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作品数:1,266 被引量:5,184H指数:24
相关作者:狄军贞刘家顺李永靖张淑坤董天文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92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26篇建筑科学
  • 220篇矿业工程
  • 165篇交通运输工程
  • 147篇环境科学与工...
  • 57篇文化科学
  • 51篇天文地球
  • 26篇水利工程
  • 19篇理学
  • 17篇动力工程及工...
  • 16篇自动化与计算...
  • 15篇化学工程
  • 9篇一般工业技术
  • 7篇经济管理
  • 5篇农业科学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政治法律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社会学

主题

  • 147篇混凝土
  • 80篇值模拟
  • 78篇数值模拟
  • 71篇煤矸石
  • 55篇隧道
  • 51篇地震
  • 51篇应力
  • 49篇荷载
  • 47篇支护
  • 46篇巷道
  • 44篇蠕变
  • 43篇建筑
  • 42篇沉降
  • 41篇有限元
  • 41篇围岩
  • 38篇冻融
  • 38篇矸石
  • 33篇尾矿
  • 33篇抗压
  • 33篇采空

机构

  • 1,219篇辽宁工程技术...
  • 36篇大连大学
  • 21篇桂林理工大学
  • 21篇沈阳建筑大学
  • 17篇中国科学院武...
  • 16篇郑州航空工业...
  • 14篇天津大学
  • 13篇东北大学
  • 13篇沈阳大学
  • 1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0篇中国地震局
  • 9篇辽宁工业大学
  • 9篇辽宁科技学院
  • 9篇商丘学院
  • 8篇中国地震局工...
  • 7篇同济大学
  • 7篇本溪钢铁(集...
  • 6篇哈尔滨工业大...
  • 6篇大连交通大学
  • 6篇辽宁省交通高...

作者

  • 250篇张向东
  • 62篇杨逾
  • 60篇李永靖
  • 54篇刘家顺
  • 48篇贾宝新
  • 48篇张彬
  • 47篇刘书贤
  • 45篇张树光
  • 44篇张淑坤
  • 40篇孙琦
  • 37篇狄军贞
  • 33篇麻凤海
  • 32篇刘海卿
  • 31篇孙闯
  • 28篇魏晓刚
  • 27篇李庆文
  • 26篇宋洋
  • 26篇易富
  • 24篇金佳旭
  • 23篇张建俊

传媒

  • 156篇辽宁工程技术...
  • 72篇非金属矿
  • 45篇中国地质灾害...
  • 36篇山西建筑
  • 32篇岩土力学
  • 29篇煤炭学报
  • 28篇安全与环境学...
  • 26篇公路交通科技
  • 25篇硅酸盐通报
  • 25篇长江科学院院...
  • 25篇中国安全科学...
  • 24篇煤炭科学技术
  • 24篇广西大学学报...
  • 19篇水资源与水工...
  • 17篇防灾减灾工程...
  • 14篇金属矿山
  • 14篇工业建筑
  • 14篇地震研究
  • 13篇世界科技研究...
  • 13篇混凝土

