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有
- 作品数:153 被引量:3,587H指数:31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松辽盆地营城组玄武岩流动单元测井响应特征被引量:11
- 2011年
- 流动单元是玄武岩地层的最基本组成单元,其内部分带性控制储层的储集性能和有效储层的分布位置.运用钻井岩心资料建立了玄武岩流动单元分带地质模式,单个流动单元由上而下依次为上二部气孔带、中部致密带和下部气孔带.依据自然伽马(GR)、声波时差(DT)、补偿密度(RHOB)、深侧向电阻率(LLD)和中子孔隙度(NPHI)分析流动单元测井响应特征,判别蚀变带、气孔带和致密带3种测井相类型;自然伽马能谱(K、Th、U)用于判别玄武岩地层中自然伽马高值的界面性质.蚀变带具有高伽马、高声波时差、高中子和低阻、低密度的特征,致密带呈低伽马、低声波时差、低中子和高阻、高密度,气孔带介于两者之间.流动单元分带的测井响应特征反映的是孔隙、裂缝发育和蚀变作用在纵向上的渐进式和韵律性变化.K-GR交会图用于区分蚀变带和气孔带,DT-RHOB交会图用于区分致密带和蚀变带、气孔带.单个或多个流动单元构成喷发单元,喷发单元之间具有明显间断,发育蚀变带、风化带、沉积夹层和凝灰岩层4类界面,由于K含量高于喷发单元内部玄武岩而呈现高自然伽马,Th-U交会图、K-Th/U交会图用于进一步判别界面类型.
- 黄玉龙孙德有王璞珺曲立才
- 关键词:玄武岩测井响应火山岩储层松辽盆地
- 兴凯地块南部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特征被引量:9
- 2015年
- 兴凯地块南部构造演化复杂,缺乏精确的年代学证据和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兴凯地块南部花岗岩侵位结晶年龄为晚三叠世末期(202~205Ma),处于古亚洲洋和古太平洋构造体制的转换阶段.地球化学成分上,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均以富硅(SiO2=69.61%~77.27%)、弱过铝(Al2O3=12.70%~15.28%)、较富碱(AKI=0.64~0.88)为特征.结合角闪石矿物的出现、较低的锆石饱和温度(TZr=679~787℃)等特征表明本区花岗岩为分异的Ⅰ型花岗岩.锆石的^176 Hf/^177 Hf比值较高(0.282 773~0.282 913),εHf(t)均为正值(4.39~9.32),二阶段Hf模式年龄较为年轻(0.65~0.96Ga),反映其源区物质为新元古代期间从亏损地幔新增生的年轻地壳物质.结合岩石形成年龄、岩石组合等特征可以推断岩石应该形成于西太平洋开始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下.
- 敬海鑫孙德有苟军武鹏飞王天豪郭宏宇柳小明胡兆初
- 关键词:花岗岩U-PB测年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
- 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窟窿山花岗岩中Be-Nb矿成矿年龄和矿床成因
- 2025年
- 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窟窿山花岗岩与火山岩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岩浆演化系列,晚期花岗岩中赋存多个Be-Nb-U-Pb-Zn矿床(点),但有关Be-Nb的矿化年龄及成因机制尚不清楚。Be-Nb矿化蚀变带明显受NNE向、NEE向断裂控制,硅化、绿泥石化、萤石化与Be-Nb矿化关系密切。本文通过锡石及铌铁矿微区U-Pb定年、热液石英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H-O同位素、全岩及硫化物S同位素分析,确定与主要铍矿物日光榴石共生的铌铁矿和锡石的U-Pb年龄为134~132Ma,与赋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134Ma)一致,Be-Nb矿化是同一岩浆-热液系统在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气液两相(VL)流体包裹体均与成矿过程密切相关,成矿流体温度为220~430℃,盐度为2.56%~13.44%,属中高温、中低盐度的H 2O-NaCl热液体系。H-O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全岩δ^(34) S值变化较大为2.85‰~13.46‰,闪锌矿和黄铁矿的δ^(34) S值分别为8.33‰~9.06‰和6.77‰~8.07‰,指示硫源与窟窿山花岗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窟窿山酸性岩浆经历了显著的分离结晶作用,促进了Be、Nb初始富集。在岩浆-热液阶段,萤石的结晶降低了成矿元素的溶解度,导致铌铁矿、日光榴石和锌日光榴石的形成,热液阶段外来流体的加入致使铍矿物与硫化物矿物共存。研究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受到与古太平洋板块后撤有关的伸展构造体制控制。
- 张铎孙德有苟军周舰梁杉杉陶光活王常东潘硕
- 关键词:铌铁矿日光榴石华北克拉通北缘
- 延边和龙地区早侏罗世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被引量:2
- 2019年
