为E-Vans分型Ⅲ型、Ⅳ型骨折,术中均未对包括小转子在内的后内侧骨折块进行复位固定。结论包括小转子在内的后内侧骨折块的复位固定,对转子间骨折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对小转子骨折不复位固定是引起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早期骨折移位的重要原因。 吴勇刚 鲜成树 赖国维 周源涛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 小转子 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9月至2013年3月,10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75岁),排除Evans分型Ⅰ型、Ⅱ型骨折、合并两种及以上内科疾病、合并其他部位骨折、不能耐受麻醉及手术的患者.其中79例符合纳入标准.股骨转子间骨折按照Evans分型均为Ⅲ型~Ⅴ型骨折.本组研究病例从入院到手术时间为2~6 d,平均(3.5&#177;1.0) d,随机采用PFNA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其中PFNA 43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36例.对照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内固定并发症、髋关节功能.髋关节功能按末次随访Harris评分评价.结果 79例患者均得到较好随访,随访时间12.0~24.0个月,平均(14.0&#177;2.8)个月.PFNA组Harris评分:优35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5.3%.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优19例、良8例、可4例、差5例,优良率75.0%.PFNA组较锁定钢板组临床愈合时间短(P&lt;0.05),内固定并发症较PFNA组高(P&lt;0.05),锁定钢板组发生4例内固定钢板断裂,PFNA组出现1例螺旋刀片切出头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出现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术后肺部感染,均经治疗后治愈.结论 应用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发生内固定并发症少,可早期下地负重,髋关节功能好,治疗效果满意. 吴勇刚 王科学 鲜成树 赖国维关键词:外固定器 股骨骨折 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4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骨痂形成的用时和骨折部位完全愈合的用时。结果:观察组患者骨痂形成的用时和骨折部位完全愈合的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具有效果好、患者骨痂形成的用时短和骨折部位完全愈合的用时短等优点。因此,进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可作为临床上治疗胫骨骨折的优选方法。 赖国维关键词:锁定加压钢板 胫骨骨折 疗效 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人工关节置换(BHR)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病人共96例,其中PFNA内固定术组80例,人工关节置换术组80例。比较两组病例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情况。[结果]人工关节置换组比内固定组手术时间短,离床活动时间短,术中输血量少(P﹤0.01)。内固定组术后制动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于人工关节置换组(P﹤0.05)。BHR组50例达到优级,20例达到良,优良率87.5%;PFNA组36例达到优级,20例达到良,优良率70%;术后1年髋关节改良Harris评分BHR组优良率高于于PFNA组(P﹤0.05)。[结论]BHR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疗效好,是治疗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尤其适应于骨质疏松性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 鲜成树 王科学 吴勇刚 赖国维关键词:股骨头置换术 腺病毒介导LMP-1基因治疗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以PLGA为支架,用含腺病毒介导的LMP-1修饰BMSCs修复胫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AdEasy腺病毒载体系统构建人LMP-l基因的腺病毒重组体,并检测感染病毒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测定LMP-1阳性细胞的数量,测定各组细胞ALP、OC、COL1表达。建立胫骨近端骨缺损新西兰大白兔模型,以PLGA为支架材料,分为4组:Ad LMP-1转染组、AdLacZ转染组、空白组和阳性对照组。术后2周、4周、8周每组处死动物,动态观察并比较缺损区新骨面积,分析其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成功分离兔MSC。同源重组成功构建AdLMP-1。体外实验MTT法分析表明AdLMP-1对MSC增殖无明显作用。AdLMP-1可促进OC和I型胶原蛋白的合成和分泌。第4、8周时阳性对照组和AdLMP-1转染组的成骨量明显增高(P﹤0.05),随时间延长,成骨均以线性增长,AdLMP-1转染组的成骨量则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Ad-Lacz转染组和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8周时尤为明显。说明AdLMP-1可促进成骨量增加。[结论]构建的Ad LMP-1能高效转染MSCs,且转染后的细胞能促进OC和I型胶原蛋白的合成和分泌。PLGA为支架携带腺病毒介导的LMP-1的BMSCs具有明确的骨缺损修复能力,为临床促进骨折愈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材料。 鲜成树 王科学 吴勇刚 赖国维关键词:腺病毒 骨缺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闭合复位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2013—2015年收治的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闭合复位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不影响髋关节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赖国维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切开复位 闭合复位 Ⅲ型开放性胫腓骨折治疗策略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Ⅲ型开放性胫腓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01/2010-08治疗的112例Ⅲ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其中男84例,女28例,年龄9~69岁。按Gustilo分类:ⅢA 57例,ⅢB 43例,ⅢC 12例。内固定治疗79例,外固定治疗30例,截肢3例,观察其疗效。结果 102例获得平均1.5年(1~4年)随访。97例达骨愈合标准,5例骨不愈合;76例已取出内固定物。结论有效的早期清创,正确的内固定,合理的软组织修复,可有效减少感染、骨不愈合及致残率,缩短住院时间。 王科学 吴勇刚 赖国维 鲜成树 黄历 郭超 郞志刚 李俊春关键词:胫腓骨骨折 内固定 软组织损伤 外固定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