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农业部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 作品数:84 被引量:1,133H指数:20
- 相关作者:李红娇黄成李伟娟侯昱铭陈英华更多>>
- 相关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水稻理想穗型设计的原理与参数被引量:50
- 2005年
- 提出了水稻理想穗型的概念, 分析了水稻理想穗型设计的原理, 初步建立了辽宁水稻理想穗型参数: 穗长<17 cm, 颈穗弯曲度< 40°, 穗颈长3~4 cm, 直径>2 mm, 大维管束数和一次枝梗数>15个/穗, 一次枝梗粒数>80粒/穗, 二次枝梗籽粒偏向穗轴中上部分布, 穗型指数>0.5.此外, 还讨论了通过理想穗型实现产量与品质在更高水平上统一起来的可能性.
- 徐正进陈温福张龙步杨守仁
- 关键词:水稻穗部性状穗型
- 水稻苗期干物重和叶绿素含量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2
- 2007年
- 通过对由杂交稻0201衍生的F7代重组自交系群体(RIL)进行苗期干物重和叶绿素含量的调查,并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研究该群体干物重和叶绿素含量基因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这2个性状均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共同控制,且都以主基因遗传为主。控制干物重性状2对独立的主基因间表现为隐性上位,控制叶绿素含量性状的2对连锁主基因间是显性上位性作用,重组率为0.4884。
- 唐亮徐正进
- 关键词:水稻干物重叶绿素含量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 水稻RIL群体产量和品质性状与穗部性状的关系被引量:12
- 2007年
- 利用粳型的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对水稻主要的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和穗部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究水稻高产优质的产量结构和穗部构成。结果表明,在确保经济系数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生物产量,可使穗数达到14~16个,穗粒数150~170粒,千粒重为24g左右,结实率大于93%,穗长24cm左右,穗颈粗1.4~1.6mm,粒型为粒宽稍小的长粒米也有可能实现高产优质。
- 唐亮徐正进袁媛
- 关键词:水稻重组自交系穗部性状
- 辽宁省杂草稻生物学多样性及其遗传分化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杂草稻是指在稻田里或周边作为杂草类型而伴随栽培稻生长的水稻植株,杂草稻已成为辽宁省稻区一种严重的杂草类型。2003~2005年对辽宁省杂草稻进行了初步考察、收集和整理,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杂草稻广泛分布在辽宁省各水稻主产区的各主栽水稻田中,且正从栽培田向周边扩散;不同地区杂草稻的株高、分蘖能力、单株穗数及芒长等生物学特性变异较大;杂草稻在亚种分类上大部分属粳型和偏粳型,只有少数为偏籼型。SSR分子标记结果表明,辽宁省杂草稻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复杂。
- 马殿荣李茂柏孙健王楠徐正进陈温福
- 关键词:杂草稻植物分布亚种分类生物多样性遗传分化
- 直立穗基因对水稻源、库、流有关性状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以1对近等基因系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了直立穗型基因对水稻源、库、流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带有直立穗基因的水稻品种与不带直立穗基因的品种产量差异显著,亲本之间辽粳5号产量显著大于丰锦,近等基因系间带有直立穗型基因的品种显著大于不带直立穗基因的品种。带有直立穗型基因的品种库容量大,干物质生产能力强,流畅,茎秆的干物质输出率和转换率高,另外直立穗型基因除了使穗型直立外,还具有使穗长变短、叶型直立,进而使群体的环境条件优越,产量较高。
- 董丹陈书强刘柏林徐正进
- 关键词:水稻