-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地区早侏罗世花岗岩广泛出露,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形成于195.2±1.3 Ma。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花岗岩具有高硅(SiO2=73.83%~75.55%)、富碱(Na2O+K2O=7.63%~8.37%)、富铝(Al2O3=13.15%~14.25%)、贫镁、贫钙(MgO=0.22%~0.43%,CaO=0.87%~1.41%)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总量不高(ΣREE=106.60×10^-6~127.8×10^-6),轻稀土分馏系数(La/Sm)N=5.71~11.25,重稀土分馏系数(Gd/Yb)N=1.48~2.37,Eu为中等负异常(δEu=0.42~0.76),微量元素以富集LREE、Rb、Th、U、K,强烈亏损Sr、P、Ti为特征,指示为壳源岩浆,在构造图解几乎全部落入火山弧花岗岩区,显示可能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结合延边太平岭地区出现的早侏罗世花岗岩组合到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所报道早侏罗世花岗岩及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共同构成了平行洋壳的俯冲方向的成分极性,表明了俯冲方向,反映了在早侏罗世期间古太平洋板块对我国东北地区北北西方向俯冲的渐进过程。
- 李研聂逢君孙德有苟军
- 关键词:花岗岩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岩石成因
- 北祁连地区早古生代弧岩浆作用及变质作用事件:以门源-柯柯里地区为例被引量:8
- 2017年
- 位于祁连地块北缘的门源-柯柯里杂岩体出露一套早古生代高级变质岩,其中长英质片麻岩的矿物组合以石榴子石+夕线石+黑云母+长石+石英为特征,变基性岩以石榴子石+单斜辉石+角闪石+斜长石+石英为特征,具有典型的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组合特征。岩相学观察、相平衡模拟和地质温压计估算结果显示门源地区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和石榴角闪岩的峰期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分别为780℃、9.0kbar和790℃、8.4kbar。相平衡模拟揭示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经历了近等压降温的逆时针P-T轨迹,可能反映了处于中地壳的岩石经历了与洋壳俯冲相关的弧岩浆岩和弧火山岩所带来大量的热所导致的高温变质及随后的等压冷却过程。锆石U-Pb定年显示门源-柯柯里地区2个高级变质岩的变质年龄和1个闪长岩的弧岩浆作用年龄分别为495±2Ma、493±3Ma和495±3Ma,表明门源-柯柯里一带共同经历了北祁连洋壳俯冲导致的500Ma左右的弧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门源-柯柯里高温低压变质带和其北侧百经寺-清水沟一带出露的HP/LT变质岩组成了双变质带,并指示了北祁连洋早古生代时期的向南俯冲。
- 彭银彪于胜尧张建新张建新李三忠仝来喜
- 关键词:北祁连
- 吉林南部太古宙TTG岩类的深熔作用及深熔熔体的分凝聚集被引量:5
- 1998年
- 研究表明,吉林南部太古宙TTG岩类中的部分岩石发生了深熔作用。深熔作用发生于TTG岩类遭受高角闪相变质作用条件下,其温度为660~670℃,压力为0.6GPa左右。同时南北向韧性剪切变形作用促进了TTG岩类的深熔作用,并为深熔熔体就位提供了主要空间。深熔岩浆分凝聚集结晶形成了淡色块状花岗岩类。发生深熔作用的TTG岩石和淡色块状花岗岩类中均有两个世代的矿物组合,第一世代矿物代表TTG岩石原有的矿物。
- 孙德有林强吴福元葛文春
- 关键词:太古宙花岗岩类深熔作用
- 延边地区显生宙中酸性侵入岩的时代及构造意义
- <正>延边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吉林省,与朝鲜和俄罗斯相邻。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兴蒙造山带的东端,夹于佳木斯—兴凯地块与华北板块之间,两块体之间为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板块缝合带,经历了古亚洲洋构造域演化和中生代太平洋板块的俯冲...
- 孙德有王广婷杨东光敬海鑫苟军侯雪刚孙如江
- 关键词:中酸性侵入岩显生宙部分熔融
- 文献传递
- 中国东部中生代岩浆作用与岩石圈减薄被引量:327
- 1999年
- 对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及其包体的Sr Nd 同位素资料的总结表明,中国东部现今岩石圈地幔具有强烈亏损性质,现今岩石圈地幔是新生的。岩石圈减薄主要发生在中生代晚期,并与中国东部大面积、强烈的中生代岩浆活动在时间上相对应,且具有自西向东岩石圈减薄逐渐增强的趋势。分析表明,中生代期间印度洋型软流圈地幔的侵入与中国东部的岩石圈减薄密切相关。
- 吴福元孙德有
- 关键词:同位素岩石圈地幔岩石圈减薄岩浆作用中生代
- 大兴安岭海西期造山带的演化:来自花岗质岩石的证据被引量:28
- 1999年
- 大兴安岭海西期花岗质岩石的地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以及晚古生代沉积建造和火山 沉积建造的分析结果表明:海西早期的花岗闪长岩 斜长花岗岩组合(375~350 Ma),主要分布于乌奴尔和多宝山地区,前者形成于弧后盆地的引张环境,后者形成于火山弧环境;海西中期的花岗闪长岩 二长花岗岩组合(390~310 Ma)主要分布于多宝山地区,形成于板块碰撞后的抬升环境;海西晚期的二长花岗岩 正长花岗岩组合(290~240 Ma)形成于晚造山和造山期后的伸展环境。海西期花岗质岩浆作用持续了约140Ma,每一次岩浆作用的时间间隔约为10~20 Ma。
- 许文良孙德有尹秀英
- 关键词:海西期造山带花岗质岩石
- 伊春-鹤岗地区花岗岩的时代及地球化学特征
- 在兴蒙造山带东段小兴安岭伊春-鹤岗地区山露大量曾被确定为加里东期和印支期的显生宙花岗岩,本文对这些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结合该区已有的研究资料,确定该区大面积出露的花岗岩主要形成于两期:...
- 魏红艳孙德有付长亮
- 关键词: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年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