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程

作品数:59 被引量:17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5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1篇病毒
  • 38篇流感
  • 31篇禽流感
  • 23篇禽流感病
  • 23篇禽流感病毒
  • 11篇遗传进化
  • 8篇流感病毒
  • 7篇基因
  • 6篇疫苗
  • 6篇抗原
  • 5篇抗原性
  • 5篇H5
  • 5篇H5N1
  • 5篇H9N2
  • 4篇毒株
  • 4篇野鸟
  • 4篇遗传进化分析
  • 4篇疫病
  • 4篇致病性禽流感
  • 4篇进化分析

机构

  • 59篇中国动物卫生...
  • 10篇青岛农业大学
  • 7篇山东农业大学
  • 5篇浙江农林大学
  • 4篇内蒙古农业大...
  • 3篇山东省农业科...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上海出入境检...
  • 1篇宁夏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塔里木大学
  • 1篇山西省动物疫...
  • 1篇乌兰察布职业...
  • 1篇唐山市动物卫...
  • 1篇山东和康源生...

作者

  • 59篇彭程
  • 45篇蒋文明
  • 33篇刘朔
  • 30篇李金平
  • 29篇刘华雷
  • 25篇侯广宇
  • 21篇王素春
  • 19篇陈继明
  • 8篇王静静
  • 7篇魏荣
  • 7篇孙洪涛
  • 7篇庄青叶
  • 6篇王楷宬
  • 5篇宋建德
  • 4篇孙淑芳
  • 4篇于建敏
  • 4篇孙映雪
  • 4篇张琳
  • 4篇王通
  • 4篇邱源