- 生菜低温胁迫转录因子LsICE1的克隆、特征分析及其转化水稻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克隆生菜(Lactuca sativa L.)低温胁迫转录因子LsICE1,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和水稻遗传转化,研究超表达LsICE1基因对水稻耐低温能力的影响。【方法】设计简并引物,利用RT-PCR技术获得生菜LsICE1基因保守区域,再通过SON-PCR技术获得LsICE1基因的5′端和3′端,拼接得到全长的cDNA。对该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半定量RT-PCR研究LsICE1的低温表达模式。最后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对水稻进行遗传转化。通过比较低温处理后对照和转基因株系的存活率和生理指标,鉴定超表达LsICE1基因对水稻耐低温能力的调控作用。【结果】测序结果显示,拼接后的cDNA片段长1 622 bp,包含一个1 497 bp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98个氨基酸残基,命名为LsICE1,GenBank登录号为HQ848932。半定量RT-PCR研究表明,LsICE1基因是冷诱导条件下差异表达的基因。进化树分析表明,LsICE1蛋白与葡萄的ICE1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处于同一进化分枝。PCR和RT-PCR分子检测证明,LsICE1基因已经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与对照相比,低温处理后超表达LsICE1基因的转基因株系存活率和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积累速率明显下降。【结论】首次从生菜中克隆了低温胁迫转录因子LsICE1,超表达LsICE1基因水稻株系提高了抗低温胁迫能力。
- 向殿军殷奎德满丽莉徐正进
- 关键词:生菜水稻基因克隆
- 超绿水稻色素含量及其光合特性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研究超绿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其光合特性。[方法]以超绿水稻沈农19-6为研究对象,以叶色淡绿的沈农12-5、沈农07-015和叶色正常的丰锦、沈农265水稻品种作为对照,测定各品种水稻的叶绿素含量,分析其光合特性。[结果]结果表明,在不同生育时期,超绿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都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具有较高叶绿素含量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整个生育期,超绿水稻叶片均保持较高的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而其比值则较小;超绿水稻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没有因叶绿素含量较高而显著提高,但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且在成熟期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超绿水稻奠定基础。
- 单提波赵明辉陈温福
- 关键词:叶绿素光合特性
- 水稻冠层垂直反射率的品种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初步分析被引量:15
- 2008年
- 【目的】揭示结实期冠层垂直反射率与群体和株型性状关系。【方法】以辽宁省56个水稻品种(品系)为试材进行田间试验。【结果】冠层垂直反射率存在显著而稳定的品种间差异,与颈穗弯曲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比叶重和叶宽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颈穗弯曲度是影响冠层垂直反射率的主要因素,进一步揭示了直立穗型水稻品种产量潜力高的生理基础。
- 徐正进陈温福张文忠马殿荣徐海
- 关键词:水稻直立穗型光能利用
- 基于植物学性状的吉林省杂草稻多样性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近年来随着直播技术和免耕方式的推广,杂草稻对水稻的危害越来越大,寻找有效的杂草稻防除措施己刻不容缓。本文对我国吉林省19份杂草稻植物学性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吉林省杂草稻抽穗天数和株高的变化范围均大于栽培稻,颖壳色多表现为秆黄色,赤褐色、黄色、黑褐色、紫黑色、灰黑色、黄褐色和银灰色;果皮色以红色果皮为主;大部分杂草稻有芒,芒色以秆黄和赤褐为主;易落粒;易倒伏。通过分层聚类将33份供试材料分为了5类。利用程氏指数法对19份杂草稻材料的籼粳属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吉林杂草稻主要以粳型为主,少部分为偏粳型。
- 马巍马殿荣李金英吴云艳陈温福徐正进
- 关键词:植物学性状杂草稻
- 籼粳稻杂交后代的剑叶气孔性状与亚种特性的关系被引量:2
- 2009年
- 水稻品种‘秋光’和‘七山占’的杂交后代F9群体,用TM1000台式扫描电镜观察水稻剑叶气孔各种性状的结果表明:籼粳杂交后代剑叶的气孔性状间变化规律不同,背部气孔密度大于腹部,背部气孔长度小于腹部,而气孔宽度则是背部大于腹部。杂交后代按照程氏指数分为籼稻、偏籼稻、偏粳稻、粳稻4种类型,它们的叶片背部气孔密度大小依次为粳型>偏籼型>偏粳型>籼型;腹部和背部气孔密度的变化规律相一致。背部气孔长度依次为偏粳型>偏籼型>籼型>粳型;腹部气孔长度变化为籼型>偏粳型>偏籼型>粳型;背部气孔宽度变化为粳型>偏粳型>偏籼型>籼型;腹部气孔宽度变化为偏粳型>偏籼型>粳型>籼型。
- 陈凯李美徐海徐正进
- 关键词:籼粳稻杂交亚种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