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
- 作品数:610 被引量:3,703H指数:23
- 相关作者:陈少清郑国华江征罗庆禄李翔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健康医学院健康信息技术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化学工程更多>>
- 社区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社区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因素,提高社区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福州市、十堰市、银川市符合纳入标准的社区脊髓损伤患者203例,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收集治疗师对患者的评估及患者自评的资料。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支付类型、是否进行康复治疗、损伤水平、焦虑水平、抑郁水平等15个可能影响社区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因素。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收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应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损伤分级评估患者脊髓损伤的水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估患者疼痛水平;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分别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年收入、支付类型、是否进行康复治疗、并发症、焦虑水平、疼痛水平与社区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相关性(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中,在校正其他可能影响因素后发现康复治疗(OR=0.927,95%CI:0.329~0.977)、家庭年收入(OR=0.347,95%CI:0.073~0.524)、支付类型(OR=0.871,95%CI:0.006~0.930)及疼痛水平(OR=1.095,95%CI:0.054~0.129)是社区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康复治疗、家庭年收入、支付类型及疼痛水平与社区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密切相关,是早期关注影响社区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关键因素,可有效预防其不良影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提高社区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
- 谢艺婷姜财谢官莉黄佳吴劲松陶静
- 关键词:脊髓损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因素改良BARTHEL指数
-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6
- 2020年
-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肌肉能量技术(MET)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效果。方法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3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ET治疗组(15例)和联合治疗组(15例)。在常规运动疗法的基础上,MET治疗组患者治疗方案为MET治疗+低频rTMS假刺激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方案为MET治疗+低频rTMS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4周时和治疗8周时,使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患者上肢痉挛状态,使用上肢Fugl-Meyer量表(FMA-UE)评估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使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时、治疗8周时两组患者的MAS评分均显著降低、FMA-UE评分和MBI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与治疗4周时相比,治疗8周时两组患者的FMA-UE评分和MBI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与MET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治疗8周时M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4周时、治疗8周时FMA-UE评分和MBI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低频rTMS联合MET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上肢痉挛状态、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
- 袁孟哲郭小平张长龙秦茵
- 关键词: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脑卒中并发症上肢痉挛
- 胞葬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及中药调节胞葬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疾病造成的功能进行性退化加重了家庭和社会负担,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产物的累积会导致神经元功能异常和死亡,进一步加速疾病的进展。胞葬作用是清除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过程,对维持和修复中枢神经系统稳态至关重要。目前普遍认为巨噬细胞对凋亡神经元的胞葬作用有助于延缓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进程,但其相关研究及有效治疗手段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中药因其多靶点、多效应的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且在对胞葬作用的调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胞葬作用的机制、胞葬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及中药调节胞葬作用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 房璐张丽红吕转阮晓迪陈婷玉高静张铭陈立典冯晓东
- 关键词: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药
-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RhoA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电针神庭、百会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45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5)、模型组(n=15)和电针组(n=15)。模型组和电针组均采用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电针组电针神庭、百会穴共7 d。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尼氏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左侧海马Rho 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P<0.05),海马神经元损伤减少(P<0.05),海马组织中Rho A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电针能够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ho A蛋白表达有关。