年份

  • 38篇2025
  • 73篇2024
  • 79篇2023
  • 79篇2022
  • 66篇2021
  • 90篇2020
  • 68篇2019
  • 99篇2018
  • 94篇2017
  • 85篇2016
  • 87篇2015
  • 96篇2014
  • 61篇2013
  • 57篇2012
  • 53篇2011
  • 32篇2010
  • 19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1,2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煤矿多煤层重复采动所致地表移动与建筑损坏分析被引量:17
2014年
为了研究矿山高频次高强度重复开采下地表移动变形与建筑物损坏的演化过程,以七台河矿业精煤集团胜利煤矿一采区十二井为研究背景,采用基于概率积分法的煤矿采动地表移动变形的预计分析方法,建立煤矿采动地表移动变形预测模型,通过选取适当模型参数、理论分析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探讨重复强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诱发建筑物裂缝的成因机制。对比理论分析与现场调研结果可知:高频次高强度的重复开采活动削弱了煤柱稳定性,导致采空区上覆岩层移动变形破坏加剧,增大了原有的地表下沉趋势。
刘书贤魏晓刚张弛麻凤海
关键词:采动应力开采沉陷覆岩移动重复采动
小兴安岭西北部永新金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与矿床成因:流体包裹体和H-O-S-Pb同位素证据被引量:8
2021年
永新金矿是近年在小兴安岭西北部嫩江-黑河构造混杂岩带新发现的大型金矿床,由于研究程度较低,该矿床的成因仍然存在较大争议。为了准确限定永新矿床的成因类型,文章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镜下观察。结果显示,永新金矿床矿石矿物主要包括自然金、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和少量黄铜矿等,其中,自然金主要以裂隙金和包裹金形式赋存在黄铁矿中。围岩蚀变类型主要包括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高岭石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和局部冰长石化,其中硅化与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对永新金矿床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分析和稳定同位素(S、Pb、H和O)测试,结果表明,永新金矿床流体包裹体以气液两相为主,从成矿早期到晚期各阶段平均成矿温度由305℃→237℃→202℃→162℃,逐渐降低;盐度w(NaCl_(eq))由7.5%→3.4%→2.9%→1.7%,逐渐减低;流体密度由0.78→0.84→0.89→0.92 g/cm3,微弱增高,但整体均较低。成矿流体为典型中低温、低盐度和低密度流体,成矿深度小于1.1 km,形成于浅成环境。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流体气相成分以H_(2)O为主,见少量CO_(2),基本不含有CH_(4)和H_(2)。H-O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并与围岩发生了明显的水-岩反应;S-Pb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与赋矿火山-次火山岩关系密切,具有成因联系。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典型矿床对比分析,确定了永新金矿床为典型的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与同一地区的众多早白垩世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可能共同形成于区域性伸展构造背景下。
赵忠海陈俊乔锴崔晓梦孙景贵李成禄杨逾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矿床成因
圆钢管钢筋混凝土轴压短柱试验与承载力计算被引量:4
2016年
为研究圆钢管钢筋混凝土轴压短柱承载力计算方法,以配筋率为变化参数进行了6个圆钢管钢筋混凝土短柱的轴压试验。结果表明,圆钢管钢筋混凝土轴压短柱在峰值荷载之前的荷载-位移曲线呈线性变化,试件的破坏形态呈剪切破坏,由于配筋对混凝土的进一步约束,试件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很好的延性。通过试验数据对比,进一步验证了采用叠加法计算圆钢管钢筋混凝土轴压短柱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是可行的,《实心与空心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254∶2012)和《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28∶2012)的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张玉琢吕学涛刘海卿
关键词:短柱轴压试验极限承载力
基于北斗卫星的船载无人机惯性导航定位系统被引量:8
2020年
由于传统船载无人机惯性导航定位系统的惯性数据融合度较低,导致定位数据的估计值计算精准度降低,无人机定位坐标与实际坐标间的误差增大。因此,提出并设计了基于北斗卫星的船载无人机惯性导航定位系统。创建BDS地面惯性定位数据接收硬件;将硬件接收的惯性数据进行惯性定位数据初级信息识别认证;对认证后惯性定位数据进行多惯性数据的融合估计计算,减小经维度误差值,完成提出系统的设计。通过传统系统与提出系统间的对比测试,证明提出设计系统具有提升无人机惯性定位坐标精准度的作用。
赵娟白春胡亚辉史青菁
关键词:北斗船载无人机惯性导航系统
