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8日
星期二
|
欢迎来到三亚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柳丹妮
作品数:
5
被引量:4
H指数:1
供职机构:
兰州大学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更多>>
合作作者
刘怀丕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杨凯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期刊文章
1篇
学位论文
领域
3篇
文化科学
主题
2篇
人肉
2篇
人肉搜索
1篇
典型人物报道
1篇
宣泄
1篇
旁观
1篇
旁观者
1篇
网络
1篇
网络暴力
1篇
感动
1篇
感动中国
1篇
暴力
1篇
《感动中国》
1篇
传播心理
机构
3篇
兰州大学
作者
3篇
柳丹妮
2篇
刘怀丕
传媒
1篇
知识经济
1篇
新闻窗
年份
1篇
2012
2篇
2010
共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感动中国》创新典型人物报道研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环境、媒介生态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有利于典型人物报道的客观条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再加上长期以来受到传统的报道理念和形式的束缚,典型人物报道积存的诸多缺陷越来越明显,受众产生了怀疑、不...
柳丹妮
关键词:
《感动中国》
典型人物报道
文献传递
“人肉搜索”与网络暴力之比较
被引量:1
2010年
2001年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陈自瑶事件"距今已有9年,而"人肉搜索"却愈发清晰和广泛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本文试图将"人肉搜索"与网络暴力进行比较,以期把握"人肉搜索"的实质和特点。
柳丹妮
刘怀丕
关键词:
人肉搜索
网络暴力
网络“人肉搜索”的三种传播心理
2010年
网络“人肉搜索”作为人们使用媒介的一种新方式.除了反映出其对信息获知、群体认同与归属、从众等传播心理外.还反映出了网络“人肉搜索”所独具的宣泄、旁观者效应、黑箱经历等传播心理。本文试图从宣泄、旁观者效应、黑箱经历三条路径解析网络“人肉搜索”的传播心理。
柳丹妮
刘怀丕
关键词:
传播心理
网络
旁观者
宣泄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