- 吴羽楠张蕴林如辉陈立典陶静
- 关键词:脑缺血电针学习记忆RHOA
- 膝骨关节炎患者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病程、体质指数(BMI)、疼痛程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积分与静态平衡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社区招募和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KOA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膝关节疼痛程度,采用WOMAC量表评价膝关节功能,采用Pro-Kin 254P型平衡测试系统评价睁眼、闭眼静态平衡能力。结果 KOA患者病程与睁眼静态平衡指标前后方向标准偏差、横向标准偏差、前后方向平均运动速度、横向平均运动速度、运动椭圆面积、运动长度呈正相关(P<0.05);BMI与闭眼静态平衡指标横向标准偏差、运动椭圆面积呈正相关(P<0.05);VAS与睁眼静态平衡指标y轴平均压力中心呈正相关,与罗伯长度呈负相关(P<0.05);WOMAC量表日常功能活动积分与闭眼静态平衡指标y轴平均压力中心呈正相关(P<0.05)。结论 KOA患者病程、BMI、疼痛程度、日常功能活动能力与静态平衡指标有关,患者静态平衡能力对视觉的依赖较大。
- 王晓玲陈峰王勇钟彩虹邓杏兰刘巧灵谢荣福
- 关键词:人体质量指数关节痛关节功能
- 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Meta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系统评价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方法:电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 Med和Cochrane Library,收集子午流注针法与其他疗法对比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 Review Handbook 5.1.0进行质量评估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RCT,72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子午流注针法提高原发性失眠患者的有效率优于非子午流注针法[RR=1.20;95%CI(1.13,1.27);Z=6.23,P<0.000 01];子午流注针法提高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痊愈率优于非子午流注针法[RR=1.71;95%CI(1.33,2.19);Z=4.18,P<0.000 1];子午流注针法改善原发性失眠患者的PSQI评分优于非子午流注针法[MD=-2.05;95%CI(-2.43,-1.66);Z=10.31,P<0.000 01];子午流注针法改善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率优于非子午流注针法[MD=6.09;95%CI(2.32,9.85);Z=3.17,P=0.002]。结论: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优于非子午流注针法,但仍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 黄墩兵谷诗浓周凡萍黄赛娥
- 关键词:原发性失眠子午流注META分析
- 针刺曲池、外关穴时间依赖性调节运动皮质兴奋性的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单侧针刺曲池、外关穴针刺前、留针时及拔针后不同时间点对健康受试者双侧运动皮质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将18例健康受试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针刺组和伪针刺组,每组9例。分别给予针刺和伪针刺干预。于针刺前10min、进针后30min及拔针后20min分别使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检测皮质兴奋性(每30s 1次)。结果:①与针刺前比较,针刺组留针时针刺对侧M1区MEP波幅比降低,留针时针刺同侧及拔针后针刺双侧M1区MEP波幅比均升高,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与针刺前比较,伪针刺组留针时及拔针后针刺双侧M1区MEP波幅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侧针刺曲池、外关穴可以时间依赖性的调节健康受试者双侧M1区皮质兴奋性。
- 孙倩倩谢丹丹郭新毅余果何晓阔
- 关键词:针刺皮质兴奋性
- “大椎穴”振法对颈椎病动物模型NO、NOS影响的实验研究
- 目的:研究大椎穴运用振法治疗颈椎病的治疗机制。方法在异常应力环境下制作颈椎痫动物模型,测定NO、NOS含量。结果造模后NO、NOS含量显著升高:行大椎穴振法后, NO、NOS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结论:“大椎”振法治...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基于Aβ代谢及Tau蛋白磷酸化研究电针百会穴改善APP/PS1转基因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机制
- 陈吉祥吴羽楠林如辉陶静陈立典
- 温针灸联合三步七法推拿治疗阳虚寒湿痹阻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随机对照试验被引量:43
- 2022年
- 目的:比较温针灸联合三步七法推拿与单纯三步七法推拿治疗阳虚寒湿痹阻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NLBP)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3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脱落5例)和对照组(69例,脱落7例)。对照组采用三步七法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穴取肾俞、腰阳关、命门、委中和阿是穴,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6次,共治疗3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量表(SF-MPQ)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指地距离(FFD)、Schober试验距离、恐惧-逃避信念问卷(FABQ)评分和阳虚寒湿痹阻积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血栓素B2(TXB2)水平,并于治疗结束后6个月随访评价两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RI、PPI、VAS、ODI、FABQ评分及FFD、阳虚寒湿痹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Schober试验距离均较治疗前增大(P<0.01),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和TXB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时,观察组复发率为12.8%(6/47),低于对照组的34.3%(12/35,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三步七法推拿可有效减轻阳虚寒湿痹阻型慢性NLBP疼痛症状,改善患者腰部活动和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三步七法推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 陈振华郑其开陈水金李翔连晓文
- 关键词: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温针灸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