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巍

作品数:29 被引量:252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3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茶树
  • 5篇指纹
  • 5篇指纹图
  • 5篇指纹图谱
  • 5篇近红外
  • 5篇红外
  • 4篇化学指纹图谱
  • 3篇岩茶
  • 3篇偏最小二乘
  • 3篇偏最小二乘法
  • 3篇乌龙茶
  • 3篇武夷岩茶
  • 3篇基因
  • 3篇教学
  • 3篇EST-SS...
  • 3篇茶叶
  • 2篇信阳毛尖
  • 2篇液相
  • 2篇液相色谱
  • 2篇色谱

机构

  • 15篇中国农业科学...
  • 14篇河南农业大学
  • 10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云南省农业科...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福建省农业厅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信阳农业高等...
  • 1篇中国计量大学
  • 1篇信阳农林学院

作者

  • 28篇贺巍
  • 13篇王丽鸳
  • 12篇成浩
  • 10篇周健
  • 7篇梁丽云
  • 5篇冯建灿
  • 5篇刘建军
  • 5篇苏会
  • 4篇刘本英
  • 4篇李美凤
  • 3篇叶阳
  • 3篇孙雪梅
  • 3篇王平盛
  • 3篇李友勇
  • 3篇韦康
  • 3篇赵仁亮
  • 3篇汪云刚
  • 2篇徐锦斌
  • 2篇刘栩
  • 2篇唐一春

