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基础医学部
- 作品数:56 被引量:131H指数:7
- 相关机构: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徐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徐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 人体解剖学视觉传导通路的教学心得被引量:2
- 2021年
- 本文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就人体解剖学课程中视觉传导通路的难、重点和突破点进行了剖析、梳理。用“反射弧”抛砖引玉,引导学生在框架上理解视觉传导通路与反射弧的前半程有着对应关系--视觉传导通路起于视觉感受器,止于视觉中枢;视觉神经冲动上行传导过程中遵循“三级传导,二级交叉”的规律,并以单侧眼球视野光线的投射与视网膜的对应关系剖析“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以此为基础,进而剖析视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受损时出现的视野缺失情况。本次课程用“反射弧”作为“故事开头”,将“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作为“故事高潮”,用“传导损伤引起视野障碍”作为“故事结尾”,能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视觉传导通路,为学习后续相关临床诊疗知识夯实解剖基础。
- 胡莹莹张维李雷吴小玲
- 关键词:视觉传导通路教学心得
- 某医学院新生乙肝表面抗原抗体及转氨酶分析
- 2018年
- 目的:调查某医学院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结合谷丙转氨酶(简称ALT)分析HBV感染者的肝功能情况,为乙肝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ELISA法对江苏某医学院校2016级1607名新生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检测,同时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结果:2016级新生HBsAg阳性检出率为3.4%,本科生与专升本学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与女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b阳性率为84.1%;ALT(ALT≥40IU/L为异常)在所有新生中异常率为4.9%。在HBsAg阳性与HBsAb阴性同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白莉赵敏敏
- 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乙型肝炎大学生谷丙转氨酶
- 载距突置钉模拟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 2025年
- 目的构建应用载距突置钉模拟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探讨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有效性。方法取3例健康成年人的跟骨标本行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获取数据,Mimics 21.0、Geomagic Wrap 2017软件重建正常跟骨三维模型,SolidWorks 2017软件绘制内固定和骨折模型。将数据导入ANSYS 17.0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材料赋值及网格划分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各个模型施加载荷及边界约束执行有限元分析计算,提取有限元模型的受力情况与骨折端最大位移结果。结果采用载距突置钉方式模拟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模型是有效的,各个模型整体结构的最大应力集中于内固定上,其中涉及载距突骨折的最大应力、各骨折模型中螺钉的最大应力均位于载距突螺钉上。骨折端移位均<0.15 mm,且未出现内固定失效的情况。结论应用载距突置钉方式模拟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是有效的。
- 唐广胜王琪徐垚王冰孙健宁王德广
- 关键词:三维重建有限元分析
- 关于新建基础医学实验室的几点建议被引量:4
- 2018年
-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医学院校新建基础医学实验室的需求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对某一医学院校新建基础医学实验室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整理,为基础医学实验室的建设提供几点建议。
- 时潘陈元
- 关键词:实验室
- 医学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策略——以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为例
- 2023年
- “为谁培养人”是教育方向,医学院校应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培养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什么人”是教学目标,医学院校应培养医术精湛、人民信赖的好医生;“怎样培养人”是教学方法,医学院校应在思政课与专业课之间,学校与医院之间建立有效的协同育人机制。“五育并举”是育人要求,“三全育人”是落实路径,两者统一于“怎样培养人”的教学实践。
- 刘未名牛万成夏宇涵
- 关键词:医学院校五育并举三全育人
- SBAR模式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医患沟通中的应用
- 2024年
- 由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临床进展缓慢,学界提出了积极监测的诊疗策略。积极监测策略收益与风险并存,需要向患者充分说明,采用标准化沟通模板可以使沟通事项充分、全面,从而提高医患沟通效率和质量。SBAR模式是一种结构化的沟通模式,包括现况、背景、评估、建议四个模块,该模式兼具医学与人文要素,能够使患者产生放松感、亲近感、信赖感、价值感,并能够使患者从客体化、边缘化、“失语”化状态回归共同叙事主体,参与共同决策。医患关系是一种陪伴关系,医患沟通实践中走进患者内心,陪伴患者共度一段艰难的人生是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
- 刘未名牛万成张召辉周峰许瑾
-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陪伴
- 广谱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X的生物学特性及生物膜清除能力的研究
- 2025年
