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伊莎
- 作品数:24 被引量:91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19-2022年南京市鼓楼区儿童蛲虫感染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了解南京市鼓楼区学前儿童蛲虫感染情况,为后续制定和调整蛲虫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2022年,每年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学前儿童进行蛲虫感染检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进行检测,一采一检,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长蛲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儿童卫生行为习惯,应用χ^(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分析。结果2019-2022年期间,南京市鼓楼区共调查学前儿童2040人,阳性41人,感染率为2.01%(41/2040)。男童感染率为1.96%(21/1072),女童感染率为2.07%(20/968),不同性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0,P>0.05)。不同年龄儿童的4年总感染率以6~岁组最高为3.78%(20/529),3~<4岁组最低(0.45%,2/445),不同年龄组儿童蛲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03,P<0.01)。班级有聚集性感染现象。2019-2020年民办幼儿园蛲虫感染率为4.27%(31/726),显著高于公办幼儿园0.20%(1/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00,P<0.01)。2019-2020年问卷调查1190名家长的蛲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1.60%(852/1190),其中公办幼儿园家长蛲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5.46%(372/493),显著高于民办幼儿园68.87%(480/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66,P<0.05)。结论南京市鼓楼区学前儿童蛲虫感染处于较低流行水平,后续应进一步加强对儿童感染的监测与防控,尤其应加强民办幼儿园的蛲虫感染监测。
- 殷位刚何伊莎杨佩才王凌陈晓军
- 关键词:蛲虫儿童感染率
- 一种与乳腺癌辅助诊断相关的SNP标志物及其应用
-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及肿瘤学领域,公开了一种与乳腺癌辅助诊断相关的SNP标志物及其应用。该标志物为rs10152591、rs1037699、rs10487075、rs11645106、rs11663688、rs117686...
- 沈洪兵胡志斌马红霞靳光付陈佳萍何伊莎
- 文献传递
- 1例蠊缨滴虫感染报告被引量:2
- 2022年
- 蠊缨滴虫感染在门诊感染中少见,易被忽略。本文通过对1例感染者的就诊过程作一详细描述,供临床医师借鉴。患者,男,62岁。长住连云港赣榆区打工。患者于2020年9月15日淋雨劳累后出现发热,咳痰,自行服药,热退。3 d后再次发热,并伴右侧胁肋部疼痛,遂至赣榆区人民医院就诊。该院检查WBC 19.74×10^(9)/L,N 83.7%,超敏C反应蛋白33.19 mg/L;CT示右肺中叶及两下肺叶炎症,右侧胸腔积液。该院给予抗感染及化痰治疗共3 d,效果欠佳。22日转至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示超敏C反应蛋白65.8 mg/L,WBC 11.66×10^(9)/L,E 6.9%。CT示两肺多发结节及片状影。肺功能示肺通气功能减退。纤支镜洗液检查示存在感染。同时将纤支镜洗液送南京市疾控中心作寄生虫学相关检查。该院考虑患者肺炎,给予抗真菌及化痰治疗3 d,效果不明显。此时南京市疾控中心反馈寄生虫检测结果示蠊缨滴虫阳性。该院遂加用奥硝唑治疗,一周后患者发热、咳嗽、胸痛等症状消失,相关感染指标均恢复正常,痊愈出院。患者在两家医院以临床医生的经验先后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在确定是蠊缨滴虫(同时还应注意与支气管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相鉴别)后,及时采用奥硝唑治疗,效果显著,症状很快消失。提示临床医生找对病原采用针对性治疗非常重要,蠊缨滴虫在临床感染的患者中少见,又缺乏检测手段,更易漏诊,须警惕。
- 杨佩才何伊莎华胜毅余衍亮张洁
- 关键词:蠊缨滴虫寄生虫
- 2010-2015年南京市疟疾疫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分析2010-2015年南京市疟疾流行特征,为下一步制定和调整疟疾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5年南京市网络报告的疟疾疫情资料、病例个案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5年南京市共报告疟疾确诊病例137例,其中恶性疟102例(74.45%)、间日疟33例(24.09%)、卵形疟1例(0.73%)、三日疟1例(0.73%);境外感染126例(91.97%)、本地感染2例(1.46%)、省外感染9例(6.57%)。境外输入病例中有117例来自非洲国家,9例来自亚洲国家。患者人群主要为青壮年男性,职业以农民工、工人、技术人员为主。发病当天就诊的病例占19.30%,就诊当天即确诊的病例占55.65%,确诊单位以市级医院为主(74.45%)。结论南京市疟疾疫情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本地感染逐步消除,但境外输入疫情仍然严重。因此需要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管理和监测,提高医疗机构专业人员对疟疾的临床诊治能力,同时对重点人群开展疟疾健康教育,以降低疟疾的发病风险。
