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作品数:969 被引量:3,019H指数:21
- 相关作者:范翔李鹏曹瑜山磊李渊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全球新兴领域治理的新趋势及应对建议
- 2025年
- 当前数字、绿色、规则等新兴领域治理由于各国不同的立场态度、利益诉求等正在引发国际经济利益格局深刻调整。面对新趋势,中国应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提升国内风险应对能力,推动国内新兴领域高质量发展。
- 张文涛刘宥熙
- 信息时代,哲学何为?——评《信息时代的现实与虚拟》
- 2025年
- 王伟教授的《信息时代的现实与虚拟》一书针对信息时代背景下虚拟与现实这一核心问题,通过不同层面、不同视角的哲学研究,全面追问、反思和重构了虚拟与现实的诸种关系及其未来形态。对信息时代现实与虚拟关系的哲学追问,为该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统一的理论基础和明确的理论前提,突破了各种观点针锋相对却争执不下的理论困境。对信息时代真实与虚幻关系的哲学反思,既厘清了该问题在技术和哲学两个领域各执一端、凿枘难通的根源,又创造性地提出了反思与超越这种对立状况的理论和方法。对信息时代实践与超越关系的哲学重构,既指出了信息时代虚拟与现实相融相生的发展趋势,也为我们积极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重大社会风险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方法遵循。全书既是对信息时代科技问题的哲学回应,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具体化的运用与深化。
- 曹瑜
- 关键词:信息时代虚拟现实技术伦理哲学反思
- 教育的凝聚人心功能探析被引量:1
- 2020年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教育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将凝聚人心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充分发挥教育的凝聚人心功能符合教育发展规律,是提升教育效果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当前,教育管理体制有待改善、教材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教育目的功利化、教育方式简单化、教育内容空泛化等成为影响教育发挥凝聚人心功能的主要因素。对此,我们要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以及教师的基础作用。
- 葛照金
- 关键词:凝聚人心教育功能
- 新时代航天精神:生成逻辑、核心内涵与弘扬路径被引量:2
- 2023年
- 凝练新时代航天精神,是对航天“三大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对航天精神本质的总结和概括,是助推航天强国的精神支撑和文化引领。其生成逻辑在于:党的领导是根本,航天强国为使命的理论逻辑;内含国防系统的基因,以科学精神为根基的历史逻辑;自力更生为原则、自主创新为活力的实践逻辑。其核心内涵体现在:热爱祖国、甘于奉献的家国情怀;改革创新、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严慎细实、协同攻坚的工作作风;胸怀世界、勇攀高峰的科学追求。建构“知情意行”的航天精神弘扬路径,促使新生代航天人从认知上坚定信念、从情感上汇聚力量、从意志上增强自信、从行动上践行初心,继而转化为航天强国接续奋斗的实践动力。
- 张建航崔孝彬
- 关键词:航天精神生成逻辑
- 走好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之路
- 2025年
- 形成以中国社会秩序建构理念为基础的社会学理论及话语系统是中国社会学走向成熟的标志,而解释中国社会诸现象、诸问题有赖于契合本土语境的社会学理论建构实践。而中国社会思想史这个社会学知识体系中最具本土特色的理论社会学分支,恰是实现如上目标的潜在基底和重要依凭。尽管我们已认识到传统社会思想对建构中国自主社会学知识体系具有重大支撑价值,但四十五年来中国社会学界在这方面的探索实践仍然较为薄弱。
- 王处辉朱焱龙谷莎
- 关键词:中国社会思想史本土特色理论社会学本土语境话语系统
- 不同所有制关系下新型生产关系的形成与塑造——基于劳动过程的视角
- 2025年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应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这要求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劳动过程为生产力的具体实现和有效运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与组织框架,同时又承载并体现了生产关系在物质生产中的运行与调节机制。对劳动过程的深入分析,可以揭示不同所有制下新型生产关系的异质性。在私有制的条件下,平台企业垄断新型生产要素的所有权,促使监控资本主义蔓延,并强化对劳动过程的控制,从而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可以通过主导构建多层次的数字平台体系、优化劳动过程管理制度、营造创新协作的劳动环境、完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以及推动共同富裕进程等一系列措施,塑造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主动性的生动体现。
- 潘越
- 中国葛兰西研究四十年再思考被引量:2
- 2024年
- 葛兰西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建构的思想体系已成为中外哲学界非常重要的研究议题。中国有关葛兰西思想的讨论肇始于20世纪中后期,历经改革开放后四十余载的发展彰显出鲜明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通过梳理葛兰西主要哲学思想,回顾相关研究动态发现,中国葛兰西思想研究围绕阐释性研究、比较性研究与当代价值研究三大主题展开,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收获了丰硕学术成果,但仍存在一些有待改进之处。未来研究需注重葛兰西思想的整体性解读,加强葛兰西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并提升对葛兰西语言学思想的学术关注,以便全面且深入把握葛兰西思想之精髓,规避片面化、碎片化理解。
- 尹晓煌樊花
- 可持续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
- 1998年
- 可持续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庞小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已为愈来愈多的人所接受。它不仅是一种新的发展观,而且是一种新的文明观。可持续发展要求达到社会系统的全面进步,从经济和社会历史的层面上说,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而从社...
- 庞小宁
- 关键词: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可持续发展辩证思维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思想道德建设协调发展
- 边界守护、伦理关涉、本土观照: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德建设的方法论进路被引量:3
- 2021年
- 党的十八大以来,领导干部政德建设始终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常抓不懈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国共产党政德建设在历史脉络梳理、核心要义凸显、基本内涵建构、实践要求提出等方面虽取得了一定建树,却需警惕陷入边界淡化、伦理无涉和唯洋是从的范式陷阱中。本文认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德建设需从三点方法论中开拓研究进路:一是在边界守护的进路中彰显中国共产党政德建设的逻辑自洽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守理想信念、担当历史使命。二是在伦理关涉的进路中对西方“工具理性”行政体系进行价值反思,在制度伦理和行政伦理中探索中国共产党政德建设的价值旨归。三是在本土观照的进路中为政德建设研究内涵嵌入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经验,并进行继承、创新和发展,从而建构起本土话语以言自身。
- 廉伟廉永杰
- 关键词:政德建设方法论伦理意识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识建构中个体价值认知的价值实现向度
- 2020年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识是由人民群众参与的,其建构与人民群众的个体价值认知息息相关。个体价值认知的发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识建构的基本前提;个体价值认知发展阶段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识建构范围;个体价值认知标准层次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识建构水平。由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识建构需要从人民群众价值认知发展和变化的角度,寻求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识范围和提升共识水平的方法和路径,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民群众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价值引导作用,持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
- 樊明方王亚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