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德医院

作品数:180 被引量:814H指数:13
相关作者:王波周明谭晴心肖琴杨召富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郴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4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8篇中医
  • 22篇关节
  • 17篇中医药
  • 15篇骨折
  • 14篇关节炎
  • 13篇疗效
  • 11篇药疗
  • 11篇药疗法
  • 11篇术后
  • 10篇血管
  • 10篇中药
  • 10篇细胞
  • 9篇活血
  • 7篇肿胀
  • 7篇慢性
  • 7篇META分析
  • 6篇中西医
  • 6篇中西医结合
  • 6篇膝骨
  • 5篇益气

机构

  • 175篇湖南中医药大...
  • 9篇湖南中医药大...
  • 6篇常德市第一中...
  • 4篇湖南省中医药...
  • 4篇海口市中医医...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湖南省中医药...
  • 2篇海口市人民医...
  • 2篇解放军总医院...
  • 2篇药圣堂(湖南...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南华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河北省沧州中...

作者

  • 21篇刘志军
  • 15篇邵先舫
  • 13篇李前
  • 9篇严望
  • 8篇陈绍军
  • 7篇刘文龙
  • 7篇周德生
  • 6篇李莹
  • 6篇张喜利
  • 6篇杨仁义
  • 5篇熊辉
  • 4篇覃光辉
  • 4篇刘勇
  • 4篇田忠
  • 3篇苏励
  • 3篇阎卉芳
  • 3篇常峥
  • 3篇邓常清
  • 3篇张银华
  • 3篇周彪

传媒

  • 20篇湖南中医药大...
  • 14篇湖南中医杂志
  • 9篇中国药物与临...
  • 7篇山西中医
  • 7篇亚太传统医药
  • 7篇中医临床研究
  • 5篇中国实验方剂...
  • 5篇中国现代医生
  • 4篇山东中医杂志
  • 4篇光明中医
  • 4篇中医药临床杂...
  • 4篇中医药导报
  • 3篇中国中医药信...
  • 3篇内蒙古中医药
  • 3篇山西医药杂志
  • 3篇世界科学技术...
  • 3篇中医学报
  • 3篇中国医药科学
  • 2篇中国药物滥用...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年份