- 谢朝勇何伊莎李燕菁杨佩才
- 关键词:疟疾
- 南京市2012-2018年消除疟疾监测情况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分析2012—2018年南京市消除疟疾监测情况,为进一步制定消除疟疾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8年南京市疟疾疫情报表、发热病人血检报表以及所有病例的个案信息、流行病学调查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8年南京市共监测发热病人血检173 792人次,报告确诊疟疾病例138例,其中恶性疟105例,间日疟11例,卵形疟16例,三日疟3例,混合感染3例。138例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来自非洲131例,亚洲7例。人群主要为男性青壮年,职业以工人、农民、技术人员为主。全市10个区有病例报告,且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性特征。发病当天就诊的病例占26.09%(36/138),经首诊单位确诊病例占68.12%(94/138)。主动病例侦查1 047人,未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例。采用诱蚊灯法进行全通宵蚊媒监测,在5个监测点共捕获中华按蚊417只,密度为0.17只/(灯·小时)。2016—2018年南京市疟疾报告病例采用镜检法和RDT两种方法检测,配对比较显示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25)。结论南京市输入性疟疾病例仍有再传播风险,需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专业人员业务培训,加强多部门合作,针对重点人群采取有力防控措施,防止输入性疫情的传播与扩散,巩固消除疟疾取得的成果。
- 王毓何伊莎
- 关键词:疟疾输入性病例
- 血吸虫毛蚴自动识别系统的检测效果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通过模拟现场实验,比较血吸虫毛蚴动态自动识别系统与传统人工肉眼观察法检测血吸虫毛蚴的效果,以评价毛蚴自动识别系统替代人工肉眼观察法检测血吸虫毛蚴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血吸虫病非流行区居民粪便样本260份,按不同实验需要制作含有血吸虫毛蚴的检测样本瓶。制作30份阳性样品(每瓶中放入5条毛蚴)用于敏感性实验,由2名检验人员采用传统人工肉眼观察法检测,再采用毛蚴自动识别系统进行检测,比较阳性检出率。制作30份阳性检测样品(每瓶中放入10条毛蚴),由2名操作人员分别采用同一台毛蚴自动识别系统在不同时间检测,比较检测结果。从200份阴性粪便样品中随机抽取90份,加入不同数量毛蚴,制作成阳性样品。将90份阳性样品分为3组,每组30份。第1组每份样品分别加入21条毛蚴、第2组每份样品分别加入6~20条毛蚴、第3组每份样品分别加入1~5条毛蚴,然后与其他110份阴性样本混合。采用盲法的原则,由2名检验人员先采用传统人工肉眼观察法检测该200份样品,再用毛蚴自动识别系统进行检测,比较两者检测时间、正确率、漏检率、误检率等参数。结果 2名检测人员采用人工肉眼观察法对30份阳性样本的检出率分别为43.33%和33.33%,而毛蚴自动识别系统检出率为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5、12.97,P均<0.01)。2名检测人员采用同一台毛蚴自动识别系统检测30份阳性样本的检出率分别为96.67%和8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P>0.05)。毛蚴自动识别系统检测血吸虫毛蚴阳性样品的正确率为98.00%,高于人工肉眼观察法的79.75%;检出阳性样本的用时仅为人工肉眼法的50%;毛蚴自动识别系统的阳性漏检率和误检率分别为2.22%和1.82%,明显低于人工检测的35.56%和7.73%。结论与传统人工肉眼观察法相比,毛蚴自动识别系统检测血吸虫毛蚴具有敏感性高、重复性
- 杨佩才何伊莎张洪英高原周玮龚云华张科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毛蚴自动识别系统病原学诊断
- 2006-2015年南京市人体肠道线虫感染监测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2006-2015年南京市人体肠道线虫感染流行趋势,为制定和调整肠道线虫病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5年南京市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5年南京市累计粪检98 804人次,检出肠道线虫感染阳性者465人次,2006年感染率最高(1.97%),2013年和2015年的感染率最低(均为0.05%),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呈逐年递减趋势(χ2=552.19,P<0.001)。蛔虫、钩虫、鞭虫感染人数分别为329例、98例、25例,感染率分别为0.33%、0.10%、0.03%,其中轻度感染443例(占98.66%)。人群肠道线虫单虫感染共462例(占99.35%),二虫感染3例(占0.65%)。为调查蛲虫感染状况,累计检查12周岁以下儿童92 539人次,蛲虫感染者352人次,感染率呈逐年递减趋势(χ2=147.94,P<0.001)。结论 2006-2015年南京市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的防治效果显著,但仍需继续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注重监测工作,适时调整防控方案,以进一步巩固肠道线虫病的防治成效。
- 何伊莎李燕菁谢朝勇
- 关键词:肠道线虫
