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 作品数:13 被引量:18H指数:3
- 相关机构: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基础医学部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大鼠后肢集合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导管的应用解剖
- 2018年
- 研究大鼠淋巴管的解剖特征为淋巴系统研究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取30只成年SD大鼠,腹腔麻醉后(10%水合氯醛),于后肢远端足背侧皮内注入少量6%双氧水。外科显微镜下,在真皮下找到淋巴管,将显影剂经玻璃针注入。查找淋巴管的行程并拍照记录。结果 大鼠后肢内外侧皮下各分布集合淋巴管1支,外侧淋巴管向上分支、汇合,最后汇入腘淋巴结。内侧的淋巴管伴髂总血管走行,于髂腹股沟处和外侧的淋巴管(腘淋巴结的输出淋巴管)相汇合,一同注入腰淋巴结。从腰淋巴结发出淋巴管移行成为腰干,注入乳糜池。从乳糜池发出的淋巴管与胸导管相连接。结论 本实验详细地描述了大鼠后肢集合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导管的经行,以及与周围组织、血管的关系,为淋巴系统研究提供解剖学基础。
- 李兵家严于昊潘伟人宋亮
- 关键词:淋巴管显微注射解剖教学
- 载距突置钉模拟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 2025年
- 目的构建应用载距突置钉模拟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探讨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有效性。方法取3例健康成年人的跟骨标本行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获取数据,Mimics 21.0、Geomagic Wrap 2017软件重建正常跟骨三维模型,SolidWorks 2017软件绘制内固定和骨折模型。将数据导入ANSYS 17.0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材料赋值及网格划分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各个模型施加载荷及边界约束执行有限元分析计算,提取有限元模型的受力情况与骨折端最大位移结果。结果采用载距突置钉方式模拟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模型是有效的,各个模型整体结构的最大应力集中于内固定上,其中涉及载距突骨折的最大应力、各骨折模型中螺钉的最大应力均位于载距突螺钉上。骨折端移位均<0.15 mm,且未出现内固定失效的情况。结论应用载距突置钉方式模拟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是有效的。
- 唐广胜王琪徐垚王冰孙健宁王德广
- 关键词:三维重建有限元分析
- 上肢淋巴系统解剖学教学
- 2018年
- 淋巴系统在体液循环、免疫活动和肿瘤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形态学特征尚需深入研究以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由于淋巴管微小透明,在通常的尸体解剖中难以被窥及,所以技术改进是深入研究淋巴系统的关键因素。在淋巴系统研究初期,解剖法的使用仅能观察到饱餐后的哺乳动物肠系膜淋巴管(结)、乳糜池和胸导管的分布,但对全身淋巴系统的了解受到限制。以水银为介质的直接灌注法的应用,使淋巴系统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随后由于水银的毒性,以染料、墨汁等为介质的间接注射法及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替代了水银直接灌注法,使淋巴系统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有了较快地发展。目前教科书中有关淋巴系统的知识大部分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但这些知识有时不能解释一些临床上的疑问。本世纪初,经过改良的淋巴管灌注方法已被应用于人体淋巴系统的研究,证实部分人体淋巴管的分布存在差异。本文将对上肢淋巴管(结)的分布在各研究时期的认识作一介绍。
- 潘伟人马传响刘志安
- 关键词:上肢淋巴管淋巴结
- 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1在杏仁核快速电点燃癫痫大鼠神经元中表达下调被引量:1
- 2019年
- 为研究杏仁核快速电点燃癫痫中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1(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hannel,HCN1)表达变化,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癫痫模型2h组(EP-2 h)、癫痫模型14d组(EP-14 d)和癫痫模型35 d组(EP-35 d);采用快速电点燃刺激杏仁核方法建立癫痫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的变化,研究了海马神经元中HCN1的免疫荧光及3,3-二氨基联苯胺(diaminobenzidine,DAB)免疫组化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S组比较,HCN1的免疫荧光显示EP各组海马部位HCN1阳性表达细胞数均减少,且EP-14 d及EP-35 d组减少最明显(P <0. 05); DAB免疫组化显示EP各组HCN1阳性表达均低于S组,且EP-14 d及EP-35 d组降低最明显(P <0. 05)。可见在杏仁核快速电点燃癫痫大鼠模型中,HCN1下调可能参与癫痫的发生和发展。
- 别会杰于佳田毛广通王德广
- 关键词:杏仁核癫痫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
- 掌深淋巴管标本制作与观察
- 2019年
- 自淋巴管微灌注新技术[1]建立以来,人体头颈、躯干和四肢浅淋巴管分布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2-12],但系统研究仍不完善,特别对深部淋巴系统的认知仍存有诸多费解之处,实体标本更为少见。本实验将采用改进的淋巴管灌注方法[12-13],研究掌深淋巴管的解剖形态、与周围血管神经的关系,并将其制作标本为医学教学和临床提供淋巴管实体标本。
- 马传响潘伟人刘志安邱志强刘美英曾凡强
- 关键词:淋巴管分布标本制作淋巴系统灌注方法血管神经
- 改良的淋巴管直接灌注法暨下肢膝段深淋巴管标本制作被引量:2
- 2017年
- 近年来淋巴系统解剖有了很大的进展,但仍存有诸多费解之处,系统研究仍不完善,特别是人体淋巴系统的标本更为罕见.使用解剖观察法[1]和间接淋巴管注射法[2]能显现一些人体特定区域淋巴管的解剖分布,但很难以标本的模式长期保存.虽然用水银直接灌注法能制作成罕见的淋巴管标本[3-6],但因其毒性,此法不再适用于淋巴系统的研究.近 10 多年来,淋巴系统研究新技术的建立,使此研究工作能更加深入地开展,并由此取得了较好的结果[7-14].本实验将采用此新方法并作一些改进,旨在研究下肢近膝段深淋巴管的标本制作法,同时探究此部深淋巴管和淋巴结的解剖形态、浅深淋巴管的连接、与周围血管神经的解剖关系.