局部薄弱煤柱影响下临近煤柱应力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为了研究采空区煤柱—顶板结构安全稳定性,以白羊岭煤矿留煤柱开采为例,借助前期研究已建立多煤柱—顶板结构简化为连续梁力学模型,根据煤柱与顶板变形协调关系进一步建立了局部薄弱煤柱影响下相邻煤柱竖向应力分布函数,推导了局部煤柱承载力衰减影响下临近煤柱竖向应力分布计算公式,研究了煤柱—顶板结构荷载传递规律。结果表明:煤柱内部竖向应力分布理论计算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较为吻合,但在煤柱外侧竖向应力相差较大;3#煤柱承载力由q0l衰减为q0l/2时,两侧相邻煤柱承载力增加了11q0/32,顶板和围岩共同分担了剩余的竖向荷载21q0/32;煤柱承载力的衰减,不但对临近其他煤柱形成了应力传递效应,同时转移的荷载增量对顶板稳定性威胁更大。
张淑坤王来贵
关键词:应力分布荷载传递力学模型
管桥耦合下管线悬索桥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研究管线悬索桥大直径管线和桥梁的耦合作用对结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的影响,以澜沧江管线悬索桥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实桥模型,分析了管线悬索桥在管桥耦合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并研究了管桥耦合对桥梁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耦合时相比,管桥耦合作用下桥梁结构的自振周期较长,自振模态被激励的先后顺序发生变化;在地震波激励下,管桥耦合作用对管线悬索桥不同构件的受力和变形具有不同的影响,其中索塔顺桥向剪力和主梁横向位移均减小,主梁上弦杆轴力和竖向挠度均增大.在计算过程中考虑管桥耦合作用的影响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结构实际的动力特性.
杨永清冯睿为黄坤陈锦晶李晓斌
关键词:悬索桥动力特性行波效应振型
土木工程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被引量:1
2024年
混凝土是当前最常用的建材之一,因具备高强度的特性且价格合理而受到青睐。为确保项目的品质并提升效率,相关的建造人员应运用合适的测试手段来监控混凝土制品的质地状况;依据收集的数据调整操作计划以提高效果,从而保证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此外,还需要参考国际国内领先的混凝土构建技术,利用适合的环境及技能执行常规任务,持续改进水凝胶构造设计,进而促进该领域的进步发展。
张奥琳
关键词:土木工程现场施工混凝土
电石渣激发偏高岭土和生物质飞灰复合胶凝材料的性能及微观机理研究
2025年
开发绿色低碳胶凝材料是实现水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率的同时有效减少碳排放,采用电石渣(CS)激发偏高岭土(MK)和生物质飞灰(BFA)制备了低碳复合胶凝材料(简称MBC)。通过抗压强度试验和干燥收缩试验探究了硬化MBC试样的强度特性和干燥收缩行为,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测试揭示了MBC体系的协同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与二元CS-MK或CS-BFA胶凝材料相比,三元MBC具有更优异的力学特性,其中最优配合比为0.2(MK)∶0.6(BFA)∶0.2(CS),28 d抗压强度为17.982 MPa。随着BFA相对掺量的增加(从20%增加至60%),硬化MBC试样的28 d抗压强度增加了26.74%,28 d干燥收缩率约降低了19.89%。CS激发MK和BFA发生火山灰反应生成的大量Aft晶体和C-(A)-S-H凝胶等产物,进一步改善了MBC体系的性能。研究结果为制备性能优良和体积稳定的复合胶凝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于明生陈凯王烨王帅郭永真张子龙郝丽泽
关键词:电石渣偏高岭土
动荷载作用下端锚杆力学响应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研究锚杆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微观力学特性,开展了端锚杆在轴向受到小应变高频动荷载作用、等效为大应变低频荷载情况的力学特性模型试验,利用均匀试验设计理论来安排端锚锚杆室内模型试验的试验方案,运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对模型试验的加载模式进行非线性拟合,并对端锚黏结式锚杆模型试验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获得了反复加卸载模式下作用频率为0.159 Hz、周期为8.4 s的非线性稳态频率应力波形函数;端锚锚杆的轴向应力分布具有可传递性,锚杆的轴向应力峰值发生在锚杆有效锚固段的中部。
宋洋祝百茹
关键词:安全工程非线性动力分析应力波
浅埋松软地层管棚注浆施工引起地表沉降分析被引量:34
2013年
基于ADINA有限元程序构建三孔框构式引水隧道洞口段的二维计算模型,分别对无支护、注浆、管棚和管棚注浆加固等支护条件下隧道施工引起地表非线性变形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揭示不同支护条件下的地表变形响应程度,管棚注浆支护引起地表沉降值的最小,其次是管棚支护和注浆支护。利用现场监测管棚变形和地表沉降,地表和管棚变形得到有效控制。研究结果表明,管棚注浆支护在浅埋松软地层隧道施工中取得良好的支护效果,从数值计算理论层面上,浅埋松软地层隧道采用管棚注浆技术是可行的,监测结果也验证管棚注浆支护技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张向东李庆文李桂秀谷雪冰
关键词:隧道工程浅埋隧道地表沉降
共1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