传媒

  • 36篇中国动物检疫
  • 4篇中国兽医学报
  • 4篇畜牧与兽医
  • 3篇中国兽医杂志
  • 2篇中国家禽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5篇2025
  • 11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8
  • 10篇2017
  • 10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5年全球非洲猪瘟流行状况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2015年全球共有16个非洲国家和7个欧洲国家暴发了2 500多起家猪和野猪的非洲猪瘟疫情。非洲地区以家猪疫情为主,欧洲地区频发野猪疫情;带毒野猪与家猪交叉感染,导致病毒在欧洲出现循环传播,且在秋冬季节集中暴发。非洲猪瘟从非洲和欧洲传入我国的风险在不断增加,提示我国应时刻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孙洪涛彭程庞素芬姜雯刘陆世魏荣
关键词:非洲猪瘟流行病学
H7N9亚型禽流感疫苗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自2013年以来,H7N9亚型流感对我国养禽业和人类公共卫生造成了极大影响。疫苗作为重要防疫工具,在H7N9亚型流感防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H7N9禽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安全性高、免疫效果好,已在国内广泛应用。随着对H7N9亚型流感病毒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对核酸疫苗、亚单位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及通用流感疫苗等新型疫苗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我国禽流感疫苗的开发与应用夯实了技术基础。本文对各类型H7N9亚型禽流感疫苗的研发情况以及优点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更好地防控禽H7N9亚型流感提供帮助。
梁少波张琳张琳刘朔刘朔彭程李金平李金平侯广宇刘华雷格日勒图
关键词:核酸疫苗亚单位疫苗
全球非洲猪瘟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威胁被引量:24
2017年
非洲猪瘟自1921年首次在肯尼亚被发现以来,已扩散至全球52个国家。目前,非洲疫情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以南地区,多呈地方性流行;欧洲疫情已由高加索地区扩散到波罗的海周边国家,家猪、野猪疫情频发,且有进一步扩散的趋势。分析认为,非洲猪瘟传入我国的风险因素主要是活猪及其产品的进口、旅客携带猪肉制品的入境、口岸中生活垃圾与废物的未安全处理以及野猪的流动。依据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及传入风险因素,建议在中俄边境地区加强对野猪和软蜱的监测,禁止与疫情国家进行生猪及其产品贸易,指定生猪及其产品的进口贸易口岸,严禁旅客携带猪肉制品入境,严格无害化处理国际口岸中的生活垃圾及其他污染物。
孙洪涛彭程宋建德袁忠勋魏荣
关键词:非洲猪瘟
H5N1 HPAIV在哺乳动物中的流行事件及相关大流行的风险控制
2025年
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已从禽类扩散至全球多个哺乳动物物种。本文系统分析了2.3.4.4b分支H5N1 HPAIV在哺乳动物中的跨物种传播特征及其大流行风险。通过分析欧洲皮草动物(水貂、狐狸)、南美洲海洋哺乳动物(海狮、海豚)及美国奶牛群3个典型H5N1 HPAIV传播案例,揭示病毒可通过基因重配(如BB、B3.2、B3.13基因型)和获得哺乳动物适应性突变(如PB2 E627K、Q591K、D701N、M631L)等方式,突破宿主屏障传播。病毒在奶牛中通过乳腺组织嗜性实现乳汁传播,在海洋哺乳动物中呈现沿美洲海岸的扩散模式,同时发现人-动物界面(如污染环境、乳制品)存在溢出风险。诸多研究显示,病毒引发大流行需满足血凝素(HA)抗原新颖性、聚合酶适应性突变(PB2/PB1/PA)、HA稳定性改变三大条件,而基因组重组会加速宿主范围扩展。美国奶牛疫情中,病毒已形成规模化传播链(17州989个农场),伴随70例人类感染病例(41例与奶牛相关)。建议进一步强化监测,提升生物安全水平,加强疫苗研发,深入研究病毒传播机制和途径等,为H5N1 HPAIV的跨物种传播预警及大流行防控提供重要依据和有效策略。
徐婉旖张富友刘朔彭程刘华雷蒋文明
关键词:哺乳动物大流行
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微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7
2023年
为建立特异、灵敏的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igh pathogenicity avian influenza virus,HPAIV)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检测方法,根据GISAID和GenBank公布的H5亚型HPAIVs H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和探针,对反应体系和条件进行优化,建立针对H5亚型HPAIVs的dd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重复性以及敏感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引物探针浓度为900 nmol/L和250 nmol/L、退火温度为55℃、升降温速率为2.0℃/s时ddPCR反应效率最高。该方法可特异性检测H5亚型HPAIVs,对H9N2、H7N9等常见禽病病原均不能检出。该方法对标准品最低检测限为1.97拷贝/μL,敏感性比qPCR方法高10倍。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对80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与金标准方法的符合率为100%。本研究建立的dd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为H5亚型HPAIVs的诊断和检测以及精准防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蒋文明刘朔李金平彭程尹馨于晓慧李阳王静静刘华雷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
两株野鸟源H6N1和H6N8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遗传进化分析和对小鼠的感染性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为了解2016年在江西省鄱阳湖野鸟中分离的两株H6N8和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P419和P339)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其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受体分析和对BALB/c小鼠的感染性试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这2个毒株属于不同的分支,并经历了不同亚型病毒间的广泛重组。2个分离株的HA裂解位点基序均为PQIETR/GLF,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HA蛋白受体结合位点处第138、226、228位氨基酸残基分别为丙氨酸(A)、谷氨酰胺(Q)、甘氨酸(G),具有结合禽样流感病毒受体的分子特征。受体结合试验表明,分离毒株仅能结合禽样受体。Balb/c小鼠的感染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只在小鼠的上呼吸道鼻甲中进行有限复制,使小鼠体重发生轻微变化,未表现明显临床症状,表明这2株分离株可感染小鼠,但致病力不强。
蒋文明李金平彭程王素春侯广宇陈继明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野鸟感染性
2.3.4.4b分支H5N1亚型HPAIV的广泛传播对“同一健康”的挑战与影响
2025年
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在流行病学和生态学层面的演变,给全球野生鸟类、家禽及野生哺乳动物带来了严重影响。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起源于家禽,通过野生鸟类在全球扩散,感染了更多哺乳动物和鸟类物种。2024年2.3.4.4b分支H5N1亚型毒株在奶牛中传播,并引发人间病例。H5N1亚型HPAI的生态变化对野生动物、生态系统、家畜、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挑战。因此,动物、环境和人类相关部门间需开展协同合作,采取“同一健康”策略预防H5N1亚型HPAI大流行。应采取行动防止HPAI在家畜、野生动物及人类间传播,关注疫情暴发的上游驱动因素,及时应对人兽共患病疫情并做好风险评估,以降低未来疫情风险。
徐婉旖毛秋艳彭程刘朔刘朔蒋文明
关键词: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2024年美国奶牛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分析被引量:4
2024年
2024年3月以来,美国报告了多例奶牛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本文对本次疫情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疫情流行情况和分布规律,提出了风险防范建议。现有数据表明,引发奶牛感染的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属于2.3.4.4b分支,与美国同期在家禽和野禽中流行的毒株高度同源。初步分析表明,感染奶牛的病毒可能来源于野生候鸟。疫情发生后,美国采取了限制移动、调运检测等综合防控措施。本次疫情可能对美国奶牛产业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但从目前来看对我国影响较小。建议持续进行国外疫情监视,国内加强野禽风险监测,强化家禽强制免疫,积极宣传引导,做好应急储备等,降低本次疫情对我国的影响。
蒋文明刘朔彭程刘华雷
关键词: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奶牛
甲型流感病毒快速分型与分析软件的开发与试用
2016年
甲型流感病毒危害动物和人类健康,其亚型多、突变率高、易发生重配,因此对其进行检测及流行毒株基因分析尤为重要。为解决传统方法进行大量甲型流感病毒序列分型和分析时存在的费工耗时、人为错误多等问题,结合实际工作需要,使用Perl语言建立了一套lunix系统下的甲型流感病毒快速分型与分析软件,并试用其对Gen Bank中所有宿主为鸭的甲型流感病毒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软件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序列的分析、分型和遗传进化研究,可用于甲型流感病毒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王楷宬王通庄青叶邱源彭程王素春陈继明
关键词:甲型流感病毒基因分析遗传进化
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为深入了解我国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变异情况及其规律,对我国2012—2015年分离的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进行了HA基因的扩增、测序与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发现这些流行毒株主要分布在第2.3.2.1分支、第2.3.4.4分支和第7.2分支。制备流行毒株的单因子阳性血清,与相应疫苗株进行交叉血凝抑制试验,计算抗原相关系数,并对各分支流行毒与相应疫苗之间的HA1主要抗原位点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e-4、Re-5、Re-6、Re-7、Re-8疫苗株之间的血凝抑制抗原相关系数在0.17-0.67之间,表明不同分支之间的抗原性有较大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分支内流行毒与疫苗之间的血凝抑制抗原相关性差异会越来越大,抗原性变异程度增加,这与HA1主要抗原位点差异分析的结果一致。因此,要取得理想的防控效果,必须及时更新疫苗,使用与流行毒匹配性更好的疫苗。这些数据为深入了解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和对该病毒的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持。
蒋文明李金平侯广宇彭程刘朔王素春张玉新陈继明
关键词:H5禽流感病毒抗原性疫苗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