- 潘伟人曾凡强王德广邱志强刘美英
- 关键词:标本制作法灌注法下肢淋巴系统
- 留学生局部解剖学小组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被引量:4
- 2018年
- 局部解剖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制定以应用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文章在客观分析留学生解剖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留学生局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采取小组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构建过程、教学实践及总结反思等内容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留学生局部解剖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 万法萍宋亮刘洪梅王玉兰王德广刘志安
- 关键词:局部解剖学留学生教学教学模式
- 足部淋巴管分布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22年
- 人体淋巴系统是循环系统的一部分,其被发现晚于动静脉系统。淋巴管最初是在哺乳动物的肠系膜中被观察到。之后,随着水银直接注射技术的引入,人体四肢的淋巴管得以发现。随着间接注射法的应用以及临床观察,丰富了淋巴系统在解剖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相关内容在此后的科研和临床中被大量引用。然而,目前的淋巴系统知识还无法解释一些意外的临床发现。虽然下肢浅表淋巴分布的知识在过去十年中有所更新,但足深淋巴管的分布直到最近才被确认。本文对足部淋巴管的解剖详情进行综述。
- 马传响潘伟人刘志安曾凡强
- 关键词:淋巴管分布足部
- 跟骨载距突置钉治疗SandersⅡ型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 2024年
- 目的构建应用载距突置钉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有限元分析法研究其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2021—2022年第二学期人体解剖教研室教学后非影响骨质正常质量的成人完整跟骨标本1例,行Micro CT扫描获取数据,使用Mimics、Geomagic Wrap软件重建跟骨三维模型,再使用SolidWorks软件绘制内固定和骨折模型。将所得数据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材料赋值及网格划分得到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各个模型施加载荷及边界约束执行有限元分析计算,并提取有限元模型的应力与位移,最后对跟骨载距突试验性置钉进行验证。结果跟骨骨折三维模型外观仿真度高,形态结构完整、无缺损,与实体跟骨大小一致;手术治疗后的各骨折模型解剖复位良好,钢板贴合骨面,螺钉无突出模型以外,整个内固定无变形、损坏,网格划分清晰,数量较为均匀一致。各类型跟骨骨折模型中最大应力均位于内固定上,且整体应力在各个部件的分布均匀。各类型跟骨骨折端最大位移距离均小于0.13 mm。置钉后角度和长度均准确,克氏针尖端位于载距突内,载距突无破裂,克氏针无突出。结论应用载距突置钉方式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具有良好的有效性。
- 唐广胜王琪徐垚王冰孙健宁王德广
- 关键词:跟骨骨折生物力学
- “课程思政”视角下系统解剖学教学改革初探被引量:3
- 2023年
- “立德树人”已成为当前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当前高校育人工作正围绕着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育人”路线展开,其中课程育人是全过程育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课程思政旨在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是新时代兼具知识传播与价值引领的综合教育理念。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医学知识体系构筑中起着奠基石的作用。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既是进行医学人文熏陶的有效方法,更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文章阐述了系统解剖学开展“课程思政”的现实意义,从政治立场、人文情感、职业修养和科学创新四个维度,深入探讨了系统解剖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为基于课程思政的系统解剖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 李梦迪程万鹏刘亚南刘志安
- 关键词:系统解剖学立德树人教学改革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