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聂晓改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性
  • 3篇缺血
  • 3篇缺血性脑卒中
  • 3篇卒中
  • 3篇脑卒中
  • 2篇炎症
  • 2篇炎症因子
  • 2篇睡眠
  • 2篇睡眠呼吸
  • 2篇睡眠呼吸暂停
  • 2篇睡眠呼吸暂停...
  • 2篇综合征
  • 2篇阻塞性
  • 2篇阻塞性睡眠
  • 2篇阻塞性睡眠呼...
  • 2篇阻塞性睡眠呼...
  • 2篇阻塞性睡眠呼...
  • 2篇呼吸暂停综合...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机构

  • 4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聂晓改
  • 2篇张云芳
  • 2篇李铮
  • 1篇袁勇
  • 1篇殷梅
  • 1篇关赟

传媒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致缺血性脑卒中炎性机制的相关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血浆炎症因子可溶性血管内皮蛋白C受体(soluble endothelial protein C receptor, SEPCR)、急性时相血清淀粉样蛋白A (acute phase serum amylo...
聂晓改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缺血性脑卒中炎症因子炎症机制
文献传递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致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炎症因子的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一种临床常见睡眠呼吸紊乱疾病。研究证实,OSAS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夜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进而通过多种机制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炎症反应就是最重要的机制之一。OSAS患者体内较高水平的炎症因子参与了炎症反应过程,增加了卒中的严重性及治疗的复杂性。
聂晓改殷梅
关键词:缺血卒中炎症趋化因子类
PEAR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PEAR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为疾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神经内科门急诊或住院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PEAR1基因rs1204133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测序验证基因型。结果卡方检验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组和正常对照组PEAR1基因rs12041331G>A位点GG、GA、AA基因型和G、A等位基因频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卒中组的糖尿病、高血压比例较正常对照组多,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EAR1基因rs12041331G>A位点突变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PEAR1基因rs12041331G>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相关。rs12041331G>A位点基因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风险预测的候选基因。
张云芳庄杉杉余艳李铮吴晓明聂晓改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单核苷酸多态性
D-二聚体/白蛋白、白细胞介素-6、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联合预测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不良结局
2025年
目的 分析并评估D-二聚体/白蛋白比值(DAR)联合白细胞介素-6(IL-6)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术后不良结局的预测效能。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24年7月至2025年3月本院收治的284例接受孙氏手术的ATAAD患者。根据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需透析治疗、二次开胸止血、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或全因死亡,将患者分为非不良结局组(n=196)和不良结局组(n=88)。通过电子病历系统采集术前基线资料、围术期参数及实验室指标。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对于分类变量则根据频数分布特征,选择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非不良结局组与不良结局组在年龄、体外循环时间、乳酸脱氢酶(LDH)、IL-6、D-二聚体(D-D)、FDP及DAR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DAR、IL-6、D-D、FDP及体外循环时间延长是ATAAD术后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联合检测分析显示,DAR联合IL-6、FDP及体外循环时间的预测效能最优,ROC曲线下面积达0.886(95%CI:0.846~0.927)。结论 DAR联合IL-6、FDP及体外循环时间检测可有效预测ATAAD术后不良结局,该生物标志物组合可作为术后风险分层的有效预测指标。
张云芳李铮聂晓改关赟陈琪袁勇
关键词:队列研究LOGISTIC回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