- 目的:分离纯化新的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方法:从南京医科大学校园天元湖中分离得到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并对纯化后的噬菌体进行基因组测序和生物学性状解析、体外抑菌曲线绘制及生物膜清除实验。结果:分离出一株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将其命名为PAPX,基因组分析表明它与假单胞菌噬菌体Epa12亲缘关系较近(同源性为98%),属于假单胞菌病毒家族Pbunavirus属分支。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它具有直径约90 nm的球形头部和长约50 nm、直径26 nm的收缩性尾部,是一种肌尾噬菌体。生物学性状分析表明,它能裂解24株临床菌株中的17株,表明其对宿主菌有很强的裂解作用。噬菌体的体外抑菌实验显示,该株噬菌体PAPX能在细菌增殖初期就表现出抑制菌株生长的能力。生物膜裂解实验,证明该噬菌体PAPX能有效清除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膜,减少菌株定植。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纯化了一株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X,通过生物学特性研究、体外实验及生物膜清除实验的验证,揭示了其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谢萧屹汪心婕戎誉陈淑华刘根焰白莉汤华民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生物膜
- 基于运动系统知识框架的解剖学教学认知体系构建被引量:2
- 2021年
- 如何切实提升青年解剖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是解剖学“教”与“学”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文章从教学经验出发,以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内容为例,就教学过程中的知识框架、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问题展开探讨,旨在帮助青年解剖教师尽快胜任教学工作,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构建认知体系,调动学习积极性,在理解的基础上学好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
- 胡莹莹李雷张维张永杰
-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知识框架
- p53半剂量缺失纠正1,25(OH)_(2)D_(3)缺乏小鼠的骨质疏松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索p53半剂量缺失杂合子小鼠能否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纠正活性维生素D(1,25(OH)_(2)D_(3))缺乏引起的骨质疏松。方法:取10周龄高钙高磷饮食喂养的同窝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p53半剂量缺失杂合子(p53^(+/-))小鼠、1α-羟化酶基因敲除[1α(OH)ase^(-/-)]小鼠及p53半剂量缺失的1α羟化酶基因敲除[1α(OH)ase^(-/-)p53^(+/-)]小鼠的长骨,利用X线、micro-CT、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比较各组小鼠血清学、长骨骨矿化、骨形成、骨吸收以及氧化应激等表达变化。结果:与WT小鼠相比,p53^(+/-)小鼠血清钙、磷、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和1,25(OH)_(2)D_(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密度、总胶原(total collagen,T-col)阳性面积、成骨细胞数量、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Ⅰ,Col-Ⅰ)阳性面积均有所增加,活性氧水平降低,抗氧化酶SOD1表达增加。与1α(OH)ase^(-/-)小鼠相比,1α(OH)ase^(-/-)p53^(+/-)小鼠血清钙、磷和PT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中检测不到1,25(OH)_(2)D_(3),骨密度、T-col阳性面积、成骨细胞数量、ALP和Col-Ⅰ阳性面积均明显增加,破骨细胞数量减少,活性氧水平降低,抗氧化酶SOD1表达增加。结论:p53半剂量缺失可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纠正1,25(OH)_(2)D_(3)缺乏小鼠的骨质疏松。
- 张维倪进荣周俊刘畇张群虎
- 关键词:骨质疏松P53氧化应激
- 急性脑梗死病人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动态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病人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3-11月首次发生脑梗死并且24 h内入院的病人46例。使用了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连续测量入组病人的1、3、7、14 d清晨空腹状态下血清VEGF水平指标,同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将入院时病人分为轻、中、重度3组。并于发病14 d重新对病人进行评估,如果NIHSS评分较入院时下降≥4分或入院时评分<4分,重新评估后NIHSS评分未增加,则定义为预后好组,反之为预后差组。另外收集同阶段的年龄、性别匹配的15例经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无异常的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I组在发病1、3、7、14 d血清VEGF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并且在ACI后7 d达到高峰。在ACI后14 d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组血清VEGF水平在不同时间点均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有上升趋势,并在发病7 d、14 d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差组的ACI病人血清VEGF水平在各时点均表现出比预后好组高的趋势(P<0.05)。进一步亚组分析,在相同卒中严重程度的情况下,预后差组的各时间点血清VEGF水平均有高于预后好组的趋势,但除轻度卒中组的1 d、3 d外(P<0.0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I病人发病3、7、14 d血清VEGF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NIHSS评分与发病1 d血清VEGF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ACI发生后血清VEGF水平升高,且随ACI病程进展而呈波动性变化。血清VEGF水平与ACI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血清VEGF水平与短期功能预后有一定的相关趋势。
- 陈亚男王雪丽刘忠伦吕晶晶吴晓何学明许瑾
- 关键词:脑梗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