- 南京市雨花台区居民健康素养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了解南京市雨花台区居民健康素养基本情况,评价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对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的效果,为进一步推进"健康素养促进活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开展综合性的健康促进创建活动、健康干预活动如主题巡讲、发放健康素养传播材料等措施,对雨花台区的15~69岁的常住居民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健康干预,并对干预结果做出评价。结果居民健康素养的持有率从18.1%上升到76.9%,其中基本知识与理念持有率提高了50.1%,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提高53.1%、健康技能提高53.4%,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干预对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效果显著,干预方法有待改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知识,更能引起居民的关注。
- 翟高峰高洁何伊莎丁克琴高素琴喻荣彬
- 关键词:健康教育健康干预
- 盐碘含量调整后南京市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掌握盐碘含量调整后南京市人群的碘营养现状,为科学补碘以及制订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法)在南京市抽取30个街道,每个街道抽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抽取50名8~10岁儿童.采用触诊法和B超法检查儿童甲状腺容积.每所小学采集12名8—10岁儿童的一次性尿样检测尿碘,同时检测儿童家中食盐碘含量;在每所学校附近的镇、街道分别抽取20名孕妇和10名哺乳妇女,采集家中盐样和一次性尿样,进行盐碘和尿碘检测;抽取每所小学五年级1个班的30名学生,并在每所学校附近抽取5名家庭主妇,采用统一问卷进行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调查。结果甲状腺触诊检查8—10岁儿童1500人,甲状腺肿大率为0.33%(5/1500);检测儿童尿样362份,尿碘中位数为220.5μg/L;孕妇尿样600份,尿碘中位数为196.7μg/L;哺乳妇女尿样300份,尿碘中位数为152.0μg/L;共采集盐样1260份,碘盐覆盖率为99.7%(1256/1260),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6.9%(1221/1260),全部盐样的碘含量均数为(24.5±4.5)mg/kg;问卷调查五年级学生900人,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3.2%(2246/2700);调查家庭主妇150人,知晓率为91.6%(412/450)。结论盐碘含量调整后,南京市人群碘营养现状处于较为适宜的水平,但应继续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学龄儿童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引导科学补碘意识。
- 范华锋何伊莎杨佩才周玮谢朝勇
- 关键词:碘盐类健康教育
- 南京市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现状调查
- 2023年
- 目的 了解南京市儿童蛲虫感染现状,为制定和调整蛲虫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9—10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南京市12个区分别随机抽取1所幼儿园并对所有在校儿童及其主班老师和家长开展调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调查儿童蛲虫感染情况,采用问卷方式调查教师及家长蛲虫病相关知识和症状知晓情况。结果 共调查儿童2 348人,蛲虫感染率为1.32%(31/2 348),其中男童感染率1.38%(17/1 235),女童感染率1.26%(14/1 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3,P>0.05)。儿童的感染率呈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χ~2_(趋势)=8.472,P<0.05)。公立幼儿园的儿童蛲虫感染率(0.95%,15/1 575)低于私立幼儿园(2.07%,16/773)(χ~2=4.970,P<0.05);城区幼儿园儿童感染率(1.48%,20/1 352)与乡镇幼儿园(1.10%,11/9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9,P>0.05)。幼儿园教师和学生家长对于蛲虫病的知识知晓合格率分别为92.65%(63/68)和84.29%(1 889/2 241),症状知晓合格率分别为92.65%(63/68)和87.55%(1 962/2 24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524、1.589,P均>0.05)。公立幼儿园教师的知识知晓和症状知晓合格率分别为97.87%(46/47)和100.00%(47/47),私立幼儿园分别为80.95%(17/21)和76.19%(16/21);公立幼儿园学生家长的知识知晓和症状知晓合格率分别为86.10%(1 301/1 511)和89.28%(1 349/1 511),私立幼儿园分别为80.55%(588/730)和83.97%(613/730);上述合格率公立幼儿园均高于私立(χ~2=3.869、8.836、11.467、12.713,P均<0.05)。结论 南京市私立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率相对较高,其教师和家长蛲虫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和健康宣教,有效降低儿童蛲虫感染率。
- 殷位刚何伊莎杨佩才
- 关键词:蛲虫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