  • 20篇2025
  • 27篇2024
  • 16篇2023
  • 16篇2022
  • 21篇2021
  • 11篇2020
  • 12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12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1997
1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期中医辨治概况被引量:5
2021年
2019年12月以来,国内外突发数起病毒性肺炎案例,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此次疾病发病急骤,来势凶猛,传染性强,易于流行,可通过气溶胶、接触、飞沫以及粪-口等途径在人群中传播。患者主要以发热、咳嗽、乏力、纳差、口干、腹泻、自汗为临床表现,胸部CT以多肺叶病变为主,白细胞无明显升高,淋巴细胞降低、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多见。
张勇胡卫武方萍陈光勇唐鸣锶谢晓桦蔡静
关键词:康复期中医药疗法学术性
针刺干眼穴治疗干燥综合征干眼症临床观察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验证针刺干眼穴对干燥综合征干眼症的疗效。方法:以毫针点刺干眼穴,每周5次,共治疗30次。结果:治疗后患者主观症状积分降低,泪液分泌量增加,人工泪液需要量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干眼穴对干燥综合征干眼症有效。
覃光辉曲环汝田雨薛轶燕王骁苏励
关键词:干眼症针刺疗法
中医三联疗法结合ERAS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究中医三联疗法结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2月期间于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德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共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7.8±8.9)岁;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58.4±7.7)岁。两组均采用ERAS理念行围术期准备,治疗组加用中医三联疗法(耳穴压豆、艾灸、中药热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首次听诊到肠鸣音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腹痛评分。统计学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治疗组首次听诊到肠鸣音时间为(12.99±1.16)h、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29.91±2.28)h、首次排便时间为(52.39±6.17)h,对照组分别为(19.50±0.97)h、(32.68±1.14)h、(60.63±4.18)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39、3.516、10.037,P=0.028、0.032、0.013)。治疗组术后1 d疼痛评分为(3.57±0.63)分、术后3 d为(2.83±0.59)分、术后5 d为(1.50±0.68)分,对照组分别为(4.07±0.45)分、(3.23±0.43)分、(1.73±0.58)分,治疗组术后1 d、3 d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04),术后5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0)。结论中医三联疗法结合ERAS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对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有一定临床意义。
任军华李艳华李群芝刘琴唐智军
关键词:ERAS中医三联疗法胃肠功能
“弯针技术”在骶髂关节螺钉置入中的应用
2020年
目的探讨弯针技术在骶髂关节螺钉置入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创伤二科应用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治疗骶骨骨折的50例(68处)患者资料,观察组使用弯针技术置入30处骶髂关节螺钉,对照组常规置入38处骶髂关节螺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单枚螺钉置入时间及术后骨折复位情况。结果50例患者共置入68枚空心螺钉,无一枚穿透至椎管或通道骨皮质外。术后采用Matta标准评定骨折复位情况:观察组:优25处,良3处,可2处,优良率93.3%;对照组:优28处,良7处,可3处,优良率92.1%。组间单枚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时间对比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弯针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徒手置入骶髂螺钉困难的问题,减少调整次数及透视次数,大大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置钉准确率,值得推广。
周迁迁刘惠军
关键词:骨盆骨折经皮微创空心螺钉
基于文献研究的中医药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用药规律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究以中药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从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21日在中国知网(CNKI)中收录的中医药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采用Excel表格创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数据库并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应用该软件系统中的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方式实现资源数据分析,对重要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与组方规律等进行分析。结果经过遴选共纳入有关文献91篇,去除重复处方后涉及中药处方91首,中药172味,其中使用频率前11位的药物从高到低依次为山楂、丹参、泽泻、茯苓、白术、柴胡、郁金、决明子、甘草、半夏、陈皮。药味多为苦、甘、辛,药性多为微寒、温,使用药材主要归经为脾经和肝经,功效一般包括利水渗湿、清热解毒、润肠通便、消食和胃、行气散瘀等。结论中医药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遵循辨证论治、标本兼顾之则,以肝脾为本,强调气滞、湿浊、痰瘀等病理因素的致病性,予以疏肝理气、利水渗湿、燥湿化痰、活血化瘀等治疗。
刘洁游运舸
关键词:用药规律
基于生物信息学构建卵巢浆液性腺癌预后风险模型及潜在中药预测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构建卵巢浆液性腺癌(Ovarian serous cystadenocarcinoma,OV)预后风险模型,针对核心预后基因筛选潜在中药。方法:数据来源于TCGA数据库,采用差异分析与单因素Cox回归筛选OV差异预后基因;以Kaplan-Meier(KM)曲线P<0.05,且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以AUC>0.7为筛选条件,进一步聚焦到OV核心差异预后基因;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构建卵巢浆液性腺癌核心差异预后基因风险评分系统,并结合临床信息开发临床预测模型,对预测模型进行Calibration分析与DCA分析。通过 CIBERSORT 反卷积法分析 24 类免疫细胞在OV中的含量及比例。通过Coremine、TCMSP、TCMIP数据库预测OV差异核心预后基因的潜在中药。结果:TCGA数据库获得346个DEGs、14个OV差异预后基因、7个OV核心差异预后基因达。非配对t检验显示FGF20、TRPM3、KLK3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低表达,SAA2-SAA4、ADGRG5、EPB41L1、DAP1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高表达。7个核心差异预后基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SAA2-SAA4、ADGRG5、TRPM3、DAPL1(P<0.05)均可作为OV的独立预后基因。7个核心差异预后基因构建的风险评分系统能显著区分生存,低风险评分具有的生存预后,是卵巢浆液性腺癌的危险因素,time-ROC提示风险评分能较好的评估生存预后,且5年的预测能力最佳。临床预测模型诺莫图可有效预测1年、3年、5年的生存概率。免疫浸润结果构建了与24种免疫细胞的相关性。coremine数据库预测出三七叶、三七花、地榆等18个OV差异核心预后基因的潜在中药,药物多归肝经,功效多与补虚止血有关。结论:本研究筛选出OV核心差异预后基因,构建了OV预后风险评分系统,并开发了临床预后模型诺莫图,同时对OV核心差异预后基因进行了免疫浸润分析,预测了治疗OV的潜在中药,为中医药干预卵巢癌提供了新思路。
盛超金芳和
关键词:卵巢浆液性腺癌风险评分预后模型中医药
针灸联合加味益气聪明汤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5
2014年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加味益气聪明汤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针灸治疗)和观察组(针灸合加味益气聪明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眩晕程度、椎动脉血流速度、椎动脉脉冲指数(PI)、血清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值变化。结果对照组痊愈率12%;观察组痊愈率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血流速度变缓(P<0.01),椎动脉PI值降低(P<0.05),观察组Fib与TC值下降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进行比较,观察组椎动脉血流速度(P<0.01)、Fib、TC(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联合加味益气聪明汤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周明刘志军常峥
关键词:颈性眩晕针灸气血亏虚
丹栀逍遥散治疗肝郁化火型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临床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化火型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的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诊治的60例此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对照组仅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眩晕残障量表(DH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积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眩晕残障、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栀逍遥散加减可有效缓解肝郁化火型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减轻眩晕,改善焦虑与抑郁状态,且不良反应少。
杨阳车雄宇
关键词:丹栀逍遥散
唐智军教授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2例及经验总结
2025年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PNF)是一种以肛周、会阴三角区域的重症感染性疾病,起病常表现为会阴部局部脓肿,诊疗不当常伴有脓毒血症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而造成死亡,病死率高达25%30%。本研究选取2024年收治的2例PNF经典案例,总结了唐智军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PNF的临床经验。
文会星唐智军
关键词:肛周坏死性筋膜炎肛周脓肿中医肛肠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丹酚酸B防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丹酚酸B治疗对皮瓣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依托swiss target predictiont、SuperPred数据库筛选丹酚酸B的作用靶点,并结合Uniprot数据库筛选药物有效靶点。利用GeneCards、TTD、OMIM数据库检索与皮瓣I/R相关靶点,进而获得丹酚酸B和皮瓣I/R的交集靶点,将药物-交集基因上传至相互作用数据库String进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构建(PPI),通过David数据库对丹酚酸B防治皮瓣I/R的潜在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筛选得到的核心靶点运用CB dock对关键靶点与相应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得到丹酚酸B治疗皮瓣I/R的潜在靶点39个,其中JUN、CASP3、MMP9、APP、MAPK1、MTOR、NFKB1为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分子功能条目分别为91、28、24条;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丹酚酸B防治皮瓣I/R主要相关的通路有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白介素-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动脉粥样硬化与流体剪应力等。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丹酚酸B的活性成分与自由值大于15的3个核心靶点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亲和力和相互作用模式。结论丹酚酸B通过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方式,从激活细胞自噬来促进血管新生、抑制细胞凋亡与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炎症因子的合成和分泌等方面发挥防治皮瓣I/R的作用,为后续研究中药单体调控“细胞自噬”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冶品陶刘勇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丹酚酸B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