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兰
-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微移植”治疗7例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本研究旨在观察Hyper-CVAD/MA化疗方案联合亲缘HLA单倍体相合供者G-CSF动员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G-PBHSC)输注组成的"微移植"治疗7例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LBL/ALL)患者的疗效。研究对象为2009年8月至2012年9月第二炮兵总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例LBL/ALL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微移植"治疗,首先给予患者Hyper-CVAD/MA方案化疗,在MA方案化疗结束后48 h给予亲缘HLA单倍体相合供者G-PBHSC输注,不进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截至2014年4月,中位随访41(20-57)个月。结果显示:7例患者共完成30个疗程"微移植"治疗,均获得完全缓解(CR)。"微移植"治疗主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及相关感染;在治疗期间未观察到GVHD相关临床表现。随访截止时,5例无病存活,2例复发死亡。结论:"微移植"治疗LBL/ALL的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 孙万军赵红霞黄雅静李洁侯慧慧代娜娜郗晓琴胡海兰
- 关键词:化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 “微移植”治疗难治性淋巴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微移植”治疗难治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09年10月至2012年2月第二炮兵总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0例经一线正规治疗失败或复发的难治性淋巴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微移植”治疗,首先给予患者Hyper—CVAD/MA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吡喃阿霉素+地塞米松/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化疗,在MA方案化疗结束后48h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HLA单倍型相合的亲缘供者外周血干细胞(G—PBSC)输注,不做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在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并对治疗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共完成31个疗程“微移植”治疗。获得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2例,总有效(CR+PR)8例。化疗后全部患者发生Ⅳ度骨髓抑制,但在G—PBSC输注后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恢复的中位时间分别为9、14d;其他不良反应均在2级以内。18例次患者出现G—PBSC输注相关性发热。全部患者在“微移植”治疗期间未观察到GVHD相关临床表现。2013年3月随访截止时,无病存活6例,死亡4例,其中3例为病情进展,1例为感染。10例患者1年和3年的总生存、无病生存率均为60%。结论“微移植”治疗难治性淋巴瘤的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 赵红霞孙万军郭梅李洁胡海兰侯慧慧代娜娜艾辉胜
- 关键词:淋巴瘤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淋巴瘤
- 可溶性HLA-A*0201-PR1复合物的构建与鉴定被引量:1
- 2007年
- 为制备HLA-A*0201-PR1四聚体,本课题构建了可溶性的HLA-A*0201-PR1复合物。以原核表达的HLA-A*0201-BSP融合蛋白为重链,β2-微球蛋白(β2m)为轻链,与人工合成的HLA-A2限制性抗原肽PR1(蛋白酶3的第169-177氨基酸,VLQELNVTV)进行共折叠复性,以生成可溶性HLA-A*0201-PR1复合物。应用BirA酶对复性混和物进行生物素化,再经阴离子交换柱纯化,得到生物素化的可溶性HLA-A*0201-PR1复合物。应用凝胶过滤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可溶性HLA-A*0201-PR1复合物的生成率。利用HLA-A2构象特异性抗体(BB7.2)及链霉亲和素进行Western blot和ELISA分析,对生物素化的可溶性HLA-A*0201-PR1复合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折叠体系中,主要含有HLA-A*0201-BSP聚合体、HLA-A*0201-PR1复合物及β2m,其中可溶性复合物生成率约18%。获得的HLA-A*0201-PR1复合物可在BirA酶作用下被有效生物素化。结论:成功地获得了生物素化的可溶性HLA-A*0201-PR1复合物,为进一步制备HLA-A*0201-PR1四聚体创立了基础。
- 孙万军徐东刚胡海兰邹民吉杜建芳王金凤蔡欣王嘉玺艾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