传媒

  • 3篇茶叶科学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浙江林业科技
  • 2篇核农学报
  • 2篇中国茶叶加工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光学学报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园艺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河南教育(高...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高教学刊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茶树体内调控花青素生物合成的MYB转录因子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花青素(Anthocyanin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色素,属类黄酮化合物,与农作物的多种品质性状密切相关,决定植物花、叶、果实、茎和种皮等的颜色。MYB转录因子是调控花青素生物合成的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首先综述了植物花青素合成代谢途径及其MYB转录因子调控研究进展,其次介绍了茶树体内调控花青素合成的转录因子的最新研究结果,以期为进一步为开展茶树花青素生物合成基因调控和代谢工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周琼琼赵仁亮贺巍
关键词:茶树花青素生物合成MYB转录调控
“园艺人精神”融入茶学系课程和实践教学的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河南茶文化历史悠久,2010年河南农业大学设立茶学专业。一个专业的成长,与许多因素有关,当地历史文化底蕴是茶学专业存在的先决条件,专业所在大环境的氛围是其成长的助推力,正确培养人才理念和专业使命是专业发展的原动力,利用科研硕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专业存在的必要条件,茶学专业正在这片沃土上逐渐壮大,园艺人的精神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梁丽云贺巍高睿张达
关键词:茶学课程教学实践教学
浅谈信阳茶史与信阳毛尖的起源及发展被引量:8
2015年
信阳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品质。自起源至今,经过百年的发展、革新,信阳毛尖的品质、文化氛围都发生了变化。全文从信阳茶叶发展历史入手,对信阳毛尖的起源及其发展做了简略的论述和探讨。
刘建军李美凤贺巍梁丽云袁丁冯建灿
关键词:信阳毛尖
EST-SSR分析云南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被引量:12
2010年
利用EST-SSR标记对云南134份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30对引物共检测到等位位点127个,平均每对引物产生4.23个;共检测到263个基因型,平均每对引物所扩增的基因型有8.8个;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平均达0.501,高于其它地区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云南茶树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资源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和相似系数分别为0.413和0.597,说明资源间的遗传差异比较大,遗传基础较宽。聚类可将134份资源划分为4大组。8个种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753~0.981,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91,表明不同种群间的遗传差异比较小。云南茶树资源间亲缘关系的揭示为今后茶树资源保存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刘本英李友勇孙雪梅王丽鸳贺巍成浩汪云刚王平盛
关键词:EST-SSR亲缘关系
茶树LHC基因家族的鉴定和表达模式分析
2025年
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LHC)是由核基因编码的一类膜蛋白,在植物光系统中可以与色素分子结合形成捕光复合体,在光能的捕获、传递及响应各种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从茶树基因组数据库中成功鉴定到了LHC基因,并对该基因家族成员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也分析了茶树LHC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及冷胁迫、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处理后的转录组数据。结果表明:茶树LHC基因家族成员有19个,相对分子质量在17 609.48~34 789.78 Da之间,等电点在5.01~8.54范围之内,亚细胞定位显示在叶绿体中;根据系统进化树、基因结构和保守结构域分析,该基因家族成员保守基序基本一致,说明该基因相对保守;基因表达分析表明,LHC基因在嫩叶组织中表达量最高,且不同的LHC基因在冷胁迫和干旱胁迫处理下表达量存在差异。上述结果表明,LHC基因广泛参与茶树生长发育,并在非生物胁迫应答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这将为今后LHC功能的深入挖掘提供理论依据。
赵鑫月张芬贺巍赵仁亮梁丽云苏会赵广山李叶云班秋艳
关键词:茶树基因表达分析
基于质构仪的茶树新梢茎杆嫩度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使用质构仪测定了龙井43和中茶108新梢各节茎的剪切力,取最大剪切力表示新梢的嫩度,剪切力越小嫩度越高,建立了最大剪切力测定新梢嫩度的方法。结果表明,质构仪测新梢嫩度是可行的;在连续时间内采摘鲜叶新梢老化主要表现在第3~5节茎,第1~2节茎的嫩度变化相对较小;新梢嫩度与成熟度、空间位置、采摘时间、品种有一定的相关性;修剪处理显著提高第3~4节茎的嫩度。本研究初步证明了新梢不同茎位剪切力的变化存在规律性,为鉴定茶树品种的持嫩性提供了评价方法。
黄艳韦康王丽鸳成浩贺巍周健
关键词:嫩度质构仪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茶树育种学为例被引量:4
2022年
如何实现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是当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本研究以茶树育种学课程为例,阐述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路径与措施,并对实践应用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相关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周琼琼赵仁亮贺巍
关键词:混合教学模式
基于化学指纹图谱的茶叶产地、原料品种判别分析和生化成分预测
茶叶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部分名优茶市场存在“以假乱真”的现象,为了对这种现象有一定的判断,本研究以对茶叶产地、品种等的判定为目的进行化学指纹图谱的分类和判别研究。同时,对茶叶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研究,以期...
贺巍
关键词:化学指纹图谱高效液相色谱茶叶化学成分
不同产区龙井茶相似性及线性判别被引量:6
2014年
对来自西湖龙井一级保护区、西湖龙井二级保护区、钱塘产区、越州产区4个产区的527份龙井茶样品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和主成分分析及线性判别,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的龙井茶在儿茶素等酚性物质及咖啡碱含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提炼出5个主成分,其中第一主成分构成中影响较大的因子有EGCG、EGC、C、CAF和EC,第二主成分构成中影响最大的因子为ECG;在第一第二主成分得分值平面中,样品点基本按照品种聚合成群,说明原料品种不同是影响龙井茶的内含成分的主要因素之一;欧氏距离与判别分析结果显示,二级保护区的西湖龙井茶与一级保护区西湖龙井茶之间的差异最大,越州龙井与一级保护区西湖龙井茶产品间差异较小。
王丽鸳成浩贺巍韦康张成才
关键词:龙井茶高效液相色谱
云南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英文)被引量:6
2011年
利用EST标记对云南134份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30对引物共检测到等位位点127个,平均每对引物产生4.23个;共检测到263个基因型,平均每对引物所扩增的基因型有8.8个,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异范围为0.014-0.736,平均达0.501.(2)资源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和相似系数分别为0.413和0.597,聚类可将134份资源划分为4大组.(3)8个种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753-0.981,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91.结果表明,云南茶树资源间的遗传差异比较大,遗传基础较宽,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不同种间的遗传差异比较小.
刘本英李友勇孙雪梅唐一春贺巍汪云刚王平盛
关键词:EST-SSR亲缘关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