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 作品数:564 被引量:322H指数:8
-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清代西域“为东坡寿”诗事考
- 2020年
- 自乾隆朝平定西域后,随着大量文人的到来,“为东坡寿”雅集也被引入西部边陲。在乾嘉时期的乌鲁木齐与伊犁地区,都出现过以“为东坡寿”为契机的赋诗纪念活动。道光年间,驻镇西域的满族官员与遣戍文人们更是以群体之力,将西域“为东坡寿”活动推向了高潮,为清代“寿苏诗”增添了新的篇章。清代西域“为东坡寿”诗事既是对伟大诗人苏轼的纪念和其精神的继承发扬,也代表了边塞各族士人的传统认同与文化建构的努力,同时还彰显出西域诗歌创作与内地文坛的关联,是清代西域诗人们精神风貌的实录。
- 吴华峰
- 关键词:精神风貌
- 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网络流行语生命力探析
- 2025年
-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视角探讨网络流行语生命力。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与社会热点事件、流行文化紧密相关,其生命力受社会文化、语言自身等因素影响。高生命力网络流行语和低生命力网络流行语通常具有不同的特点,并且网络流行语既可以反映社会现实、推动时代发展,也会带来表达能力受损等不良现象。文章旨在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生命力的研究,更好地理解网络流行语在语言与社会文化互动中的现象及发展规律。
- 刘姿含赵霞
-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网络流行语
- 《云谣集》内容分析研究
- 2020年
- 敦煌曲子词发现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云谣集》作为最主要的抄卷之一,为现存最早之唐词抄本集子。对于《云谣集》的内容分析及其分类研究,学界有不同的观点,但大都是将《云谣集》三十首词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进行研究,并未对同一曲牌下的多首词作综合分析,未考虑同一曲牌下各首词相互联系。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云谣集》的性质及三十首词的文本,从词与词之间故事内容连贯性的角度,对《云谣集》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 马玲玲
- 关键词:《云谣集》敦煌曲子词
- 文化精神与民族情怀的传播--《平凡英雄》的话语逻辑
- 2025年
- 根据新疆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平凡英雄》以类型化叙事、全明星阵容、适切的视听语言讲述了一则既惊心动魄又感人至深的故事。在“黄金8小时”拯救中,幼儿受损身体所体现出的天道、人伦和社会意识形态话语,以及由拯救所凸显的中华民族集体理性与社会主义制度理性,以基于“风险—灾难”的现代性二元对立叙事逻辑传达出明晰的危机反思、时代信念、民族情感与国家精神。
- 沈维琼
- 关键词:身体话语仁爱文化
-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田园诗歌的自然观比较分析
- 2018年
-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分别是中国古代文人和西方文人的代表人物,他们在田园诗歌的自然观上持有不同观点。陶渊明的田园诗歌呈现出了'无我之境',华兹华斯的田园诗歌呈现出了'有我之境',并且在自然和田园上的内容上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陶渊明的田园诗歌给人的感觉是'含蓄蕴藉',而华兹华斯的田园诗歌则是'直率广阔',二者在自然审美意识上也存在着差异。
- 易春
- 关键词: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含蓄蕴藉
- “禁止”语义的汉维表现形式对比
- 2019年
- "禁止"语义的语气坚决、强硬,一般在比较严肃的场合使用。汉语是孤立语,形态不发达,"禁止"语义多用词汇形式来表达;维吾尔语是黏着语,形态发达,词汇和语法形式都可以表达"禁止"语义,但以语法形式为主。本文以语言类型学相关理论为指导,从对比的视角,探析了汉维"禁止"语义的表现形式及其异同。
- 李佳赵江民
- 关键词:禁止
- 《红楼梦》与《西游记》中骷髅意象比较分析
- 2024年
- 骷髅意象本身在文学作品中就具有超越生死和劝诫世人的意义。在《红楼梦》和《西游记》中更是通过迷惑人心、真假难辨的特性体现出了其劝诫世人的教化作用。不同的是《红楼梦》中道士利用风月宝鉴所传达出的戒色意义更多的是一种男女两性之间的情欲之色,而《西游记》中白骨夫人所传达出的戒色意义则更偏向于摒弃人性贪欲、色迷人眼,认识到人生无常、瞬息万变的真谛,传达出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 徐应会
- 关键词:《红楼梦》《西游记》
- 维吾尔语形容词的程度副词化现象之机制与动因
- 2025年
- 语法化的机制与动因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研究领域。本文以语法化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为指导,尝试性聚焦分析了维吾尔语形容词的程度副词化机制和动因,诠释了维吾尔语形容词的程度副词化的认知概念整合过程。研究表明:维吾尔语形容词的程度副词化是语义演变主导的语法化,其语义演变机制是隐喻和转喻,句法演变机制是类推;维吾尔语形容词的程度副词化的动因主要有对创新性的追求、对表情性的追求及对主观性的追求。同时,不排除存在语言接触和语法复制等外部动因和机制的可能性。
- 赵江民李珊陈嘉豪
- 关键词:维吾尔语动因
- 查慎行的诗风嬗变被引量:1
- 2020年
- 王士禛所作《敬业堂诗集序》,后被《四库全书总目》所引用,成为对查慎行整体风格评价之著名论断,然而王序仅是针对查慎行早年诗风,并不能涵盖查慎行《敬业堂诗集》的整体风格。查慎行早年诗歌颇具悲壮沉雄之气,喜用夸张的比喻和奇崛的语言来喻示沉雄阔大的诗境,转而伴随人生挫折与阅历渐深,他改换名字,心态愈加谨小慎微,诗风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他对现实的关怀慢慢减淡,在选词造句上追求浅易平畅,不造奇语,不刺人耳目。情感表达方面,亦克制和平和,逐步从“沉雄踔历”到“叙述温雅”。查慎行从“沉雄”而入“稳惬”的这一变化,有时代对个人诗歌创作的影响,亦体现了查慎行晚年对杜甫晚年诗风的复归。
- 周燕玲
- 关键词:查慎行诗风
- 中唐洛阳诗人群的居住格局及影响因素
- 2023年
- 以白居易为核心的洛阳诗人群在东都洛阳城东南隅诸坊形成比邻而居的空间分布格局。这一集居格局的形成一方面出于协调城市夜禁制度的束缚与群体交往便利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群体成员间基于故旧相知而生的情谊的交往需要。集居格局反映出诗人群成员与白居易密切深笃的情谊,其具有的空间便利又推动了诗人们的日常往来,从而使其本就紧密的关系更为亲密。与此同时,比邻聚居的格局也充分满足了诗人群成员随时相访携游的需要,使随性惬意的同游闲居生活成为其诗歌表达的主题。
- 魏娜
- 关键词:交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