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艳玲
- 作品数:15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植物景观设计被引量:12
- 2014年
- 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消费理念的转变,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旅游日渐成为旅游市场的消费主流。植物景观是体验型农业休闲园价值创造的重要载体之一,植物景观设计则是创造可持续的生态休闲园的基础环节。以景观生态学、景观美学等理论为出发点,从时间、空间、意境等方面探讨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植物景观的设计模式。植物景观设计优化将促进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由传统农业向现代休闲模式转变。
- 牛艳玲
- 关键词:体验型植物景观设计
- 浅谈中国传统园林在当代环境设计中的传承——以六合茉莉花广场设计为例
- 2014年
- 如何设计人性化且具有吸引力的社区公园环境,满足城市复合使用功能,得到了越来越多设计师与居民的关注。本文以六合茉莉花广场设计为例,在继承传统园林设计基础上,提出了创新的设计理念,并对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 牛艳玲王刚
- 关键词:环境设计
- 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困境与对策研究被引量:4
- 2024年
- 深化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文章阐述了产教融合的内涵与目的,剖析了当前新形势下遇到的问题与困境,由此建议政府采取加大政策供给与引导、强化评价导向、激励行业企业办学、增强学校服务行业企业能力等多项举措,为高职院校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注入活力,提供保障。
- 李从峰牛艳玲
- 关键词:促进就业
- 景观建筑挡土墙优化设计后抗震性能的实验测试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目前的景观建筑设计中往往更注重建筑的景观性,而忽略了建筑的安全稳定性,导致景观建筑的整体抗震效果较差,在景观建筑设计中加入挡土墙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其抗震性。为此,设计一种具有一定抗震性能的景观建筑挡土墙,利用建筑施工过程中保留的复合纤维材料、建筑垃圾以及纤维绳等作为土墙填充物,并加入具有一定抗拉能力的拉筋材料,以保持土墙内部的稳定性。考虑景观建筑通常注重外观视觉效果,使用“平改坡”设计,在墙体表面种植具有一定视觉冲击的植物,增加土墙自重,促进土墙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分析挡土墙后面无限倾斜填土受力状态,选取菱形微小单元体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景观建筑的挡土墙土压力强度。实验证明,优化设计的景观建筑挡土墙结构可以有效增强景观建筑的整体抗震能力。
- 牛艳玲王洁宁
- 关键词:景观建筑抗震性挡土墙
- 高职环艺'工作室导师制、项目团队式'教学模式初探
- 2017年
- 从传统的'工作室'和'项目化'教学模式谈起,分析了所在学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和'双导师、项目式'教学模式的现状,讨论了如何在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和深化校企合作下,创新改革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导师制、项目团队式'教学模式的初步思路和举措.
- 牛艳玲
- 关键词:高职工作室导师团队
-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视阈下的特色田园乡村规划设计——以南京江宁湖熟钱家渡为例被引量:2
- 2020年
- 以南京钱家渡特色田园乡村改造实践为例,从策划、规划、设计一体化层面,剖析了其水乡文化、农渔文化和体验性观光旅游的结合,助推钱家渡村江南水乡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 牛艳玲张娅
- 关键词:规划设计文化发展
- 景观设计在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9年
- 城市湿地公园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个专有名词,详细分析城市湿地公园内涵以及景观设计在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的应用原则,其目的是研究出景观设计在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的应用途径。
- 牛艳玲
- 关键词:景观设计城市湿地公园景区建设
- “1+X”证书制度助力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的问题、策略与建议
- 2025年
- “1+X”证书制度的目的是优化人才培养和评价标准,解决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本文首先从政策背景出发,阐述了“1+X”证书制度的内在逻辑和现实意义,然后从院校、教师、学生、评价组织四个层面分析了面临的问题和原因,进而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大框架下,从工作机制、标准研制、书证融通、师资培训四个方面提出了详细解决策略,最后从国家和省级政策制度设计层面和各主体的执行层面分别提出了建议。本研究为推进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助力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 牛艳玲刘雅卿姚春燕
- 基于产教融合构建“课—训—赛—评”四环联动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2025年
- 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举措。该文通过分析当前实践教学现状,提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创新举措,推行以学生为中心、以“课”为基础、以“训”为手段、以“赛”为载体、以“评”为保障的教育教学改革,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 牛艳玲周书剑朱国华
-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管理
- 拓宽“强师”之路——数字化赋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 2024年
- 数字化赋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本文首先从政策背景出发,阐述了新时代“双师型”教师数字化转型赋能的现实价值,然后从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引擎动力三个方面分析了新变革中存在的困境,进而从强基、提质、创新、治理四个层面详细阐述了新局势下的赋能之路。希望本研究可为推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 牛艳玲孟令仪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